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理
[摘? ? 要] 高校在開展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時存在著目標定位問題,即普遍將實訓教學定位于輔助或夯實理論教學成果的手段,這就導致了在設計實訓教學項目時受限于理論模塊的現象,且未能突出“管理會計”所蘊含的交叉學科特色。為此,實訓教學的項目設計思路可為:基于崗位要求厘清實訓教學目的、突出各實訓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雙向和第三方實訓評價機制。
[關鍵詞] 高校;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探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1. 089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0)01- 0224- 02
0? ? ? 引? ? 言
“管理會計”屬于會計專業的重要課程,該課程一般開設在高年級。學生在學習“管理會計”課程時,已經具備了專業基礎課知識體系,或已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相關課程。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管理會計誕生于20世紀50年代,管理會計涵蓋了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等知識模塊,并在長期的學科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課程內容。正是因為“管理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所以在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中需要重視對實訓教學項目的設計。長期以來,高校在開展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時存在著目標定位問題,即普遍將實訓教學定位于輔助或夯實理論教學成果的手段,這就導致了在設計實訓教學項目時受限于理論模塊的現象,且未能突出“管理會計”所蘊含的交叉學科特色。為此,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體會就本文主題展開討論。
1? ? ? 高校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1? ?實訓教學的目的較為模糊
實訓教學目的含有教學目標和教學的價值取向等兩個要素,所以需要從這兩個要素中來認識當前所存在的問題:(1)教學目標模糊。就教學常規而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已經明確規定了“管理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并對理論教學任務和實訓教學任務進行了界定。但這種具有原則性的文本信息難以對實訓教學提供精細化的目標導向,在實訓教學中便時常反映為“以湊夠實訓教學課時數為原則”,而忽視實訓教學項目之間的邏輯自洽要求。(2)教學的價值取向模糊。開展“管理會計”實訓教學應著眼于什么,成為當前實訓教學目的模糊的表現之一。正如上文所指出的,人們習慣于將實訓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檢驗與實證,所以人為淡化了實訓教學與學生崗位能力建構之間的關系。
1.2? ?實訓教學的內容較為固化
由于將實訓教學看作為是對理論教學的檢驗與實證,所以這就引致出實訓教學內容的固化問題。如,某版本 “管理會計”教材所包含的理論知識模塊有: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計算、成本—業務量—利潤的依存關系、預測分析、決策分析的相關指標、短期經營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全面預算、標準成本法、責任會計。當前,不少高校因對該課程實訓教學的目的缺乏清晰的定位,從而在實訓內容設計中習慣于跟隨理論課教學而展開,針對以上所提出的理論知識模塊,實訓教學內容則可以由:成本計算實訓內容、決策分析實訓內容、全面預算實訓內容等構成。從中可知,上述實訓內容編排能夠與教材體例相匹配,但卻弱化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聯性,最終使得“管理會計”實訓項目之間存在著割裂感。
1.3? ?實訓教學的評價較為單一
對實訓教學效果的評價工作不僅構成了完成實訓教學循環的組成部分,也為今后的實訓教學提供了導引。就目前實訓教學的評價模式而言,呈現出評價單一的問題。“評價單一”問題主要反映在:(1)實訓教學的評價對象單一。諸多高校僅僅將學生作為管理會計實訓教學的評價對象,導致對實訓指導教師的評價存在缺位。隨著校企聯合辦學成為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實訓指導教師不僅由校內專職教師擔任,還會由校外兼職教師擔任,所以對實訓指導教師教學效果實施評價將能促進實訓項目結構的不斷完善。(2)實訓教學的評價形式單一。具體到對學生的實訓評價中來,又反饋出實訓教學評價形式單一的問題。如,讓學生在實訓結束后提交實訓報告;又如,讓學生小組在實訓結束后提交方案等。這些基于文本材料的實訓評價手段,顯然無法全面考核學生對管理會計的實操能力。
2? ? ? 問題驅動下實訓教學項目設計思路
2.1? ?基于崗位要求厘清實訓教學目的
需要在系統觀視域下來理解崗位要求,在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引導下,首先需要在會計專業崗位要求中去把握“管理會計”實訓教學的目的,然后再從應用“管理會計”的崗位要求中去把握實訓教學目的。由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植根于校本要求中,所以不同高校在對會計專業崗位要求的定位中存在著一定差異,所以在思路上本文主要就核心要求進行闡述:就業要求、職業基礎能力培養的要求、職業能力拓展要求。在系統觀視域下便需要根據這些整體要求,來細化對“管理會計”崗位要求的把握。結合管理會計的學科特點,以及該課程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所處的地位,需要從完成專業知識整合、專業知識遷移與再造入手,建立具有鮮明特征的實訓教學目的。
