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狄
摘? ? 要:農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產業,隨著我國人口基數增加,以及人們對于物質生活的要求提高,注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需緊跟時代步伐,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重點工作,以實現我國農業技術轉型及整體社會進步的目標。我國農村土地廣袤、人口眾多,應充分重視政府的主導行政作用,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設目標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進一步推廣先進農業技術,以實現產業升級。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政府;重要性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3-0121-02? ? ? ?中圖分類號: F323.3? ? ? ?文獻標志碼: A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其主要原因是農業技術水平相對落后,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較而言,農業生產效率低、機械化普及率不高,隨之而來的還有農產品質量以及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我國正處于社會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應充分重視政府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的重要地位,不斷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構建綜合化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強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方案和策略。
1? ?政府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中的重要性
1.1? ?明確工作目標和思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當前的農業發展必須依托科學技術,并以現代化農業發展作為主要農業技術推廣目標,政府在制定國家整體戰略方面具有主導性作用,農業作為重要的國家發展環節,需政府把握其整體化的戰略局勢。首先,政府要明確相關部門在農業化發展中的服務職能及服務范圍。其次,結合區域性發展,不均衡集中調配相關資金,解決財政供給,保證農業發展的后續力量。再次,注重農業技術基層體系以及網點的建設,根據實際情況培養相關人才,不斷擴大服務半徑,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方式確保現代農業的結構轉型。最后,認清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趨勢以及存在的問題,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擴大自身的農業國際影響力,在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發揮自身優勢,尤其在食品安全和種植環保等方面加強政府監督與管理[1]。
1.2? ?充分落實國家及地方政策
我國從事農業的人口眾多,但是往往都以家庭或小作坊形式進行生產作業,缺乏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現代農業運作模式,因此農業產品產量不高,質量也有待提升,而現代農業對于基礎建設要求較高,政府應發揮自身的行政主管優勢,充分落實國家及地方政策與法規,對于農業的態度應更加靈活,不能墨守成規,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農業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地方性政策,同時加強農業技術推廣中的公益性建設以及惠民政策的落實力度,使現代農業發展能夠迅速彎道超車,實現自主發展的長遠性計劃。另外,要對技術設備的更新迭代以及推廣人員的培訓進行財政補貼,解決后顧之憂,爭取進一步深化農業技術推廣。
1.3? ?推動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諧發展
傳統思想認為農業只是解決了人們的吃飯問題,隨著現代化工業的快速發展,農業不僅與糧食問題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工業生產、畜牧業等多個行業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加強基層農業技術體系的改革,可以有效推動農業技術與其他行業齊頭并進及和諧發展。首先,注重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利用效率,將農業產業升級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快速建設。其次,積極建立農業推廣機構和服務對象之間的和諧關系,為農戶與政府、農戶與服務機構之間創建良好和諧的關系,尤其在信息交流、技術交流等方面架設平臺,讓信息傳播更廣泛、更及時。最后,實現資源共享,結合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實現農業技術推廣事業與共享經濟理念相融合[2]。
2?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問題分析
2.1? ?各方配合不足
科學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核心,但農業技術推廣必須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運作,需要政府、企業、農戶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但是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各方工作配合還不完善,在財政技術宣傳等方面沒有形成良性機制。首先,各級政府對于農業推廣規劃目標不夠明確,常常存在盲目性技術推廣,沒有結合農戶的實際種植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其次,企業融合需要以獲得利潤為基礎,無論是政策傾斜還是廣告植入,都需對企業有利,但是目前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協調還有待提高。最后,農戶積極性不高,長期以來農戶采用傳統種植方式,不愿改變自身的勞作方法,對于現代科技秉承質疑態度,這也是政府相關宣傳力度不足所導致的問題[3]。
2.2? ?管理體制不健全
農業技術推廣是國家的重要方針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但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還存在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很多管理權限并不明確,同時相關組織機構以及歸屬管轄范圍也不清晰。另外,相關的農業技術推廣管理體制仍沿用傳統理論模式,已不足以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常常存在流于形式,走馬觀花的問題,需要各部門加強合作,提高工作配合度,實現信息高速運轉。
3?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優化措施
3.1? ?加強各地方政府領導職能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農業生產力也受到了各級黨和政府的重視,并有效提高了生產力和生產范圍,但是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仍有可提高的空間。正是因為自身科技含量不高,農產品的外延銷售受到了較大限制,需要加強政府領導職能,注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方向,引導全面推進先進生產技術推廣。加強各地方農業主管部門的服務體系完善,保證政策的落實,尤其在體制轉換及體制并軌階段,絕不能削減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在資金保障、人員安排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保證科技助力作用,加快我國農業轉型步伐[4]。
3.2? ?結合實際情況爭取政策支持
農業雖然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但是當前農業經濟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需要不斷深化拓展農業經濟范圍,單獨從傳統農業中獲取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極低,因此各級政府應爭取更多的政策傾斜與支持,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實質性升級。首先,要注重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引進先進技術,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注重機械化設備建設與引進,借鑒歐美現代化農場經濟模式的運作。其次,應對相關技術型人才進行引進和培訓,保證服務力度,注重相關待遇,激發農業技術人才自身工作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相關人員將創新思維融入到工作中,不斷提升農業技術效率。
3.3? ?加強多元化資金融措手段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具有較強的公益性,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我國農村地區范圍較大,單獨依靠中央資金并不能滿足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因此要加強多元化資金的融措手段。首先要爭取最大限度的國家財政支持,也要根據地方財政的實際情況,為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提供必要的運營經費,同時也要發掘自身潛力,深化挖掘社會資源與資金,鼓勵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各企業聯合,相關科研機構發揮科技優勢,而企業可以為自身品牌創造效益,實現雙方共贏的局面,探索多渠道經營,豐富經營類目,使雙方合作處于創新探索的狀態[5]。
3.4? ?注重信息化技術推廣的應用
在傳統的農業推廣技術實踐中,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常常采用面對面的技術推廣模式,因此需要培養大量的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戶進行直接交流,但是如果農民朋友沒有立刻了解或了解程度不深,那么就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傳統的技術推廣模式嚴重抑制了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速度,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政府應注重信息化及時推廣的應用,依托于當前互聯網的傳輸速度快、存儲量大、信息實時共享等優點,并通過文字、音頻、圖像、視頻、動畫等方式對相關的農業技術進行講解,大大節省技術人員人力與時間成本,也有效提高農戶的學習熱情,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尤其對于一些細節性的問題還可以在線解答,進一步幫助農戶深入了解先進的農業技術。
另外,以政府為主導,建議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數據庫,技術人員在農作物的不同階段可以通過計算機將這些信息盡快上傳,為今后的種植提供數據支持,同時也能及時參考以往的種植數據,為目前環境整改提供必要的措施建議,對于農業科研動態可以讓雙方都及時了解和學習,對于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在長期的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民常常要“看天吃飯”,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民不再是生產作業中的被動者,科技對于農業有著積極的提升作用,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可以實現國民經濟的大幅度發展,同時國家及各級政府也應給予高度重視,積極發揮農業技術的積極作用,更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與產量,為我國農業健康、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 1 ] 陳小冰,嚴潔春,畢冬梅.新農村建設視角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改革創新路徑探索[J].農家致富顧問,2020(14):282,284.
[ 2 ] 古麗加娜爾·木汗.加強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對策研究[J].農家致富顧問,2020(10):170.
[ 3 ] 黨永棟,殷宏元.農業技術推廣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14):60-63.
[ 4 ] 李鑫.加強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積極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農家致富顧問,2020(6):278.
[ 5 ] 田豐.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