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珠三角“代耕農”社會心態表征及調適研究

2020-02-04 08:04:04向安強武克非逯浩奮梅暢
科學與管理 2020年6期

向安強 武克非 逯浩奮 梅暢

摘要:代耕農是處于“雙重邊緣”地位的極端弱勢群體,其消極的社會心態可能對社會穩定具有潛在的負面影響。對前期就代耕農社會心理測量的結果進行提煉,從理論層面回答代耕農社會心態究竟具有怎樣的內在結構特征?這種結構的社會心態是以何種機制轉化為相應的社會行動?這些社會行動又會具體產生哪些社會影響等問題。代耕農社會心態的不平衡會引起“焦慮”心態、“弱勢”心態和“群體性怨恨”心態。其“焦慮”心態會引發越軌行為、不理性的短期化行為、催生部分危害社會的集群行為;“弱勢”心態會危害社會秩序、催生群體沖突行為;“群體性怨恨”是群體性事件的滋生土壤,會催生群體性的沖突違法事件。對此,提出代耕農社會心態的調適路徑與社會政策:推進落實配套政策的實施,緩解代耕農焦慮心態;轉變政府治理理念,消除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積極直面治理問題,降低代耕農“弱勢”心態。

關鍵詞:代耕農;社會心態表征;社會心態調適;社會政策;珠三角

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0.06.01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BRK006)

0引言

我國正處于社會和經濟急劇轉型時期,全體社會群員的社會共識、社會情緒和社會感受等社會心態呈現變化快、形態復雜等現狀,個人社會心態的穩定及整個社會都存在較大影響。“代耕農”是我國改革開放中,經濟和社會急劇轉型時期形成的特殊群體。由于歷史與現實的復雜原因,該群體被“脫嵌”于經濟與政治的話語中心之外[1],最終處于被深深隱藏于制度或生產方式之中的權力“無相支配”[1]的“雙重邊緣”[2]地位。對該群體社會心態的研究是改革開放社會變遷過程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耕農社會心態與調適的研究也是改革開放研究所無法忽視的社會心理資源。已有研究對代耕農的社會心態進行了實證的測量[3],但是,既有研究僅停留于對其社會心態的測量本身,尚未從理論層面來概括回答代耕農社會心態的結構究竟如何,這種結構的社會心態是以何種機制轉化為相應的社會行動,以及這些社會行動又會具體產生哪些社會影響等問題。基于此,本研究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4-5],結合對惠州市博羅縣代耕農社會心態的田野調查研究成果[3],試圖對代耕農社會心態的形成與影響機制進行進一步地提煉,以回答上述問題。

1代耕農社會心態問題的表現與特征

王益富等[6]從社會心態的經驗性特點出發,認為社會心態是“在一定的歷史時空中,社會現實在作用于社會群體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普遍性和彌散性的社會心理感受和心理反應,即是指人們全方位地感受和體驗社會現實。社會心態既是相對獨立的,也是互為交叉的;同時既有積極的社會心態,也有消極的社會心態”。本文參考已有學者對社會心態概念的研究,并從珠三角代耕農群體社會心態的實際情況出發,擬引用王益富等學者對于社會心態的概念定義,開展研究。本文認為,代耕農的社會心態問題表現為“焦慮”心態、“弱勢”心態、以及“群體性怨恨”心態,而每種社會心態表現都伴隨著具體社會問題行為的產生。

1.1代耕農“焦慮”心態及其問題表征

1.1.1代耕農的“焦慮”心態

焦慮心態是一種社會成員的緊張心理狀態,主要存在于弱勢群體中。社會焦慮在任何社會當中都會存在,且不易消退,較難通過心理手段進行調和化解。20世紀70年代,廣東迎來改革開放的政策春風,經濟飛速發展,本地村民紛紛“洗腳上田”,代耕農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群體,紛紛從戶籍地流入到珠三角地區的農村,從事農業耕作,迅速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空缺。發展至今,代耕農始終扮演著珠三角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的特殊“弱勢”群體角色,在群體內部充斥著壓抑、非理性、煩躁等緊張心理成分,在行動上常表現為焦慮不安、沖動暴力以及躁動不定的狀態。

