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英
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是提升住院醫師規培質量的直接手段。然而我國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起步較晚,在摸索前進的過程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師資培訓標準與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亟待提高。企業師資培訓模式是一類相對成熟規范的模式,其教學內容、方法與組織形式均注重培養實踐性人才,這與住院醫師規培的人才培養方向相吻合。文章針對住院醫師規培師資意義、現狀與不足進行闡述,擬對企業師資培訓模式參考借鑒,以期為改善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現狀,提升師資培訓質量。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是醫學人才教育與培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作為提升臨床醫療人員業務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徑,規培伴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進步而發展。但現實中,住院醫師規培的實施暴露出了這樣或那樣問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通常采取“師徒制”,即由帶教教師負責規培人員的培訓教學,因此帶教師資水平是影響規培基地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帶教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或帶教教師難以針對規培人員癥結施教,會給接受規培的人員帶來負面影響。企業師資培訓相對成熟規范,其教學內容、方法與組織形式均注重培養實踐性人才,值得借鑒。文章旨在探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資培訓管理問題,通過對比企業師資培訓提出對策。
一、規培師資培訓意義、現狀與不足
自2014年我國設立450家住院醫師規培基地,住院醫師規培制度建立,帶教師資力量水平對于規培制度的發展與完善至關重要。調查顯示,規培學員對帶教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技巧的認可度與滿意度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可見教師授課質量對住院醫師規培的效果有直接影響,規培師資的培訓也具有現實意義。然而對于規培師資力量的培訓,尚無較為統一標準制定,而對師資培訓效果的評價也未有一致定論。目前較為主流的評價方式為滿意度與課堂測驗相結合,即通常所說的學習班模式,此類模式存在的弊端在于對接受培訓的人員后續效果關注度較低,不能進行持續的評價。而帶教教師在接受帶教培訓后,其教學行為的改變也應納入師資培訓效果評價中。同時,因教學行為改變后,接受規培人員的整體素質的提升則是其培訓效果遠期表現。故應考慮將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后的這種持續、遠期的效果亦納入培訓效果考量,對接受培訓的人員進行全面評價。
住院醫師規培的師資力量培訓目前尚存許多不足。相關調查顯示,規培帶教教師臨床或教學水平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對于規培的目的性缺乏了解,致使培訓內容與方法缺少創新性或難以滿足規培要求。更兼許多帶教教師可能具備臨床工作、教職工作甚至科研工作等多重身份,難以對各層次學員規培時間與內容作出合理的計劃和安排,教學形式趨于單一枯燥,許多學員只能幫助完成各類較為瑣碎的工作,規培效果不盡人意。
二、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方向
企業師資培訓注重的是在未來提升目標人才的實踐能力,住院醫師規培目的亦是如此,而伴隨醫學教育的發展與新技術的應用,針對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也在保留傳統醫學教育之精華的同時不斷創新,以做到與時俱進。師資培訓的大體方向含括了臨床帶教技巧、職業素養提升以及臨床醫患交流溝通的能力等。
1.臨床帶教新技巧。醫學模擬教育,即將現代科技運用到教學中,微課等多種數字平臺教學是當下最為人接受的新方式方法。帶教示范為培訓中最為直觀的手段,是教學查房、技術操作等流程的標準化展示。而相較傳統醫學教育模式,新帶教模式具有內容豐富、可重復、真實可控且安全性高等優勢優點。與傳統模式不同,帶教教師在這種新教育模式中發揮更多的是引導作用,在過程中及時補充和分享經驗,并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直接獲得學員相關數據,予以積極評價與反饋。
2.職業素養提升。在《愛丁堡宣言》中,對于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點明其不僅限于治療患者的病痛,更應將其培養為一位專注的傾聽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針對規培人員職業素養的提升,在師資培訓過程中,將醫學人文教學融入其中,注重醫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多個科學方向的指導,以能夠將醫學人文觀念通過帶教教師傳遞給規培人員。
3.臨床醫患交流溝通能力。無論帶教教師還是規培學員,都有作為一名醫師面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時候,因此醫患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不可或缺。恰當的言辭表達能有效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往往能令整個診療過程事半功倍,避免了因不恰當的交流而引發醫患糾紛的風險,利于營造輕松自然的醫療氛圍。
三、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方法
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目的在于培養出高素質的住院醫師規培帶教師資力量,以提升接受規培的住院醫師的整體業務水平。因此帶教師資培訓的方法對師資及接受規培的學員能力提升均有推進作用。帶教師資培訓的方法通常會具有針對性,如針對教師帶教模式的轉變采取“SOAP法病例匯報”,此法旨在轉變帶教教師教學模式,從以往“老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化,通過引入SOAP法倡導學員在臨床工作中主動收集患者資料,獨立思考和評估并制定相應計劃,以培養其更為獨立、完整的臨床思維。帶教教師須轉變傳統帶教中一味灌輸知識的施教模式,更多的去引導學員獨立思考,鍛煉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ORIME評價體系”的運用能夠客觀反映出規培醫師循序漸進的成長、提升過程。帶教教師借助ORIME評價體系,可在帶教過程中對學員當下學習能力所處的一個層次進行評估,包括其知識儲備、技能熟練度與態度等。由此可以對處于不同學習階段或層次的學員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施教方式方法。
“三明治”式反饋是近年來用于師資及規范培訓較多的一類學習方法。反饋是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達成平衡的關鍵要素,施教者在教授課程后,需要接收受教者的反饋,方能知道教授過程中是否存在遺漏或不足;而受教者提出疑問,獲得施教者的反饋方能解惑。雙方都能通過反饋獲得自己想要的學習效果,進而不斷的進步和提升學習熱情。
四、成果評價與展望
對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師資培訓管理的成果可從兩個方面評價,即師資層面與規培學員的提升,在一些醫院,師資培訓以競賽形式開展,除以往學員滿意度調查與測驗等近期反饋外,還會對帶教學員規培結束后持續關注6個月至1年,以評估培訓遠期效果并進行二次反饋,幫助帶教教師查漏補缺,對自身不足進一步作出改進。
伴隨醫改相關內容的不斷完善,住院醫師的規培對其師資力量水平的要求會越發嚴格,師資隊伍建設不僅事關住院醫師規培成果,更關系到未來醫學事業人才的培養與儲備,打造高質量、高水平的醫療團隊,事關醫院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合格乃至優秀臨床醫師已成為各地醫院的工作重點,而師資培訓的體系和制度仍有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這不是少數人短期內即可達成的目標,而是需要全體醫療事業工作者共同努力來完成。
綜上所述,住院醫師規培師資培訓管理對于住院醫師規培的效果有決定性影響,如同企業師資培訓的目的一樣,師資培訓要從帶教模式、技巧以及方式方法多方面入手,以確保帶教教師在學員規培過程中充分發揮學院實踐能力,與學員相互配合,彼此積極反饋,共同磨練和進步,為醫療事業人才培養增磚加瓦。
(作者單位:石家莊市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