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宋忠田
(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國家先后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方針、主要任務與措施、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等,促進了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強調: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可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
體育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必修課程,關乎到每位學生的身心健康,實踐證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改革勢在必行。翻轉教學模式實驗已得到廣泛有效驗證,因為翻轉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一言堂”,在體育課堂上學生可以一到運動場就可以真正的運動起來,學生課前學習,就決定了在課堂中教師不用花很多的時間給學生講解示范技術動作。
羽毛球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統計發現,在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年級的體育選項課中,每年選修羽毛球項目的班級占全院該年級總數55%-60%左右,但教師倘若繼續采用灌輸式即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很難去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不能讓學生在想學的基礎上去愿學、樂學,并能將羽毛球項目作為他們終身體育鍛煉的項目之一,其改革勢在必行。
本研究將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以《大學體育(三)》羽毛球選項課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將翻轉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對翻轉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對教學實踐得到數據進行分析,檢驗評價翻轉教學的效果。
通過前期對學生的訪談發現,所訪談的95%的學生希望進行多媒體教學,92%的學生希望組建學習團隊,93%的學生希望增加理論學習的比例,97%的學生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及時糾正不正確羽毛球技術動作等,這為“翻轉課堂”的教學實施奠定了學生基礎。
本研究的教學實施團隊全是一線教師,都擔任了體育課教學任務,這些一線教師把課堂作為自己的主陣地,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多多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恰如其分的融入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前積極備課,設計好教學環節,按照教學計劃,督促學生觀看學習視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積極探索,主動進行組內的交流互動,完成復雜技術動作的提前消化;課中教師由主導變為引導者,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解決問題,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教師適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開心的學習,教師巡回糾錯,使部分學生不規范的技術動作得到及時的改正,并做好每節課的總結及組間評價;課后要求學生自我總結反思,鼓勵課余練習與反復觀看視頻學習,老師團隊進行教學反思,團隊成員及時匯報、交流并提出建議,不斷完善教學過程。為上好實驗課,每月對實踐教師進行了兩次聽評課,每次都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教學指導,努力提高實踐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已為本研究建設好師資團隊。
在查閱與翻轉課堂教學相關的文獻資料的基礎上,依據本研究思路、研究的內容、目的及問卷、訪談提綱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學生、教師訪談及兩份調查問卷,并采用專家評價法和重測法,進行兩份問卷的信效度檢驗。先后邀請了5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根據5位專家的評價及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進一步的問卷修改,其檢驗結果為(如下表1所示):兩份問卷均達到了研究所需的效度。通過咨詢我系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和專家,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再次對問卷進行修改與確定。
問卷的信度主要通過重測法進行檢驗,通過隨機抽取45名學生進行調查,兩周之后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重測,測得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876,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表1 調查問卷的效度評價情況表
通過教師、學生網絡訪談、電話訪談、面對面實地訪談所得數據進行梳理與分析發現,教師和學生普遍認為高遠球技術、羽毛球正反手發球技術、網前小球技術、劈球技術、吊球技術、場上移動步法是比較難突破的技術,還有部分學生認為正確動作要領、手腕力氣是影響羽毛球技術的重要環節。課題組成員根據訪談所得到的數據內容及羽毛球課程教學進度,確定羽毛球翻轉課堂所要錄制視頻的內容。
通過團隊成員自評、互評課,評出羽毛球技術示范、講解規范,課堂組織能力及翻轉課堂應用能力較強的教師進行實驗教學的實施,確定一名教師進行錄制視頻及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進行第一次視頻錄制后,及時征求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意見,再次進行了視頻的補錄,同時咨詢信息中心教師,完善了后期視頻的制作,現已建好羽毛球技術翻轉視頻庫,共計22節視頻。
實驗前,課題考核組成員團結協作完成所選定的四個班級實驗前的身體素質測試及羽毛球原始成績測試工作,測試過程中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收集了第一手的真實數據。實驗前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檢驗不同班級學生的體質水平是否有顯著性差異。通過SPSS20對四個班級測試數據進行整理、統計與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及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有兩個班級(小教18308班、小教18304班)的身體素質、羽毛球原始技術無顯著性差異(sig>0.05),完全具備實驗所具備的條件(如表2所示),經團隊成員討論決定,小教18308班為實驗班、小教18304班為對照班。

表2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身體素質及羽毛球原始成績對比分析表
實驗組采取翻轉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同一教師任教,完成3個月的教學內容,每周2學時。3個月的羽毛球技術學習完畢后,考核組教師為兩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總體考核,作為學生學習效果好壞的評定結果。
(1)課前,學生提前學習、消化。
教師借助微信平臺,布置課前學習任務,發布微視頻,學生觀看學習視頻,學生反復觀看易錯、疑難、復雜的技術動作,結合微視頻,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組間互動交流討論,完成自學任務,讓羽毛球技術的學習內容提前消化。
(2)課上,學生小組主動練習。
準備活動結束后,各小組介紹學習任務,教師補充小組學習任務并作示范;各組學生小組練習,教師巡回穿插指導進行糾錯;小組之間互相觀摩演示完成任務情況,完成任務的組別進入下一項技術練習,為完成的組別在教師的指導下繼續練習完成;課的結束部分除了放松練習外,學生進行組內與組間的互相評價,教師進行總體評價。
(3)課后,師生反思總結。
教師鼓勵學生反復練習技術動作,利用課余時間再次反復觀看微視頻,形成正確的技術動作記憶,尤其是個別未達標的學生或者組別,需要老師積極跟蹤,把握好交流溝通技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及時反思總結經驗。
教學流程是:開始部分:課堂常規,老師布置教學任務,準備活動;基本部分:學生進行羽毛球練習;結束部分:整理、放松,小結本次課的學習情況。
經過三個月共計12周的實驗后,課題考核組成員再次對兩個班級開展測試工作,測試項目包括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及羽毛球技術。將實驗班與對照班50m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的成績經T檢驗后,得到Sig值均大于0.05(如表3所示),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身體素質測試項目的成績無顯著性差異,這表明三個月的時間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測試結果的影響并不明顯。

表3 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及羽毛球末考成績對比檢驗表
將實驗班與對照班羽毛球末考成績經T檢驗后,得到Sig值0.002,值小于0.05(如表4所示),說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羽毛球技術末考成績上有顯著性差異。這表明三個月的時間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羽毛球技術末考成績的影響明顯。

表4 實驗班與對照班身體素質及羽毛球末考成績對比檢驗表
本研究在實驗結束后立刻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45份,回收問卷45份,有效問卷4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通過統計梳理數據發現有77.78%的學生特別喜歡現在的體育課,22.22%的學生喜歡現在的體育課;有68.89%的學生特別喜歡翻轉視頻,31.11%的學生喜歡翻轉視頻;有51.11%的學生特別愿意今后繼續這樣的模式學習,48.89%的學生愿意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人反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通過調查“學生是否喜歡小組練習”,“愿意與老師、同學互動學習”,“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等,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這種模式的學習除了提高了羽毛球技、戰術水平,還讓我們收獲了濃厚的友誼。”實踐教師表示:“兩個班級對比明顯,實驗班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活躍,小組互動積極”。
這充分印證了翻轉課堂的魅力,所有的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到羽毛球課程中持認可態度,受到學生的大力支持與肯定,也說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教學領域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應用“翻轉課堂”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