代耕農這種群體性的社會焦慮常常是直接由物質原因引起的。在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不斷增加,使得代耕農個體往往處于矛盾和沖突之中。從調查可知[3],焦慮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第一,巨大的生活壓力,這突出表現為對收入水平、職業發展情景的不滿意、子女的教育成本以及房價上漲帶來的巨大負擔。第二,巨大的生產壓力。這些壓力的疊加最終造就了代耕農的巨大社會性焦慮。

1.1.2代耕農“焦慮”心態的問題表征

(1)代耕農社會焦慮會引發越軌行為。代耕農是珠三角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所產生的特殊群體,在發展過程中,游離于新、舊兩種不同社會類型規則之間,對舊規則缺少認同性的同時,對新規則缺少敬畏感。在此背景下,代耕農的社會焦慮狀態使其無暇顧及自身行為是否符合相關的規則,而更多地是去考慮對自身有利益的行為更符合哪種規則,致使代耕農群體無規則意識逐漸加重,導致代耕農的行為各行其是、無章可循,誘發了代耕農越軌行為的出現。如大部分代耕農住所均建在農田之中,且大部分建筑在建造之時沒有到當地政府報建,屬于“五無”(無報建、無規劃、無使用資質單位施工、無辦理質量和安全監督、無辦理質量驗收)的違章建筑[7];在計劃生育管理上,部分代耕農出現少報、不報或者謊報現象,違反計劃生育政策較為嚴重。

(2)代耕農社會焦慮會產生不理性的短期化行為。相對于短期化行為,長期化行為具有投入產出的不確定性、預測的困難性、周期長等特征。因此,處于焦慮狀態下的代耕農常常會選擇成本小、周期短、成效快,“性價比”似乎比較高的短期化行為。但從長期來看,這種短期化行為具有不理性和短視性。如,早期代耕農在代繳公糧的時候,為了自身利益,糊弄收糧單位,往公糧中摻雜石頭,以次充好;另外,部分代耕農在種植蔬菜過程中,為提高蔬菜的產量,違規使用國家禁止的農藥,以提高自身短期化收益,但從長期看這不但危害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同時會損害代耕農群體的口碑;此外,大部分代耕農在耕作過程中,為盡可能提高短期的投入產出率,過量使用農業化肥,不注意土地修復,導致土地出現板結化,土地種植質量下降。

(3)代耕農社會焦慮會催生部分危害社會的集群行為。在社會急劇轉型背景下發展的代耕農群體,社會焦慮心態會大大加重其對社會矛盾的不滿情緒,如早期代耕農的入戶問題,圍繞土地征收過程中利益分配問題,子女入學教育問題等,在代耕農焦慮心態下被大大地加重與放大;此外,雖然與改革開放前相比較,代耕農的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但在社會焦慮影響下,代耕農無法對其做出理性判斷,會降低代耕農對生活的滿意度,較容易地使代耕農失去理性約束,催生部分危害社會的集群行為。如代耕農會因利益分配問題與當地農民爭斗,出現規模性的械斗行為,2011年中山三鄉鎮的代耕農與當地村民發生矛盾后,于當晚集聚了500名代耕農準備與當地村民進行械斗[7];此外,部分代耕農為了增強抗衡當地基層政府和保護自身利益,出現“抱團”行為,甚至成立非法的代耕農組織,如中山市坦洲鎮新前進村和坦洲村的代耕農各自非法組建生產隊,并非法成立村委會工作架構,中山三鄉鎮陽春籍代耕農群體非法成立“新農輔助基金會”組織等[7]。

1.2代耕農“弱勢”心態及其問題表征

1.2.1代耕農的“弱勢”心態

“弱勢”心態在物質上表現為物質占有的不足甚至缺乏,在心理上體現為個體的自卑心理感受[8]。調查發現[3],在代耕農群體中,由于物質水平一直處于珠三角平均經濟水平之下,在行為上對物質的追求難以滿足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物質的需要;同時,代耕農群體在珠三角一直以來身份地位較低,使其“弱勢”心態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弱勢、角色弱勢、人格弱勢是代耕農群體“弱勢”心態的主要表現形式。

