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豐 孔飛
【摘要】區域科技創新在現代企業經營與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樣也是區域與國家經濟增長最根本的動力。基于此,本文將區域科技創新作為主要研究內容,重點闡述其運行機制和評價指標體系,希望能為決策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評價指標體系
區域科技創新研究處于宏觀和微觀之間,屬中觀層次,能夠綜合評價運行機制與能力,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構建與微觀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幫助,同時,可進一步推動區域創新發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很有必要。
一、影響區域科技創新的外部環境因素闡釋
(一)技術環境
科技與市場是科技創新的基礎,而技術環境即國家科技發展趨勢以及技術水平等,為企業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必要保障。科技發展水平高,能夠更好地開展科技創新與合作。若發展水平不高,必然會制約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由此可見,因技術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現代技術環境對區域科技創新的順利發展十分重要。
(二)政策環境
在區域科技創新過程中,政策環境會對其行為步驟以及程序等產生決定性作用。即便制度模式相同,若時期、國家與決策者不同,那么政策體系也會出現一定的差別,從而影響到區域科技創新的運行效果,而在政策環境中,利益分配、財政、就業與金融等多種宏觀經濟政策是影響最大的因素。
(三)市場和法制環境
市場和法制之間的聯系密切。市場經濟以信譽、法律約束為基礎,屬于契約經濟,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競爭與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在區域科技創新的過程中,市場與法制環境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競爭環境的公平性、維護市場秩序法律的完善性以及知識產權合法保護等多個方面。
二、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的路徑
(一)構建基本原則
其一,可行性。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確保科學合理性,同樣需要兼顧可操作性以及實用性,要盡量保證通俗性,為采集數據信息以及操作計算等提供便利,規避創建大規模指標群和相對復雜的指標樹。另外,計算公式一定要科學,評價的過程應當簡單且容易執行。
其二,科學性。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應當對區域科技創新內涵、規律與潛力等進行準確反映,與此同時要綜合衡量相對指標以及總量指標。在設置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的過程中,其科學性會對評價質量產生決定性作用,為此,必須保證指標的系統性以及代表性。在實踐過程中,依托現代化的科技統計理論,將考證、調查相結合,綜合定性與定量,獲得客觀性較強的評價結果。
其三,可比性。設計區域科技創新運行機制與評價指標體系,目的是作出橫向比較,所以參照的數值與衡量標準都應當選擇相同的指標體系,對代表性較強的其他區域評價指數進行計算并當作參照,確保結論的可比性特征明顯。
(二)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架
此體系的復雜性與綜合性特征明顯,其中涉及到諸多指標項與指標類。通常情況下,在確保評價指標科學與合理的同時,項目與類別越多,評價指數也就會更精確。當然,項目與類別越多,實際操作越復雜,需要在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指標類以及指標項相關內容加以完善。
為方便后期的分析工作開展,可參考區域科技創新經歷的多個階段,分別評價對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產生影響的五類不同指標。在評價過程中,因指標計量單位存在差異,難以交叉運算和展開綜合比較,所以一定要借助綜合評估指數完成評價與排序。
三、結語
綜上所述,要進一步推動區域科技創新,促進現代企業的經營與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結合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科學合理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完善區域科技創新評價指標,為評價工作開展提供必要幫助。
參考文獻:
[1]郭金興,曹亞明,包彤.天津科技創
新水平研究:基于區域科技創新指數的分析[J].城市,2019(6):26-36.
[2]房輝,原峰,熊濤等.我國區域海洋
科技創新與海洋經濟發展調度研究[J].海洋經濟,2019,9(3):48-54.
[3]盧新海,沈緯辰,楊喜等.中國區域
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與人力資源協同發展評價[J].統計與決策,2019,35(15):129-132.
[4]張立恒.基于AHP-熵權法的我國區
域科技創新可拓學評價模型及實證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9,38(8):130-136.
【本文系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專項 “河北省科技創新政策與評估體系研究”(19456209D)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河北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