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寶恒
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慢阻肺,具有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特點,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長期吸煙、吸入化學物質、呼吸道感染、遺傳及空氣污染等因素有直接聯系,我國老年群體的發病率高達9%~10%,患者具體表現為咳痰、氣短、慢性咳嗽及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是肺功能檢查,病情持續發展可能損害呼吸功能及循環系統功能,甚至威脅生命健康[1]。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衣原體、病毒及細菌等多種微生物誘導機體發生感染性肺實質病變,患者合并上述兩種疾病可能加重病情,因此王桂花[2]認為,早期給予抗生素聯合治療能提高整體療效,發揮抗炎作用控制疾病進展,便于獲得良好的治愈效果。本研究分析老年慢阻肺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聯合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接收的96例老年慢阻肺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62~85歲,平均年齡(73.14±6.05)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34±5.15)kg/m2;病程4~15年,平均病程(6.84±3.57)年;合并癥:高血壓14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1例,其他1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61~84歲,平均年齡(73.01±5.42)歲;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49±5.26)kg/m2;病程5~17年,平均病程(6.92±3.43)年;合并癥:高血壓15例,冠心病16例,糖尿病10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①納入標準: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及《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與治療指南》[3,4]的診斷標準者;具體表現為咳嗽、肺部呼吸音及喘息等典型癥狀;年齡≥60歲者;入院前12 h并未使用抗生素;具備自主交流溝通能力;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5]相關要求。②排除標準:入院時生命體征不平穩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障礙或者免疫功能異常者;本試驗研究藥物過敏者;精神障礙或者依從性較差。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研究對象的基礎治療,借助面罩或鼻導管行吸氧處理,給予止咳化痰、糖皮質激素、解痙平喘及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等常規治療,伴有糖尿病以及高血壓者行降糖及降壓處理,心力衰竭者使用利尿劑及強心藥物。對照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治療,靜脈滴注1.2 g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上海中瀚投資集團寧國國安邦寧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3387,規格:含有阿莫西林0.25 g+克拉維酸鉀0.125 g),2次/d,后期根據疾病恢復程度對藥物劑量作出調整[3]。觀察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阿奇霉素治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的使用劑量及方法與對照組保持一致,患者靜脈滴注0.5 g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武漢濱湖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516,規格:0.5 g阿奇霉素+12.5 g葡萄糖),1次/d,后期根據病情恢復狀態調整藥物劑量。兩組持續治療時間是1~2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癥狀積分、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肺功能指標:利用肺功能檢測儀(山東博科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型號:HI-101)測FVC、FEV1及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②癥狀積分:對兩組患者喘息、咳嗽、咳痰及肺部呼吸音進行綜合評估,0分是無癥狀;1分是癥狀輕微且偶爾發作,但不會對正常生活造成影響;2分是中度癥狀且影響正常生活;3分是重度癥狀,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得分越低則藥物療效更具優勢。③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消退,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吸收≥95%,肺部功能及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改善明顯,X線檢查顯示肺部病灶吸收75%~94%,肺功能基本恢復且生命體征明顯好轉;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且病情無變化,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④治療后統計兩組發生肝功能損傷、惡心嘔吐、過敏反應及胃腸道反應的不良反應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FVC、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VC、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積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喘息、咳嗽、咳痰及肺部呼吸音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5.83%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癥狀積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癥狀積分及住院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慢阻肺患者表現為咳嗽、胸悶及呼吸困難等典型癥狀,誘導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是長期吸煙嚴重損傷機體的氣道、肺血管及肺泡,甚至影響骨骼或心臟,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具有氣道黏液分泌過多導致患者呼吸不暢,重塑氣道管壁結構導致機體發生氣道狹窄的現象,急性加重期時給予患者激素、支氣管舒張劑以及抗生素治療能改善氣道炎性反應,便于促進病情能早期康復,但老年群體受年齡限制、機體功能減退及器官衰退等因素影響,導致其易發生社區獲得性肺炎,使得機體內部菌群的耐藥性增加,甚至導致呼吸道反復感染影響生活質量,因此倪萍[6]認為,早期給予聯合用藥治療能改善患者的不適癥狀,提高療效且改善預后效果。
有研究報道[7],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聯合阿奇霉素治療老年慢阻肺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能改善預后效果,前者屬于復合制劑,按照7∶1比例組成,其中阿莫西林能對微生物細胞壁的粘多肽生物合成發揮抑制作用,克拉維酸鉀含有β-內酰胺結構,能夠將細菌β-內酰胺酶的活性阻斷,維持胃酸穩定且口服吸收良好,具有抗菌譜廣的優勢,但抗菌效果一般,聯合阿莫西林治療能預防其被β-內酰胺酶滅活,強化抗菌作用。經體外藥敏試驗顯示[8],與阿莫西林比較,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具有較高的抗菌活性,經靜脈滴注用藥后能在1 h內達到血藥濃度的峰值,不會蓄積在體內導致機體發生過敏、肝功能損傷及胃腸道反應等不適,但單純用藥效果欠佳,不利于改善肺功能。
阿奇霉素屬于氮雜類化合物及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能夠有效抑制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及肺炎鏈球菌等病原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具有組織滲透能力強及酸穩定性高等優勢,經靜脈滴注用藥后對吞噬細胞傳遞具備特異性,藥效持續作用在局部組織反應提高整體療效,在局部組織的濃度是同期血濃度10~100倍,破壞多種定植菌的多糖白復合物包膜,便于抗生素順利進入,提高抗菌效果,緩慢的消除炎癥部位,維持藥物半衰期在68~76 h,每日用藥1次能維持較長藥效,避免長期用藥誘導機體發生嚴重的毒副作用[9]。需要注意的是,臨床常見的藥物類型是喹諾酮類抗生素,其極易對患者肝腎功能造成損傷,因此用藥前完善相關檢查很重要,對于肝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避免長期用藥發生不良反應,影響疾病的治愈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FVC、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FVC、FEV1、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均高于本組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喘息、咳嗽、咳痰及肺部呼吸音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83%高于對照組的83.33%,不良反應發生率10.42%低于對照組的27.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病癥患者聯合抗生素治療能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療效且促進肺功能恢復,緩解不適癥狀且提高抗炎及抗菌效果,本研究與周志聰等[10]文獻報道結果基本接近。
綜上所述,老年慢阻肺伴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采用抗生素聯合治療能改善肺功能及不適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并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便于獲得良好的治愈疾病效果,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