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宸 王麗 梁偉
摘要:隨著生態建設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國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地區的綠化規模都逐漸在擴大中,林業發展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但是隨著樹種增多,種植規模的擴大,日益凸顯的病蟲害問題嚴重威脅著當前林業的發展質量。秉承國家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理念,林業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探索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以期能夠在不影響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基于此,本文就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示范和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
引言
林業病蟲害被稱為“不冒煙的火災”,年發生面積超過1.78億畝,年均造成死樹4 000多萬株,年均經濟損失和生態服務價值損失超過1 100億元,在生態建設的關鍵時期必須要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全面保證林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1 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外來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生態建設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各國的林業建設工作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為了提高林木種植的多樣性,我國在林木種植過程中也引入了一些新品種,同時一些有害生物也會被隨之引進,進入新環境的有害生物由于沒有天敵的制約就會肆意繁衍,嚴重影響了當地林業發展的環境質量,甚至會造成當地林業毀滅性的災害,比如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和紅脂大小蠹等有害生物。
1.2 突發性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
這幾年我國各地都在實施退耕還林,林地規模不斷擴大,除了天然林以外,人工營造的林地普遍存在中幼林比例高、純林面積大、森林健康狀況欠佳的問題,而且新營造的林區由于生態環境不完善,在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上也較低,導致突發病蟲害的次數與種類也越來越多,如果撫育管理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有害生物大量繁衍,不利于人工林的生長。
1.3 林業病蟲害的擴散速度非常快
林業病蟲害會如“病毒”一般具有傳染性,一旦某地區發生病蟲害就會迅速蔓延到整片區域,而且使用農藥防治的時候,一些病蟲害還會產生抗藥性。
1.4 防治手段較為落后
大多數地區在林業病蟲害的防治中仍然使用傳統手段,即用劇毒化學農藥常量噴灑,由于缺乏高射程、超低量、大型環保防控設備,導致農藥在噴灑的時候大量的農藥落入到泥土當中,造成農藥在土壤中的堆積殘留,污染環境與土壤,甚至會影響林木的生長發育。
2 常見林業病蟲害的綠色防控示范應用
2.1 銹病及其防治
林業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一般是以病原、寄主和環境條件的一致配合才導致的,病原物會寄生在合適的林木上,吸取林木的營養,使林木營養不良并最終形成病害。以銹病為例,其是由擔子菌亞門銹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作為一種專性寄生菌,其會危害到林木的葉片,影響到林木的質感,雖然不會造成林木死亡,但是會影響林木的生長發育,降低木材質量。銹病發病初期一般會在枝干上形成星狀、大小不同的瘤狀物,并在葉片上出現黃白色的小點,并會逐漸產生暈圈,最終形成大塊的開裂使葉片死亡脫落。病害的防治方法較少,傳統的就是使用50%萎銹靈乳油800-1 000倍液、25%粉銹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等進行噴灑。而當使用綠色防控技術時則是主張生物防治,即利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重寄生真菌現象,具體來說就是一種真菌寄生在另一種真菌上,用有益生物來控制有害生物的群體數量,最終起到抑制病害的目的。隨著林業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必須要加強生物防治方法的利用,以便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林業的建設質量[1]。
2.2 刺蛾類害蟲及其防治
刺蛾類害蟲是林木害蟲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屬鱗翅目、刺蛾科,在其活動過程中主要是以幼蟲取食葉片、嫩梢為害,而且蟲體一般帶有瘤和刺,容易刺傷人并釋放輕微的毒素,使人感到刺痛、麻癢。當前在林業建設中常見的刺蛾類害蟲有黃刺蛾、麗綠刺蛾等,使用的綠色防控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2.2.1 人工防治
麗綠刺蛾等初孵幼蟲在取食過程中具有群集特性,因此在人工防治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做好林區的檢查工作,對于聚有大量幼蟲的葉片、枝條應該及時進行摘除、銷毀,人工防治絕對不會破壞生態,但是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2.2.2 燈光誘殺
刺蛾類害蟲一般具有趨光性,因此可以在成蟲羽化期采取黑光燈對害蟲進行誘殺,能夠較好地對害蟲起到消滅作用。