2.2? ?突出各實訓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各實訓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從兩個途徑來建構,即從實訓項目所蘊含的知識模塊出發,按照各實訓知識模塊之間的邏輯關系去設計實訓項目。或者,從一般到具體的辯證邏輯關系下,先設計出具有一般會計實操要求的實訓項目,隨著實訓項目的依次展開逐步體現出管理會計的實操特色。不難發現,在以跟隨策略作為實訓教學模式定位的背景下,依據第一種邏輯關系去完成實訓項目設計任務的仍屬主流。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諸多高校在管理會計項目設計中還未實現第一種邏輯關系[1]。然而,從優化會計專業學生崗位能力整體結構的目的出發,筆者更傾向于根據“一般—具體”的辯證邏輯去開展實訓項目設計。理由在于,基于“一般”的實訓項目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專業知識整合和鞏固任務,逐步過渡到“具體”的實訓項目時則能幫助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獲得對知識的遷移和批判能力,并與其他專業課程的實訓項目建立起了交集。
2.3? ?形成雙向和第三方實訓評價機制
在本文中十分重視實訓教學評價的職能作用,當前應側重于理解實訓教學評價所起到的導引作用。因此,這就需要解決由傳統教學評價所呈現出的單一化問題。就破題的思路而言,應形成雙向和第三方實訓評價機制。所謂“雙向評價”是指,保留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機制的同時,增設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這兩類機制的差別主要反映在各自評價指標的設計上。所謂“第三方評價”是指,在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下,將同行、企業人士等納入實訓教學的評價中。第三方評價的內容不僅在于實訓教學效果,還在于對實訓項目設計中的工作導向程度做出評估。在引入雙向和第三方實訓評價機制時,還應從實施手段上去區分上述兩類評價機制的導入模式。
3? ? ? 思路導引下實訓教學項目設計的實施模式
在以上思路導引下,對管理會計實訓教學項目設計的實施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構建。
3.1? ?以專業教學目的刻畫實訓項目教學定位
高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聚焦于基礎性會計崗位工作能力要求,并使學生具備職業拓展能力,且職業拓展能力不但需要得到完整的會計知識體系的支撐,還需要在“干中學”獲得知識整合、遷移、批判與反思的能力。以此作為專業教學目的,對管理會計實訓項目教學定位的刻畫為:能使學生勝任基礎性的管理會計工作崗位,以及與管理會計體系相聯系或形成交集的基礎性工作崗位,并在管理會計實訓教學中幫助學生獲得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整合、遷移、批判與反思能力。這種基于深度學習模式的崗位能力拓展要求,便為管理會計實訓項目的合理規劃和排序提供了分析框架。將知識的整合、遷移、批判與反思能力要求植入實訓教學中,實訓項目便需沿著“一般—具體”的辯證邏輯而展開。
3.2? ?教學定位驅動下完成實訓項目整體編排
這里依然使用某版本管理會計教材為例,在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實訓教學大綱的情況下,需要根據教材體例開發出具有“一般—具體”辯證關系的實訓項目體系。該教材知識模塊的排序為: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計算、成本—業務量—利潤的依存關系、預測分析、決策分析的相關指標、短期經營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全面預算、標準成本法、責任會計。在辯證邏輯思路下,實訓項目依次可編排為:組織決策分析實訓項目、成本分析實訓項目、全面預算管理實訓項目。理由為:組織決策分析實訓項目融入了短期經營決策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等內容,該內容的關鍵知識點來源于學生在一年級所學習的“經濟學基礎”課程之中,所以將該實訓項目排在第一位意在實現知識整合。成本分析屬于決策分析中的具體知識點,所以在一般到具體的邏輯過程中能夠賦予學生具體的工作情景,并幫助學生獲得知識遷移和再造的能力。全面預算管理實訓項目需要綜合應用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知識,將其排在第三位意在從價值層面幫助學生對傳統成本控制措施的反思與批判,使其在結合傳統成本控制經驗的基礎上,能夠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所添加的資金預算約束功能。
3.3? ?開發基于學生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指標
當前評價的薄弱點為基于學生和第三方評價的指標體系擦殘缺,這顯然不利于管理會計實訓項目的設計。筆者建議,在開發基于學生評價的指標體系時,關鍵的一級指標應涵蓋:實訓項目內容的知識融合度、管理會計知識的遷移度,以及學生能夠站在工作過程的立場上對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進行反思與批判。第三方評價的主體一般為企業方或者會計師事務所,在開發指標時關鍵的一級指標應涵蓋:實訓項目內容與真實工作崗位情景的契合度、實訓項目內容與真實工作崗位能力要求的匹配度、學生能力養成與真實工作崗位管理會計能力要求的吻合度等。
3.4? ?在邏輯自洽關系下與理論教學實現融合
最后,還需要在管理會計課程教學的整體觀視域下來討論實訓項目設計事項,筆者認為需在邏輯自洽關系下與理論教學實現融合。這里的邏輯自洽是指實訓項目之間應形成邏輯自洽關系,而與理論教學實現融合則集中在:教師以理論教學推動學生對已學管理學、經濟學、會計學知識的整合,進而為實訓教學提供前置性知識整合條件,學生在實訓中則集中于知識遷移活動[2]。同時,實訓教學所賦予學生的反思與批判能力,又可以導入進理論教學中來,如在翻轉課程教學模式的支撐下,助力學生課程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
4? ? ? 小? ? 結
高校管理會計實訓教學的項目設計思路可為:基于崗位要求厘清實訓教學目的、突出各實訓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形成雙向和第三方實訓評價機制。具體的實施模式包括:以專業教學目的刻畫實訓項目教學定位、教學定位驅動下完成實訓項目整體編排、開發基于學生評價和第三方評價的指標、在邏輯自洽關系下與理論教學實現融合。
主要參考文獻
[1]宋彩群.“嵌入式”高職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模式研究——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J].商業會計, 2013(7).
[2]張向陽.完善高職會計校內實訓教學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