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強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高校教育發展得到了質的飛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作為各個專業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創新實踐型人才的培養質量,能夠幫助社會解決人才供需矛盾問題,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因此,高校針對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要及時轉變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理念,科學設置特色專業課程,注重優化改善教學內容與方式,有效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本文將進一步對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
當前是一個教育創新時代,高校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高校要想培養出更多符合體育產業發展趨勢要求的綜合型人才,必須安排專業人員深入體育市場展開調研分析工作,充分掌握市場對于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的相關培養要求,并結合本校專業建設發展情況和學生學習需求,合理開設特色專業課程,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利用先進的實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保障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學的實效性,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原則
在教育發展新形勢下,高校在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上要嚴格遵循以下幾點基本原則:第一,學生主體原則。在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凸顯出學生在專業實踐學習中的主體位置,確保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社會需求導向原則。高校要正確認識到開設不同專業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人才培養需求,在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同樣要充分考慮到社會發展需求,注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適應性、針對性以及實踐應用性。高校專業教師在制定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要科學結合社會體育事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了解社會體育市場需要怎樣的人才,需要他們具備哪些能力。第三,協調性原則。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在創新完善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培養模式與外部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不能只重視某個單獨課程教學環節或者教學活動的優化改進。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將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使其涵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組織模式改善以及人才培養途徑拓寬等,形成一個相互協調發展、相互制約的系統,從而推動高校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育穩定持續發展。
二、當前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決定著該專業學生未來的核心學習內容,同時還會影響到學生畢業后的市場就業方向與選擇。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工作,科學設置特色課程內容,確保能夠符合社會體育市場人才發展要求。然而實際情況是,一些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導致該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并沒有針對基礎理論知識開設相關的實踐體育技能課程,高校領導與教師教育觀念較為落后,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一定程度忽視了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高校實際開設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課程內容與傳統體育專業內容沒有太大的區別,缺乏創新性,難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師資力量不夠強大
當前我國高校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配置的師資力量還不夠強大,專業教師自身綜合能力與素質偏低,缺乏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仍然在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這樣無疑會阻礙該專業建設穩定持續發展,無法有效培養出更多實踐創新型人才。一些高校存在著教師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這樣既無法保障實踐教學的針對性,也不能把學生培養成符合專業發展要求的實踐應用型人才。此外,高校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嚴格考核與培訓管理,導致這些教師自身業務能力與素質不過關,在教學改革上缺少實質性突破,教師未能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合理設計不同學習任務,明確其學習發展目標,這樣一來,實踐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高校要想讓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更好地發展,就必須完善專業師資資源,強化師資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教學水平。
(三)實踐教學不夠重視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一些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對于實踐教學重視程度偏低,未有效設置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活動,滿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相關要求。高校在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學生培養內容上還是以理論知識與技能學習為主,缺乏經常性組織學生參與實踐實訓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具體項目任務中,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高校缺少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踐實習基地的建設投資,實踐基地較為單一,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樣化就業學習需求。除此之外,高校未能夠加強與社會體育優秀企業的合作與聯系,發揮出各自的優勢資源,讓學生到企業一線崗位進行實訓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完善課程體系
教育發展新形勢下,高校在應用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改革工作上,要科學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打造屬于本校特色的社體專業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首先,高校要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例,優化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計劃,確保能夠給予該專業學生更多的實踐鍛煉學習機會,讓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學習任務活動中,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其次,高校要結合本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發展情況和學生學習愛好需求,合理增設特色課程;最后,高校還需安排專業人員深入社會體育產業展開調研分析工作,結合市場人才培養發展要求優化調整專業課程,確保在課程中加入能夠提高學生社會競爭適應能力的學習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