經濟弱勢是指代耕農群體的收入和消費水平較低,長期徘徊在經濟收入保障線邊緣;另外,職業收入較低,職業期望值不高,工作環境惡劣;同時,缺乏社會保障等。代耕農的經濟弱勢是由于在珠三角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資源分配不均,職業、文化、區位、戶籍、觀念等差異而造成。在經濟弱勢心態下,代耕農群體對于自身整體的評價不高,生活滿意感偏低,只看重短期化的利益,情緒的表達較為直接,沖突和矛盾的處理簡單而粗暴。

角色弱勢是指代耕農的角色地位處于社會的邊緣,較容易被社會所忽視,社會存在感缺失。代耕農角色弱勢心態的產生是由于在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在權力、資本不斷進行調整、融合、重新分配和體制不斷自我強化的過程中,導致了社會階層的快速分化,代耕農在此過程中角色地位被嚴重弱化,因此而產生了角色弱勢心態,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加重。代耕農的群體角色弱化會對其行為和生活態度產生重要影響,包括對未來的悲觀、職業積極性不高等。

個體之間是存在人格差異的,代耕農的人格弱勢是指其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等都表現為消極的、負性的。調查發現[3],綜合代耕農對自身職業、收入、工作時間、工作強度、工作環境、職業發展前景、職業社會地位、整體生活環境的評價,其對生活狀態整體呈現“不滿意狀態”。

代耕農的人格弱勢心態表現為謹小慎微,呈消極的心理傾向,矛盾、怨恨、沖突等充斥內心,從而使代耕農不自覺地從“弱勢”的角度和眼光來看待問題和解讀事物。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代耕農收入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時政府對代耕農的訴求慢慢重視起來,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代耕農的“弱勢”心態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在逐漸增強。

首先,收入差距的相對剝奪感加重了代耕農的“弱勢”心態。隨著珠三角經濟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競爭下,財富往資本方流動,代耕農從自身對比上雖然收入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從橫向對比來看,代耕農群體比其他群體的收入增速較慢,特別是與本地由于征地而“暴富”的村民進行對比時,這種收入差距的剝奪感就會更加強烈[3]。其次,社會保障乏力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加強了代耕農的“弱勢”心態[4]。大部分代耕農由于是采用“離鄉不離戶”的流動方式,在流動過程中,大部分代耕農的戶籍受到戶籍制度的限制仍然留在流出地,致使代耕農在流入地很難享受到當地的政策性社會保障,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子女入學優惠等。社會保障的持續缺失讓代耕農群體的不安全感在風險抵御成本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不斷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代耕農的“弱勢”心態。另外,代耕農在面對權力尋租的無助感對其“弱勢”心態的加重也有較大影響[3]。代耕農從外地流入珠三角從事耕作活動,在當地往往被稱為“外地人”,在面對出現的權力尋租行為時,如扣留國家農業補貼、征地補償款沒收等,更多地表現為無助。

1.2.2代耕農“弱勢”心態的問題表征

代耕農“弱勢”心態更多地表現為激發起個體強烈的競爭意識,在法律知識缺乏的情況下更多的是惡性競爭,利用“弱者的武器”與生活進行抗爭,往往會導致不良社會后果的產生。

(1)代耕農“弱勢”心態會危害社會秩序。代耕農“弱勢”心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而產生的弱勢生存模式,在法律知識缺乏的情況下,為尋求更多的利益收入,利用“弱者的武器”進行惡性的競爭,以及對相關法律法規的漠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如在早期需要交公糧時期,代耕農與當地基層政府、本地村民之間構成緊密體系,但在交公糧時代耕農以次充好,摻雜大量的濕谷、癟谷甚至小石子;此外,代耕農漠視社會法律法規,不遵守國家生育政策,超生現象嚴重,同時不遵守國家的住房規定,住房違建嚴重;另外,為提高生產效益,違反國家的農藥使用規定,在種植過程中違規使用毒性較大的農藥。

