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玲 韋磊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僅僅以提高學生成績為教學目標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于教學需求,還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主動學習,促進學習進步。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便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要想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變成學習的主體融入課堂學習中,而不是被動接受學習,則必須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掌握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預習習慣自學能力葉圣陶曾這樣說過:人一旦養成學習習慣,就能終身進步不斷。由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之大,對于小學語文而言,預習習慣的培養無疑便是教師教學中重中之重。要想學生學有所得,形成良好學習方式,就一定要學會有效預習,如此能促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學生養成了預習習慣,則可以在以前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對目前所預習內容產生新的求知欲以及新的疑惑、問題,自然而然,便可以在教師教學基礎上,著重在課堂上對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如此便能促進對課堂所教授內容的深刻理解學習,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性。并且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能帶動學生敢思考敢提問,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一以貫之,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讓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的學習生活,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意義
1.預習能促進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無論處于任何階段,學生都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注重學生學習思維和預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才能獨立自主地開始新知識的索取。由此可知,被動接受學習從來不是提高學生成績的辦法,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預習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路,無預習難教學從來都是教師的慣來主張,同時,預習能積極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預習習慣,從而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同時,預習一般是學生遵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自主閱讀、冷靜分析、主動探索知識的過程,在其過程中,學生如查閱相關資料、搜集、處理信息時,也能對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大有好處。
2.預習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小學語文的預習過程,以閱讀理解為例,一般而言是學生先事先對將要學習的課文內容進行閱讀了解,對生僻字能夠明顯標記出來方便學習,對課文內容可以實現大概理解,從而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在預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步發現問題和提出疑問,因此,學生會專心于這些問題的解決上,從而實現聽課的目的性,也提高了問題的識記程度,促進課堂的知識理解。學生帶著問題上課,課堂目的性和求知欲望會變得更強,也就客觀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側面上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
3.預習能及時改善教師的教學準備與教案
預習從來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分離于課堂教學之外的無用功,教師在上課前了解學生預習開展情況,也就同時能夠熟悉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看出學生的預習情況和語文理解基礎。這樣教師能夠針對性地對學生的疑惑點和教學中的重難點,對已制定的教學方案進行及時、合適的調整,從而對當天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對癥下藥地開展工作。
二、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對策及方法
提高小學生的自學能力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一步一個腳印,緊隨教師教學前行。限于小學生理論知識基礎和語文能力方面的缺乏,很多小學生難以獨立完成教師設置的預習作業要求,這便需要教師指導他們如何預習。培養小學生預習習慣是時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首先必須從小學生的現狀出發,了解學生理論知識儲備,科學合理的選擇教學方式,采取合理的辦法激發小學生主動預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因此,下面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預習習慣的辦法提出了相關對策。
1.確定教學目標及任務
小學生尚屬于學習的初期階段,難免會有自學能力不強,預習概念不清等現象的產生,一般來說,小學生通常都會只是大概粗略地閱讀一下課文,這樣自然會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從而即便提出疑惑也價值不大。針對如此情況,教師必須要提高對預習的重視程度,科學及時地引導學生掌握預習的要素、目的,如朗讀課文內容,關注課后習題,識記聽寫生字詞等。如此學生預習時明確了清晰的目標以后,自然而然可以對癥下藥,進行有自己特有思路和辦法地預習,并可以將其合理的運用在之后的學習中,從而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2.學會預習目標分別設置,進行因材施教
班級上每個學生都會存在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之間的差異。學習中難免會有理論知識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小學生自然也不例外。有些學生在語文上天賦極高,從小具備相當的文學素養,同樣對預習也毫不排斥,在原有基礎上能夠更上一層樓。相反,另外一些學生可能存在基礎不牢、學習能力較弱的情形,他們或懶惰或抵觸,也就無形之中加大了教學成績的差距。再加上小學生年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會有自身理論知識差別的存在。因此,教師在安排學生預習教學過程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分別特征,予以他們設置差別化的預習目標,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分別預習,自然也就實現了因材施教。
3.熱心給予學生方法論指導
小學階段不知如何預習的學生相比還很多,預習方法的指導顯得尤其重要。由于小學生不同于初高中學生的知識厚度,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情況,針對性地予以方法論教學,例如在語文課文閱讀理解的教學時,積極引導學生運用備注、劃橫線的辦法方便實際生僻字、生字詞;同時鼓勵學生主動提出疑問,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寫閱讀觀后感之類的辦法,寫課文內容概括,找出關鍵詞,找出優美的句子等。在這些過程之中,教師要學會因地制宜、區別對待,了解學生自身情況并鼓勵學生根據課文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逐步提高他們在預習中的自學能力。這樣,學生可以從每一篇課文的預習中,逐步積累得到自己的預習方法、學習套路,形成學習體系,促進學生知識積累和創新,從而整體上提高了小學語文的各方面知識掌握能力。
小學語文中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是極有意義的,無論是對學生當下的課文學習還是對今后的“終身學習”而言都會起到積極作用,可以鍛煉學生的預習意識,對課堂教學也起到了積極性調動、氛圍活躍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聽課效率。但是對于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來說,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無論學習什么都要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教師不斷的引導慢慢成長為學習的“胖子”。預習是一個漸進性的過程,也是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所以是值得努力培養教導的,對學生的發展很有意義??傮w而言,教師必須提高對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并且不斷更新屬于自己的教學思路、辦法,讓小學生能夠主動預習,積極學習學習,不斷努力進步,從而行之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優化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仁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培養學生預習習慣[J].才智,2017,(22):36.
[2]李耀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7,(35):58.
[3]陳應.培養小學語文課前學生預習習慣的策略[J].學周刊,2018,(05):57.
[4]梁亞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