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潔
摘要:現如今,高校逐漸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視程度,隨著相關文件的出臺與實施,如何更好地上好思政課已經成為了高校思政課教師需要加以思考的重要問題。隨著網絡媒體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社會輿論的影響力越來越強,高校學生接受知識文化的渠道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被新鮮的知識內容所吸引,傳統的授課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教學的需要,單一的課堂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對書本內容的了解與把握,但是無法加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如今,我們要著力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不能像以往一樣只關注學生的思政課學習成績,而是要加強對學生實踐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將書本中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的能力。因此,高校思政課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如何更好發揮思政課的育人作用,如何真正實現思政課的教育意義,都已經成為了當今思政課教師亟需思考與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高校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創新方式進行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通過實踐教學的方式輔助理論教學,通過實踐教學,不僅可以改變以往傳統思政課固有的教學模式,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思政課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但是,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面臨著什么樣的困境與挑戰?高校應如何解決這種困境與挑戰,從而促進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順利、高效的實現?
關鍵詞:思政課 實踐教學 困境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困境
1.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長久以來,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方式都沒有脫離開教室中理論教學的教學模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方法,并認為思政課教學本就應該是以這樣的形式存在,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只關注書本中的知識內容,只關注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內容,我們逐漸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并尋求具體的解決措施。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實踐教學是解決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一大重要關鍵性舉措。
但是,在傳統教學評價模式的要求下,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就面臨著更大的困境,比如,高校普遍習慣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無論是出于對學生知識接受程度的考慮,還是出于對師生安全的考慮,學校大多不完全支持開展實踐教學,此外,由于高校缺少思政課實踐教學經驗,對思政課實踐教學了解較少,尚未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因此很難提起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為了思政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部分高校認為實踐教學無法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是一種既浪費實踐又耽誤學生的教學行為,所以在進行課程設定的時候直接不安排實踐教學的課時。高校如果不重視實踐教學,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就難以成為現實。
2.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不適用于對實踐教學的評價
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主要的課程評價方式是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試卷考核,按照百分之或者等級制進行考試結果的評價,所以出現了每到期末,學生就根據教學重點進行知識點的死記硬背的情況,學生在并不完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背誦知識點,只是為了單純的應付考試,形成一種對于知識點的短時記憶,在考試結束之后就忘記了自己學習過什么、背誦過什么,這種無效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并無益處的。
將成績作為一門課程的評價方式是無法完全應用到實踐教學之中的,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同樣應該體現出一種實踐性,在實踐教學中,除了培養學生對教材知識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同樣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進行實踐教學考核的過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創作能力、寫作能力等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的教學之中,可以深入高校當地的紅色資源地進行實踐教學,帶領學生來到老革命基地或人物肖像陳列館,通過讓學生切身感受革命環境、切身了解英雄的人物事跡,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進行考核的過程中,可以將考核方式指定為學生演講,如讓學生選擇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講述,通過講述人物實際來分析人物精神,并思考當代大學生如何在新時代傳承和弘揚這種英雄精神。這樣的考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實踐教學的作用,同樣也有利于對學生的全面培養。使學生脫離出一到期末就對著書本背誦的局面,真正產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
3.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
多數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比較習慣于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與對教學環境的了解深入,在傳統課堂中的思政課教師或許更能發揮專業優勢進行理論講授,但是在實踐教學逐漸興起的當下,部分思政課教師卻難以進行實踐教學。或許是年紀較大,沒有足夠的身體條件進行實踐,或許是無法短時改變教學觀念進行實踐教學,或許是實踐教學經驗欠缺導致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作用得以真正發揮。面對這樣的教學困境,需要高校、高校教師與高校學生共同進行努力,在高校方面,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專業實踐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師層面,教師要一改以往的只注重理論教學的教學思維,真正意識到實踐教學對思政課教學作用與學生成長的關鍵作用,接納實踐教學、不斷進行自身的充實與完善,以更好地帶領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在學生層面來講,進行實踐教學是一件對學生來講的新鮮事,學生很樂于能夠走出校園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過度興奮而帶來安全問題的情況,所以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更要加強自我管理的能力,時刻將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把實踐教學與校外游玩混為一談,要真正牢記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的,并使其成為現實。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困境解決措施
1.加強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
高校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第一執行者,如果思政課實踐教學得不到學校的支持,實踐教學將會寸步難行。高校要首先認識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執行。在進行課程建設中,高校應加強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建設力度,在進行排課時,要設置專門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課時,并使其占據一定的課時量,使得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夠常態化進行下去,面對實踐教學中產生的實際問題,高校要加強重視程度與解決力度,要真正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給教師順利實施實踐教學的信心。
2.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高校思政課傳統的課程評價方式并不完全適用于思政課實踐教學之中,實踐教學的評價方式更加應該重視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所體現出來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等等。
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該改變以往的試卷考核模式,而是制定一種全新的成績評判方式,多角度、全維度的評價學生的實踐教學成果。
同樣,在實踐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評價主體我們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每個學生擅長的內容不同,在實踐教學中發揮的優勢也不同,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與長處,并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其得到優點的最大化發揮,在發現學生存在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負起立德樹人的責任,無論是學生學習上的問題,還是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能力上、思想上的問題,教師都要加以及時的引導與監督,改正學生的錯誤,保證學生的積極發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承認并尊重學生間存在的個性差異,采取開放性的評價方式。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平。此外,教師可以創新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評價方法,例如,可改變根據個人成果評價個人成績的方式,采取小組合作評價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在小組中的各方面能力,也能使同學們在合作過程中學習對方身上的優點,改正自身存在的問題,在進行小組評價的時候,既可以由教師評價學生,又可以組內同學互相評價,還可以不同小組的同學們相互評價,這樣全方位的評價方式各位合理科學,有助于實踐教學中創新評價方式的形成。
3.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實踐能力培養
教師是實踐教學的第一執行者,教師的實踐能力程度直接決定了課程的質量水平,高校思政課教師習慣于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往往缺少一定的實踐教學能力。
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加強教學思想的轉變,不要只注重在課堂上講授書本知識,要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參與性,部分同學性格較為內向或缺少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中會產生很多不適應的情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及時引導,這同樣需要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進行因材施教,才能更好滴培養自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同樣要加強對教材體系的了解把握,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取不同的實踐教學內容,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加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性。
對實踐教學的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大多不夠了解。因此,教師應加強備課,或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共同研討出適用于不同思政學科的實踐教學方法,并在進行實際運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在發現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尋求具體的解決措施,繼而更好地應用于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之中。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勢在必行,高校與高校教師要承擔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責任,加強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多次提到高校思政課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重要精神的指示下,高校更要凝心聚力實現思政課育人目的的最大化發揮。通過分析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現實困境尋求解決辦法,以通過實踐教學真正實現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婉露.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困境及路徑探索[J].甘肅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7(01):126-129.
[2]譚暢,劉峰.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農林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