(2)代耕農“弱勢”心態會催生群體沖突行為。代耕農“弱勢”心態會產生恐懼感、被剝奪感、自卑感、壓抑感等情況,在權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會相互“抱團”,催生群體沖突行為。在發展過程中,征地拆遷成為代耕農爆發群體沖突的直接導火線。如中山市板芙鎮的代耕農生產隊——新一隊,在1999年面對拆遷征地時與當地村民發生大規模沖突,代耕農把鋤頭、扁擔作為武器,群體“抗擊”拆遷[9]。同時,部分代耕農為了滿足利益訴求,組織大規模隊伍進行越級上訪,如組織人員到市級或上級政府抗議等。代耕農“弱勢”心態會催生群體沖突行為威脅著社會穩定,存在著巨大的社會安全隱患。

1.3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及其問題表征

1.3.1代耕農的“群體性怨恨”心態

代耕農的“群體性怨恨”心態是指對非法侵害代耕農利益的群體產生不滿和仇視。調查發現,在總分100分的評分中,代耕農的社會公平感得分僅為59.2[3],可見,其對自身處境的評價并不樂觀。

伴隨社會的急劇轉型,社會階層間由于資源爭奪逐漸相互對立,相互之間的怨恨和抵觸也不斷顯性化,階層之間更多地表現為不信任和標簽化,代耕農的社會怨恨心態也從開始的個體轉變為群體,形成“群體性怨恨”。如在沖突過程中,部分代耕農稱本地村民為“忘恩負義鬼”,本地村民稱代耕農為“外地佬”“鄉巴佬”。在調查中,這一社會排斥現象集中反映在代耕農們的歸屬感上,即大部分代耕農認為自己在身份地位上是屬于外地人。

此外,代耕農的“群體性怨恨”強度與烈度在日益加強。早期代耕農圍繞征地問題而與當地政府、村民產生的沖突越來越嚴重,隨著時間推移,涉及人數也越來越多,強度也隨之加重。另外,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的加重使其演繹成一個“沒有共識的社會”。在征地拆遷時,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認為代耕農就是不配合,各種刁難,是一個不講道理的群體;但是,在代耕農眼中,政府拆遷人員是“強盜”,都是無理由的暴力拆遷。由此而形成一個“沒有共識”的社會形態,大家都認為自己是受害者。

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的形成,一方面是受現今混亂的社會權利分配的影響。社會權利的不合理分配,讓代耕農在自身利益保護時缺少應得的權利,利益受到極大損害,從而導致不正常的“仇官”“仇富”“仇本地村民”等社會性怨恨出現。另一方面,比較成為代耕農社會怨恨的重要環節。現今社會人人都喜歡比較,但是在實際比較過程中代耕農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不堪相比,從而產生“群體性怨恨”。

1.3.2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的問題表征

通常,人們的怨恨與不滿會形成一種“抽象憤怒”隱藏在心里,不會形成顯性行動。但是,代耕農早期隱形的怨恨在不斷積壓過程中,得不到很有效的疏導與化解,逐漸轉變為顯性的“群體性怨恨”。“群體性怨恨”是代耕農群體性事件的滋生土壤。代耕農“群體性怨恨”由開始的對戶口遷移的不滿,逐漸發展到對社會保障缺失的不滿,然后土地征收時從不滿升級為怨恨,最后的拆遷問題將“群體性怨恨”徹底爆發,形成群體性事件。如早期代耕農在初期流入時,當地基層政府承諾解決戶口問題,但是等這批代耕農辦理完轉出手續后,當地政府并沒有解決他們的戶口問題,代耕農則開始不滿意當地政府的做法;后期,由于代耕農流入人數增多,仍沒有辦理戶口遷入的代耕農不但在戶籍地失去了政策保障優惠,在流入地同樣不能享受保障政策,這時代耕農的不滿意則升級為不滿;隨著珠三角經濟的發展,代耕農的土地被逐步收回,但是在征收過程中,由于戶籍限制,代耕農沒有享受到應得的補貼,對基層政府的態度則由不滿升級為怨恨;隨著開發的進一步深入,被定性為違法建筑的代耕農住房要進行強行拆遷,代耕農與基層政府的沖突徹底爆發,演變為群體性的違法沖突事件。

