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學軍
【摘 要】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文化知識,還要教會他們學習,使其形成問題意識。2017版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更是將問題式教學作為實施建議提了出來,高中地理教師應認識到問題式教學與其他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積極探索創設問題的措施及其注意事項,以便提高問題式教學效果,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問題式教學
地理是高中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能幫助學生認識世界、建立方向感和區位意識,是學生今后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部分。地理也是難點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師應嘗試使用問題式教學方法,這樣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最終將教學難題逐一解決。
1.問題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區別
問題式教學主要是通過需要解答的問題讓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屬于思維能力鍛煉的一種模式。開展問題式教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能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建立問題知識結構,并要求能層次清楚地分析問題,表達個人觀點。由此可見,實施問題式教學,能滿足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實施問題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受自身好奇心、求知欲的驅動,有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忽視學生主體性的不足,能讓課堂教學由死板、沉悶、被動變得靈活、主動。并且,和其他傳統教學方式比較,問題式教學模式存在不可預測性和復雜性,這就需要教師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有效備課,通過合理的問題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2.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中的問題創設
2.1根據教材創設問題
教師能否合理創設問題是能否有效實施問題式教學的關鍵,對于問題的創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問題應緊扣地理教學主題,并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原則。在創設問題時,教師還要從啟發性入手,激活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之后提出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強調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熱情和積極性。
例如,在講解氣壓帶和風帶的知識時,教師可將教材中的氣壓知識、風帶知識等設計成問題。教材主要基于全球大氣運動規律講解大氣在全球的運動形式,著重讓學生掌握風帶的分布及其帶來的影響,教師可據此創設一系列問題:氣壓帶是怎樣形成的?氣壓帶有什么樣的運動規律?氣壓帶與風帶有什么樣的聯系、區別?風帶移動會使全球氣候受到哪些影響?接下來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這些問題,只要他們能透徹研究,基本上就能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高中地理教師在問題式教學中應善于使用問題導向,突出教材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明確需要掌握的重點,改變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興趣,實現地理知識與興趣的結合,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2.2結合案例創設問題
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中的問題不再是其他傳統教學方式中簡單的你問我答,而要在實際案例中體現教學內容的結構化、關聯性,也就是教師要改變以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拆解、割裂知識的做法,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為目標,審視并設計教學,創設和新課程標準一致的、能滿足學生認知發展需要的問題,促進學生基于問題梳理知識脈絡,實現知識結構框架的建構,促進知識的生成及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講解“資源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內容時,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是可以按照不同類型區域的發展現狀及條件,對區域發展的問題和原因進行分類分析、思考,培養區域認知與綜合思維;可以從人地協調角度簡要解釋不同類型區域發展的路徑,培養人地協調觀。為此,教師可根據目前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出路何在”,圍繞該核心問題設計問題鏈條——×××為什么可以快速發展經濟?為什么經濟發展速度有減慢的趨勢?振興經濟的出路在哪里?通過對問題的探討,學生綜合學習有關于區域經濟發展的知識,建立分析區域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的思維框架,可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
新時代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倡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高中地理教師在創設問題時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引入一些圖片、音頻、視頻或者動畫等,把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地理課堂增添活力與生機,讓地理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例如,在講解“褶皺”的知識時,教師可先引入褶皺知識,其主要是包含背斜與向斜,同時,創設問題:如何形成的皺褶山?一般來說,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褶皺山形成的過程呈現在學生面前。有時可能出現地形倒置,借助動畫可以指導學生探究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使學生形成直觀感受。又如,在講解南水北調的知識時,教師可引入中線工程的相關視頻,視頻中囊括整個工程,借此創設問題,主要有:東線工程的調入區和跨越的行政區分別是哪些?開通中線工程的時間和它的調入區分別是什么?西線工程為什么迄今為止都未開通調水?如此的問題攝入,能滿足入情入境的要求,能使學生在相對愉悅的氛圍下,對南水北調的問題進行分析和了解,進而高效掌握地理知識。
3.創設問題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盡管問題式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高中地理教師在使用這一教學方式時要注意它并非適用于每一堂課,要堅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完全復制。與此同時,教師應消除盲目創設問題的弊端,要引導學生對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調控教學時間,縮短問題式教學消耗的時間。此外,教師還要規避自己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出現相互抵觸的現象,只有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融合在一起,促使師生積極協調、配合,才能體現問題式教學的優勢。具體而言,高中地理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一是創設的問題情境應為學生留下疑點及思考的空間,適合學生積極的探索;二是創設趣味性較強的地理問題情境,調動學生興趣;三是創設層次性突出的地理問題情境,能從現象出發,延伸到本質,做到難度適中,使其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四是創設啟發性較強的地理問題情境,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獨立思考,最終探究問題的根本。
當然,教師還要注意創設和現實生活聯系密切的地理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借助現有生活經驗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整合理論與實踐。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正午太陽高度中的樓間距這一知識時,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王先生計劃在本地的某個小區購買一套房子,但他沒考慮好購買哪一層,為確保房子最低層全年都有光照,那么樓間距最小應是多少?計算樓間距的問題對學生而言有一些難度,教師呈現這樣的生活問題,學生往往比較感興趣,會激起他們的探究熱情。教師也要注意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與實踐積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之前,自己應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可以用于實施地理問題式教學的情境,廣泛收集,并將其編制成教案。例如,主動參加各種有關問題式學習的講座,學習創設問題情境的最新理論成果,并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所學理論,參與研究問題式教學的課題,與其他教師一起探討創設地理問題情境的方法與途徑,以文本的形式固化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經驗與成果,不斷提升個人業務能力,以此為基礎實現教學成果的分享。
總而言之,問題式教學的出現,實現了從未知到已知的方法運用,這樣可以有效規避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帶著問題去分析,最終體會到成功。高中地理教師要關注問題式教學及其應用,通過教材、案例和多媒體等創設問題,并注意體現問題情境創設的合理性與生活性,調動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問題意識。
【參考文獻】
[1]鄭麗娟.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01):79
[2]孫金玲.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創設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22
[3]陳箭.問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成才之路,2018(30):78
[4]王志勇.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中問題設計的三環節[J].教學與管理,2018(28):64-67
(江蘇省南通田家炳中學,江蘇? 南通? 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