2.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在害蟲的幼蟲期進行,可以使用蘇云金桿菌BT制劑、青蟲菌等抑制幼蟲,或者引入害蟲的天敵,比如青蜂、赤眼蜂等。
3 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具體措施
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主要是指借助非化學手段進行病蟲害治理,如生態環境、生物物種等。從生態學角度來說,蟲害也屬于一種森林資源,是生物鏈中的一環,是生物多樣性的組成,如果用化學手段進行撲殺不僅會影響生態環境,還會破壞生態平衡,因此可以使用以下綠色防控技術手段進行林業的病蟲害防治。
3.1 選育栽培對蟲害和環境具有抵御性的抗性樹種
抗性樹種指的是對病蟲害有一定抵抗能力的樹種,隨著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當前在林業建設中采用抗性樹種造林的現象也越加普遍,比如新疆楊、河北楊、毛白楊、北京楊等對光肩星天牛具有較強抗性,刺槐、金葉女貞、合歡等對美國白蛾的抵抗力較強,而花椒、紫穗槐等對御鼢鼠的抵抗力較強。
3.2 利用蟲害天敵開展防治
引進害蟲的天敵抑制害蟲的繁衍是當前綠色防控中常用的一種手段,不僅對生態環境沒有任何影響,還能夠豐富整個森林的生態系統。比如引進白蛾周氏嚙小蜂可以治理美國白蛾蟲害;引進大唼蠟甲可以治理紅脂大小蠹等等。但是也需要注意天敵引進的數量,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林區的建設情況進行引進,避免引進數量太少起不到防治效果或者引進太多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的穩定與平衡[2]。
3.3 營造多樹種混交林
植被群落之間生物的多樣性以及不同物種之間的相互牽制是形成林木對有害生物抵抗力的關鍵,因此林區生態系統的多因子特性對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當前的林業建設中可以營造多樹種混交林,若出現有害生物就可以調動起多因子的力量來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并起到抑制有害生物生長的作用。比如在荒山荒地可以種植落葉松、紅松、椴樹等林木與樟子松形成混林,可以有效地抵御鼠害。與此同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利用好林木自身的調控機制進行樹種的混植,以便提高抵御蟲害入侵的效果。
3.4 大力推行微生物技術
微生物技術指的是在林木中植入白僵菌、青蟲菌等微生物,當害蟲啃食林木時,這些微生物將會寄生到蟲害體內并不斷繁衍,最終導致害蟲死亡。例如蟲霉可以直接損害害蟲蟲卵,降低害蟲的繁殖數量。微生物技術是當前綠色防控技術中應用前景較為廣闊的一種技術,相關學者有必要結合病蟲害實際發生的區域及其流行情況研究科學的微生物防治技術,提高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4 提高林業病蟲害綠色防控效果的建議
4.1 變革防控理念,培養防控反應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要想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控工作首先需要林業工作者們變革防控理念,培養防控反應,要求林業工作者們養成“防微杜漸”的思想,加強對林區的監管,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病蟲害的蔓延。
4.2 提高技術手段,加強病蟲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雖然當前的綠色防控技術已經開始大規模的普及應用,但是不少偏遠地區仍然還存在犧牲環境進行病蟲害防治的現象,因此要求林業工作者能夠深入基層,建立基層防疫工作站,并不斷提高科技手段的應用力度,保證在林區病蟲害防治中不僅可以控制住病蟲害,還能夠保住“綠水青山”[3]。
4.3 加強監測,科學地監控病蟲害
由于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因此有必要加強監測工作,科學的監控病蟲害發生的動態。林業工作者們需要在病蟲害還未成型之前就對其進行監控與研究,監測其生長動態,同時開始預測病蟲害的種類、危害性以及傳染性,讓林業工作者們在病蟲害還未大規模爆發時就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同時監測過程中還可以結合害蟲的發生類型進行針對性防治,比如利用害蟲外激素中的性外激素對害蟲進行直接誘殺、將一些不具備生殖能力的害蟲釋放到自然害蟲種群中影響病蟲害的繁殖速度等。
5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建設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加強其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其健康發展的基礎,我國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要深入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實際地域,加強對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指導,積極采用各種環保技術手段進行病蟲害的防控工作,為當前林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趙洪林.淺談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與綠色防控[J].廣東蠶業,2018,52(12):21-22.
[2] 張貴軍.生態視域下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研究[J].綠色科技,2020(1):139-140.
[3] 張鳳珍.試析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及生態保護[J].現代園藝,2020,43(7):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