2代耕農社會心態的調適路徑與社會政策

2.1推進落實配套政策實施,緩解代耕農焦慮心態

2.1.1加快推動代耕農入戶政策的落實

入戶問題是代耕農問題的核心,也是代耕農焦慮心態的重要影響因素。現有戶籍制度管理中,戶籍牽連著代耕農的切身利益,如子女入學優惠政策、參軍入伍權利、參加黨組織生活等有直接影響;此外,戶籍制度還會間接地影響到代耕農的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優惠的享受。推動代耕農入戶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既有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需要,又有現實的入戶需求。

珠三角代耕農的構成較為復雜,各地基層政府要按照相關文件的要求和實際情況對代耕農的概念范圍及代耕農的分類作出正確甄別。代耕農入戶政策落實,應該采取分批、分期的解決思路。首先要對歷史上早期涉及戶口遷移的代耕農與后期代耕農進行甄別。其次,針對不同時期流入的代耕農,應按照不同的政策規定分輕重緩急進行處理。針對早期流入的代耕農,應優先進行入戶處理,并按照當時的遷移合同或承諾,在和村委會商量的基礎上給予相對應的資源分配;而對于早期流入但沒有入戶承諾的代耕農,可辦理非農戶口,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針對后期流入的代耕農,由于其戶籍仍在原地,可按照流動人員的管理規定進行入戶管理。另外,對于積極配合基層政府征地、拆遷等工作的早期代耕農應優先解決其入戶問題。

2.1.2加強推進落實與代耕農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

大部分代耕農雖然生活在珠三角地區,但幾乎享受不到政府的優惠政策與基本公共服務,似乎游離于本地社區之外。因此,當地基層政府要針對代耕農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公共服務政策,并加以落實,以推動代耕農與當地的融合,增強代耕農區域歸屬感,降低生活壓力,緩解群體焦慮。如,加強代耕農子女入學優惠政策的落實,推進代耕農異地就醫、異地養老政策的實現等。惠州鐵場村為加強農民的專業技能,在村里建設了一個公共圖書館,同時允許代耕農入館閱讀書籍[10],不僅能夠提高代耕農的耕作技能,同時能加強代耕農與當地村民的融合。

另外,要為代耕農的技能培養、法律意識提高等方面提供公共服務。將代耕農納入當地的新農民培訓體系,為其提供全方位的農業技能培訓,積極為其解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提高代耕農的生產效益;同時,為代耕農普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提升代耕農自我利益的保護能力。

2.1.3積極調解代耕農與本地村民的矛盾

由于土地資源的爭奪,代耕農與本地居民在長期相處之中產生較多矛盾與隔閡,甚至發生過多起群體性事件。因此,基層政府應該成立專門的機構或協調小組,進駐代耕農與當地村民矛盾嚴重的區域或沖突多發區域,進行積極調解,緩和兩者之間的矛盾,以降低代耕農焦慮狀態,保持區域社會穩定性。

2.2轉變政府治理理念,消除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

代耕農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群體性怨恨”心態。由于基層政府工作于解決代耕農問題的第一線,與代耕農群體的沖突較多,代耕農對基層政府官員群體產生怨恨心態,“仇官”心理嚴重。因此,基層政府要在處理代耕農問題上轉變治理理念,消除代耕農的“群體性怨恨”心態,保障社會穩定。

2.2.1轉變重經濟績效、輕社會公平的政績理念

經濟績效一直以來都是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經濟績效直接成為政績績效的代名詞。因此,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地方官員只注重地方經濟發展,而忽視社會公平治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公平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價值目標。社會公平與個人或群體的滿意度關系密切,其對個人或群體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會影響良好社會秩序的維持和社會穩定。因此,基層政府在對代耕農群體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加強社會公平管理,提高代耕農的社會滿意度,保障代耕農在流入地能夠享受公平的政策待遇和相同的地位水平,讓代耕農與當地村民能夠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2.2.2轉變重消極維穩、輕源頭治理的秩序觀念

