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 羅泳加 翁文源 郭征楠
摘? ? 要: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在林業產業發展中應用新技術推廣帶來的經濟效益及現狀,針對我國林業新技術推廣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并提出了相關改善策略,以推動林業建設穩定、高效、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林業新技術;推廣;應用;林業產業;經濟效益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3-0103-02? ? ? ?中圖分類號: F326.2;F323.3? ? ? ?文獻標志碼: A
林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產業,也是關系到環境生態建設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程。林業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林業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業產業在國內外企業中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我國林業產業需要強大的林業技術實現現代化生產,提高競爭力,促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穩步提高,這也是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過渡的關鍵。
1? ?林業新技術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林業的迅速發展,傳統的以木材為主的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為以林業生態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模式。隨著經濟發展,林業生產結構也不斷優化升級,從第一產業發展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林業新技術得到不斷創新和發展。
(1)在病蟲害防治方面,我國的專家和學者研制了一些用于病蟲害防治的森林化學品和高科技森林生物制劑,并可利用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實時監測病蟲害。
(2)在林業育種中,我國采用生物技術解決了目前部分樹種成活率低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飛機播種技術和引進國外優良品種提高林業栽培的質量與效率[1]。
(3)在林業保護和管理中,通過GIS、GPS、RS、MIS、ES等新技術對森林進行監測,如對森林火災進行預測和管理等。林業監測已經從傳統的人工監測發展到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監測。
2? ?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的作用
林業技術的推廣是指林業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由科學和林業技術帶來的新技術與新經營理念的推廣,達到幫助林農利用先進林業技術發展優質高效經營模式的目的。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發揮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推廣林業技術與我國發展綠色生態林業理念相符
在我國林業產業飛速發展的推動下,逐步由傳統走向現代化的生態林業產業,如植樹造林、森林防護等。林業的經濟效益和在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實現林業與經濟的和諧發展,發揮其科技作用,為新時期生態公益林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2.2? ?有效地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增長
生態林業建設得到了現代化科學的技術支撐,與此同時,通過對林業先進技術的合理應用,有效地整合了林業上游或下游資源,優化了產業結構,拓展了林業產業的發展路徑。
3? ?林業新技術在林業發展中帶來的經濟效益
(1)通過林業新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林業產業中的應用,林業企業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從而促使其市場競爭力、經營能力得到提升。林業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有蟲害、火災等人為或非人為的災害,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有效降低林業生產風險,在林業產業發展中要充分應用平面播種技術、3S技術、5S技術和林業高新技術,同時林業融資或林業保險等一系列實際問題也會便于管理。遙感技術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林業也廣泛應用了遙感技術,為人類在獲取森林信息資源上提供了便利。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已經采用了遙感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和林業區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1984年應用衛星圖像目視解譯完成了“三北防護林”規劃、防護林體系遙感綜合調查等項目。1987年末廣東省成立了應用航天遙感技術進行廣東省綠化覆蓋等項目,都大大地促進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2]。
(2)隨著林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林權制度也得到了有效改革,為林權向市場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以往因為大多數林業經營者缺乏對新技術的熟練掌握,導致企業管理者在林權轉讓上較謹慎,因此,林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是積極開展林權流轉市場的前提。林業新技術的應用,使林業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和調整,促進了林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推動了林業經濟從粗放型走向集約型、從傳統林業向現代精準林業的轉變。
(3)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林業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同時我國林業新技術水平相較其他發達國家處于劣勢,導致生物種類存在潛在的競爭風險,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嚴重影響。近年來,我國林業產業在生物科技上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對轉基因生物這方面尤為關注,并且研制出了優化的種質資源和可以有效預防病蟲害的藥物,使得林業產業的經營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3]。例如,在林業產業中應用的生物新技術,其中最為顯著的是細胞工程。自1958年斯蒂瓦爾特(Stewarlt) 通過濾液培養使胡蘿卜體細胞經胚狀體階段發育成功而產生第一批試管苗至今,全球已經有很多種植物經繁殖發展到無性系,僅觀賞性植物就有600多種,樹木也達到了1O0多種,擴展了植物細胞和組織培養的應用前景。我國對林木良種的培養研究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在全球居于較高的水平。在已獲得試管繁殖成功的1O0多個樹種中,有60種是由我國研究培養成功的。湖南省對林木進行組織培養研究工作已經歷了20多年,在林木的組織培養和單倍體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
4? ?影響林業新技術推廣應用的主要因素
4.1? ?新技術的操作和推廣模式需要改進
在中國,林業新技術的運行和推廣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林業運行模式,林業管理者按照傳統的林業制度,根據當地現狀進行研究,直到走進發展和管理階段。隨著知識的不斷更新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林業管理模式已經嚴重影響到現代林業的發展。
4.2? ?對林業新技術的認識不足
林業新技術對林業產業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但是部分林業管理者對新技術的效果并不信任,依然采用傳統方法和理念進行林業管理工作,在技術創新方面較被動,不僅使林業的生產效率急速降低,也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
4.3? ?林業新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相關市場數據顯示,我國林業科技創新成果大約是30%的轉化率,西方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70%。因此,我國林業新技術水平相較西方發達國家依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國在林業產業新技術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能克服的問題,自主創新能力不高,需要引進國外科研成果。
4.4? ?相關制度不完善
伴隨我國綜合能力的逐漸提高,國家經濟體系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自我完善,雖然我國已經在很多方面對企業經濟發展的推動有所增強,但在林業經濟發展方面,國家相關制度并非完美無缺,沒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地方的需求給予相應的資金或政策上的支持,極大地影響了林業的經濟發展,導致很多先進的林業發展項目不能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嚴重地影響了其發展目標的實現。
4.5? ?林業技術創新經費不足
林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有序開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也就是說,資金是其工作開展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國林業技術工作創新方面的資金匱乏,在科研經費的分配上缺乏合理性。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林業技術的創新分布極不均衡,我國東部地區林業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相較西部要高,所以,資金的短缺直接影響到現代林業的發展[4]。
5? ?優化林業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措施
為了促進現代林業的長遠發展,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林業技術創新工作的效率要不斷得到提升。從業者要正確認識發展理念,樹立技術創新發展觀,使林業技術工作不斷得到創新。其次,社會服務要以創新為導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拓展技術創新投資路線,促進創新技術的發展應用。最后,根據市場需求對新技術、理念推廣、創新管理意識進行加強,及時解決林業技術創新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實現技術創新的目標。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林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對林業產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而且有利于林業部門的發展。充分利用由科學和林業技術帶來的新技術和新經營理念的推廣,達到幫助林農利用先進林業技術發展優質高效經營模式的目的,以推進林業產業經濟效益不斷發展,并將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 1 ] 劉黎明.試論林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經貿實踐,2018(14):104-106.
[ 2 ] 賈殿坤.新時期生態林業建設中的林業技術推廣研究[J].吉林農業,2019(21):92.
[ 3 ] 段培菊.林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林業產業發展中的經濟效益研究[J].經營者,2018(3):6.
[ 4 ] 李向華.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探索[J].現代農業研究,2020(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