摘要: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動,高職院校作為技術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必須根據現實情況落實工學結合,改革傳統教育模式,以此培養技能型、實用性人才,促進社會進步。計算機作為當前不可缺少的設備,計算機教學必不可少,為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文章基于工學結合,探究了高職院校計算機的教學改革,以供參考。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
前言:
工學結合,是一個實踐、理論再實踐的過程,以此真正將理論與實際結合,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同步,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社會在不斷發展,當前的教育方式很難培養當前所需的高素質、實踐性人才,教學改革成為必然,而改革成效直接關系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水平,決定著高職院校未來發展。而在了解國外發達國家教育情況得知,工學結合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佳方式,是高職院校應該引進的教育模式,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對此,文章以高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展開探析。
1、工學結合的簡單概述
工學結合,主要是指工作和學習的結合。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模式,工學結合的形式呈多樣化,有一年三學期,工作學習相互交替的方式;有一周幾日學習幾日工作的方式;也有半天學習半天工作的方式[1]。但是,無論何種形式,半工半讀是其的共同點。而工學結合中指代的工作也并非是模擬工作,而是進入企業、擁有報酬的工作,如此,學生才能真正融入社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成為社會所需的實踐性人才。
2、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
2.1學習內容落后于社會更新速度
計算機教學和其他教學不同,計算機相關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后,往往落后于社會所需,學生需要再次重新學習,浪費了學生時間,影響了畢業生就業。而導致該問題的原因在于:計算機更新速度較快,而高職院校的專業教材多是教師編制,教師接觸社會較少,無法及時了解計算機發展的動向,相關教材無法及時修訂,導致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不符[2]。如:Windows 7為市場主流操作系統,諸多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內容仍是Windows xp。
2.2教學培養模式設計存在問題
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中,學生培養模式在設計上存在如下問題:其一,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教育,即使落實實踐課程,卻往往采用一刀切方式,忽視了學生個性化差異。其二,在實踐教學中,雖然關注技能的培養,卻大多是模擬工作,與實際工作脫節,技能缺乏針對性與實用性。而計算機行業發展迅猛,教學內容常常滯后于實際,更是增大了學生未來發展的阻礙,對此,更新教學內容,落實工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育模式,對學生計算機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2.3畢業生職業素質參差不齊
在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方面,普遍存在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問題,學生就業后,需要經過較長適應期,方能勝任當前工作。而在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中得知,及時部分畢業生能夠勝任職業崗位,卻因對人際關系、企業管理等的適應能力不足,導致畢業生無法準確為自身定位,快速發揮才干,導致人才浪費,影響畢業生發生。對此,改革計算機教育模式,落實工學結合,提升畢業生職業素質,對社會、單位與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力。
3、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改措施
3.1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計算機學習內容
工學結合展現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了教育主體,通過學習與實際的結合,推動學生協調發展[3]。對此,為落實工學結合,推動計算機教育改革,滿足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與動手能力。同時,教師還應轉變自身認識,避免故步自封,積極追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時改革計算機教學內容,有助于落實工學結合,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
3.2加強教學設施與教學隊伍建設
在教學培養模式設計中,教師專業性與教學設施的全面性必不可少,如此,方能為教學培養提供支持,保障教學培養模式的落實。在計算機教學中,為提升高職學生計算機水平,落實工學結合教育,高職院校應積極更新老舊計算機設備,配備專業化訓練 設備,如:構建硬件實訓室、與教學匹配的微機室等。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校外實訓基地,為工學結合構建良好環境。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積極組織教師進企實習,提高計算機教師對現行計算機知識、企業所需人才的掌握,以此更好完成計算機教改,實現高質量計算機教育。同時,也可引進企業計算機專業工作者,作為學生的實訓教師,與專業理論教師結合,實現工學結合教育。
3.3引進嵌入式校企合作教育
在國外發達國家高職教育中,諸多主流的IT企業都會和職業院校合作辦學,計算機教育真正實現了工學結合,為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實用性人才。該種模式為嵌入式教學,通過對學生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與項目經驗的培訓,校企共同建設實訓基地,真正將企業專業技能引進高職教育中,使學生在校期間即成為準職業人。在教育方面,我國落后于發達國家,對此,在高職計算機教育中,應積極解決國外先進教學經驗,引進嵌入式教育,通過校企合作,定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目標,推動計算機教育改革步伐。
4、總結
總而言之,計算機作為各行各業重要輔助工具,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逐漸增多,對此,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育中,應以工學結合為基礎,積極改革計算機教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與計算機學習內容,加強教學設施與教學隊伍建設,引進嵌入式校企合作教育,培養社會所需的實踐性計算機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推動計算機行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君.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現狀與探索[J].電腦迷,2017 (5):34-34.
[2]黃進慣.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創新[J].廣西教育,2018 (11):102-102.
[3]徐文峰.高職計算機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式思考[J].電腦迷,2017 (2):11-11.
作者簡介:歐陽之光(1985.08.17)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南.長沙,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職稱: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