維穩是地方政府保持社會安定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政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處理代耕農群體沖突時,基層政府忽視源頭治理的秩序觀念,更多的是采取維穩手段,對待代耕農的群體沖突采取“以暴易暴”的消極方式,不但消除不了代耕農群體沖突的威脅,還加深了代耕農對基層政府官員的“群體性怨恨”。源頭治理是化解代耕農沖突的關鍵環節,代耕農問題的解決需要標本兼治。消極的維穩方式只是治理代耕農問題的治標之策,從源頭上解決代耕農問題才是治本之道。代耕農問題的源頭治理,首先,要尋找代耕農問題的矛盾源頭,把潛伏或萌芽的問題進行及時治理,防止代耕農矛盾積累和激化;第二,要創新代耕農問題的治理模式,打破消極維穩治理的單一性,用多渠道方式解決代耕農問題。

2.2.3轉變重當下問題、輕長遠發展的治理思路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基層政府治理社會問題的常用方式,對待代耕農問題更多的也是采取這種治理方式。現在,這種重當下問題,輕長遠發展的治理思路必須轉變。因此,政府應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治理代耕農問題,限制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的累加與爆發。同時,要對代耕農問題的發生有預知性,才能防止問題的發生或提前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

2.3積極直面治理問題,降低代耕農“弱勢”心態

代耕農問題的治理既是對歷史負責,也是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實際需要。在面對代耕農問題時,不能采取規避、消極的治理方式,要積極面對代耕農問題,尋求最好的解決方式。

2.3.1積極回應代耕農的訴求

代耕農從戶籍地流入珠三角從事農業耕作活動,在流動過程中由于戶籍制度的限制,在流入地較難享受到與當地村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優惠,因此代耕農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各種關于自身利益的訴求。個人訴求的滿足可強化自身在社會中的存在感,提高身份地位的自我感知,因此基層政府在對代耕農問題進行治理的過程中,應積極回應代耕農的訴求,增強代耕農的自我感知,降低代耕農群體的“弱勢”心態,防止沖突事件的產生。

2.3.2加強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注

代耕農群體由于社會地位的邊緣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較容易被人們所忽視。在珠三角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代耕農群體也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但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其自身利益的訴求沒有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群體“弱勢”心態較為嚴重。因此,在代耕農問題治理中應加強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注,肯定代耕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積極貢獻,重視其自身利益的訴求,以降低其強烈的“弱勢”心態。如加強媒體宣傳,讓社會各界對代耕農群體有正確的、深入的認識;加強學術界對代耕農問題治理的研究,積極關注代耕農群體的發展。

2.3.3推動社工人員的介入與幫助

社工人員是利用專業技能和手段協助政府和社會高效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力量。推動社工人員介入代耕農問題治理之中,采取個案、小組或社區社會工作方法以及專業社工手段,協助政府開展代耕農問題治理;同時,利用干預方式挖掘代耕農的群體優勢,提高其對自身身份地位的感知,降低“弱勢”心態,消除代耕農的沖突隱患。

2.3.4健全相對應的法律制度

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就是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大力量來維護社會的公正、公平,以實現社會的秩序穩定、和諧發展。現今,我國仍然沒有關于代耕農問題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導致在解決代耕農問題時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致使在處理過程中出現沖突現象,小部分官員出現“鉆法律空子”的行為,損害代耕農的正當權益。因此,政府應針對代耕農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讓代耕農問題的解決能夠做到有法可依,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代耕農的合法權益,降低其“弱勢”心態,維持社會穩定。

3結論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珠三角代耕農群體也呈現了不同類型的更迭。從1978年末開始流入,代耕農在珠三角已經有40多年的發展歷史,由于流入的原因、耕作方式、與當地農民的合作方式不一樣,代耕農可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在生活方式、利益訴求、社會心態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珠三角代耕農社會心態的不平衡會引起“焦慮”心態、“弱勢”心態和“群體性怨恨”心態。其代耕農的“焦慮”心態會引發越軌行為、不理性的短期化行為、催生部分危害社會的集群行為;代耕農的“弱勢”心態會危害社會秩序、催生群體沖突行為;“群體性怨恨”是群體性事件的滋生土壤,會催生代耕農群體性沖突違法事件。

