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秀萍
歷史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歷程的寫真,也是體現一個民族艱苦奮斗的真實寫照。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了解過去,看偉大的先驅們是如何克服當時的種種困難,也不僅僅是瞻仰他們,贊美他們,更是以史為鑒,以前輩們為榜樣,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的同時,去創造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也提高自己的歷史觀和歷史的核心素養。因此,歷史的學習對于學生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在現在初中生歷史學習中,如何去提高歷史學習效率呢?在本文中,將圍繞提高初中生歷史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從博覽群書,為歷史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基礎、熟讀歷史書籍,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交流探討,擴展歷史學習的視野這三個方面去重點進行論述。
一、博覽群書,為歷史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基礎
歷史是一門文科,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學習相關歷史書籍上的知識,更是要博覽群書,去閱讀各種不同的書籍,為歷史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基礎。歷史,狹義的理解,是從歷史書本上了解到我國或是世界從古至今的一個發展進程,包括了重大的歷史事件,一些英雄人物,還有從古至今,文化習俗的變化等,但是從廣義上講,任何發生在現在之前的,都可以定義為歷史,因此,歷史就包囊萬千,語文、數學、物理等許多學習,其中都包含了歷史,因此,為了提高歷史學習效率,第一,要廣泛的閱讀各種學科的知識,它都是歷史組成的一部分;第二,在閱讀中,要學會一些知識的分類,歷史包含了以前一切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學會一個簡單的分類和積累,有助于為歷史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會選擇性的閱讀,書籍成千上萬,是永遠也讀不完的。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要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書籍去閱讀,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歷史學習中,學生必須認識到一個很客觀的現象,就是歷史的廣泛性,不僅僅從歷史書籍中學習到的是歷史,從其他書籍之中學習到的也是歷史。比如,在語文中,學習古詩,學習文言文時,就涉及到了歷史,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歷史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數學學習中,像圓周率π,是我國古代數學家首先得出的,這才是屬于歷史的范疇;在政治中,我國古代軍事以及文化等國家,也是歷史學習的一個方面。由此可見,要想學好歷史,在平時學習中,必須大量的閱讀各學科的書籍,一來可以增強自己的視野,二來可以為歷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熟讀歷史書籍,積累豐富的歷史知識
在歷史學習中,最令學生頭疼的就是一系列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代表人物以及該歷史事件的發生,對于當時社會有什么影響。從古至今,中國、全世界發生了很多的歷史事件,但是如何準確的記下他們呢?這是很多學生都想知道的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熟讀歷史事件,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積累總結。這里所說的熟讀,并不是說將課本上關于那一個事件的段落一字不落的背誦下來,更是要理解,理解這個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導火索是什么,對前因后果了解的很透徹,自然前面所提到的一切問題都將不是問題。除此之外,學生更是要學會積累、總結、概括,將所有的歷史事件,按照學生自己的學習方式,串聯在一起,當說起這個歷史事件時,學生就可以想起相關的一切,這樣困擾學生的那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例如,在歷史學習中,有些學生經常將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主要任務、歷史意義等混淆。為了提高學生歷史的記憶力,可以采納以下的方式,即:第一,學會總結,即是將初中學習過的所有歷史事件,按照時間發展的順序,制成表格填進去,橫向的是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代表人物,地點,意義,縱向按照時間的順序依次寫出各項歷史事件;第二是學會積累,按照這個表格,以后每學習一個,就在里面增添一個;第三是要學會串在一起,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可以把其他的都遮擋住,只留下時間,讓學生按照時間,去回憶,這樣也是提高學生歷史記憶力的一個好方法。所以,在歷史學習中,學習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學一個,懂一個,理解一個,運用一個。因此,在歷史學習中,學生要做好筆記,將所有重要的歷史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總結和概括,不僅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自己查缺漏補,溫習的一個過程,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要將總結概括落實到位。
三、交流探討,擴展歷史學習的視野
交流探討,可以從中學到很重要的兩點,一是思維方式,一是知識。在學生互相交流討論過程匯總,首先,會因為他們的思想不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不同,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可以多個角度看問題,這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在大家互相交流討論的過程匯總,學生彼此之間互相補充,互相爭論,對于同一個問題,將會得出非常全面完美的答案。因此,在歷史學習過程中,一是教師在歷史教學活動設置的時候,要多設置這樣比較開放的上課模式,通過大家的交流協作,去完成歷史教學任務;二是在交流討論過程中,不管理解得是否正確,學生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與其他學生意見不相符時,或是認為其他學生理解有偏差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質疑,加劇學生討論的深度和熱情。所以,交流探討是一項很有效的方式,它是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深度和高度的一個催化劑。
例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設置的時候,可以多設置一些開放性的教學環節,比如,如果學生是一名史官,會如何評論秦始皇的呢?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有些學生站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的貢獻來說的,他統一了六國,修訂了一套嚴密的法律,從軍事方面來說,修建的萬里長城,為抵御外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經濟方面來講,統一貨幣,并且度、量、衡器具;從交通方面講,他溝通水路,為水上交通開辟了很好的條件等;有些學生從秦始皇的過失上來講,像賦稅奇重、焚書坑儒等,也影響了我國文法的發展,給當時的勞動人民帶來了很多災難。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對同一個問題,學生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及觀點,這對于他們歷史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獨立學生在學習中互相討論,互相交流,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方式,另一方面,可以補充他們知識的缺陷,對于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率來說十分有效。
四、結束語
歷史為鑒,提高歷史核心素養,是中華兒女直面過去、正視歷史、開拓創新的一個基石。在歷史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一是要博覽群書,廣泛的閱讀,是積累歷史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海納百川,但是一味的靠歷史課本,是學不好歷史的,要多看,多讀,多思考,為歷史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其次,在歷史學習中,學生也要講求技巧,熟讀歷史知識,了解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前因后果,此外,更是要輔助以高效的方式,可以采用概括總結的方式,按照時間等順序,將歷史串聯起來,有助于學生的一個理解和記憶,最后,在歷史學習中,要善于和其他學生交流溝通,不要閉門造車,禁錮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大家一起探討,得出多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和問題的答案,有效的擴寬了他們歷史學習之路。以上就是我關于如何提高初中生歷史學習效率的三點看法,希望對有需要的師生有所幫助。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第四中學,江蘇 ? 泰州 ? 225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