針對代耕農社會心態所產生的問題,提出代耕農社會心態的調適路徑與社會政策。第一,推進落實配套實施,緩解代耕農焦慮心態。具體為加快推動代耕農入戶政策的落實;加強推進落實與代耕農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積極調解代耕農與本地村民的矛盾。第二,轉變政府治理理念,消除代耕農“群體性怨恨”心態。具體為轉變重經濟績效、輕社會公平的政績理念;轉變重消極維穩、輕源頭治理的秩序觀念;轉變重當下問題、輕長遠發展的治理思路。第三,積極直面治理問題,降低代耕農“弱勢”心態。具體為積極回應代耕農的訴求;加強社會各界的積極關注;推動社工人員的介入與幫助;健全相對應的法律制度。

參考文獻:

[1]黃志輝.無相支配[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3.

[2]黃曉星,徐盈艷.雙重邊緣性與個體化策略——關于代耕農的生存故事[J].開放時代, 2010(5): 39-50.

[3]向安強,武克非,逯浩奮,等.珠三角"代耕農"社會心態研究——基于惠州市博羅縣的田野調查分析[J].科學與管理, 2020, 40(3): 75-86.

[4]向安強,蒲靜楠,左曉麗.珠三角農業流動人口"代耕農"及其社會心態分析[J].西北人口, 2012, 33(5): 69-74,78.

[5]逯浩奮,梅暢,向安強.城鄉流動、社會排斥與城市包容:珠三角代耕農的社會情緒及化解策略[J].古今農業, 2019(1): 22-33.

[6]王益富,潘孝富.中國人社會心態的經驗結構及量表編制[J].心理學探新, 2013(1): 79-83.

[7]鄧仲漢,鄧祥展.關于"代耕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以中山市情況為研究對象[J].公安研究, 2014(3): 20-24.

[8]王妮,郭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程中弱勢群體心態考察[J].中外企業家, 2012(11): 165-166.

[9]黃志輝.反思"弱者的武器"的效度——以珠三角代耕農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 49(5): 25-30.

[10]楊征,黃金瑋,向安強.珠三角"代耕農"引發的社會問題與鄉村治理[J].廣東農業科學, 2012, 39(22): 205-209.

Research on the Representation and Adjustment of Social Mentality of Substituted Farm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XIANG Anqiang1,WU Kefei2,LU Haofen2,MEI Chang2(1.General Education College, Guangdong Innovative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960, China;2.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As an extremely vulnerable group in the "double Marginalized" position, the negative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substituted farmers may have potential negative impacts on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refines the results of the social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of the farmers in the early stage and answers the ques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about what kind of intern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farmers have, what mechanism when this kind of social mentality transform into corresponding social action is, what kind of social impact these social actions will have. The imbalance of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farmers will lead to "anxiety", "weak" mentality and "group resentful" mentality. The "anxiety" mentality will lead to deviant, irrational short-term, and some harmful cluster behaviour; "weak" mentality will harm social order and give birth to group conflict behaviour; "group resentment" is the breeding ground of mass incidents, which will lead to mass conflicts and illegal events.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djustment path and social policy of the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substituted farmers: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porting policies to alleviate the anxiety; change the governance concept of the government to eliminate the "group resentful" mentality; actively face the governance problems and reduce the "weak" mentality.

Keywords: substituted farmers; the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mentality;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mentality; social policy; the Pearl River Delta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国产免费| 亚洲人妖在线| 亚洲三级色|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丁香综合在线|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青青操国产|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五月婷婷综合网|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女主播一区|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lhav亚洲精品| 亚洲女人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区| 午夜日b视频|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aaa国产一级毛片|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AV毛片| 成年人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片911|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情侣一区|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第二页| 午夜不卡福利|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综合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综合成人国产|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毛片免费网址|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日本www在线视频|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欧美性天天| 老司机久久99久久精品播放|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www.亚洲天堂|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