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轉麗
摘要: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包括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和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兩部分,我國自2005年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以來,對于財政支出的績效評價管理工作已經進行了十年有余,這么多年以來,財政部門一直在積極的探索和改革建立科學、合理、有效地績效評價管理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但是對于縣級財政部門、預算部門以及資金使用部門等相關單位,由于各種主客觀等方面的原因,導致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相對滯后,還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是起步階段。為了更好地發揮縣級財政部門對資金績效管理的作用,本文針對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管理過程的不足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績效管理
一、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管理的現狀及意義
我國目前的預算編制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匯總方式,即從基層預算單位編起,逐級匯總,所有開支項目全部落實到具體的預算單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作為所有開支項目的主要組成部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科學性,都將直接影響到整體財政預算的準確性、科學性。目前,我國縣級財政資金支出作為項目管理、資金效果考核的最后關鍵環節,預算的重點也要適應注重支出結果、講求支出績效的預算管理新要求。尤其對公共服務性較強、社會關注度較高的項目支出的效果以及是否達到績效目標更是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的重點。因此,加強縣級財政預算的績效管理,提升縣級預算管理水平,增強預算單位及項目實施單位支出的責任,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節約公共支出成本是縣級財政部門工作的重點之一,財政部門的監督更有利于項目預算單位、實施單位的資金管理和績效評價管理的應用。
二、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縣級財政部門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滯后
我國從2005年首次提出《中央部門預算支出績效考評管理辦法(試行)》(財預[2005]86號)開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財預[2009]76號《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央部門預算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財預[2009]390號)以及到財政部《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2012-2015)》、《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等一系列加強預算資金改革和管理的制度的出臺,標志著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進入了新階段,然而,從目前我們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我們的縣級財政部門的績效評價工作有很多縣、區級才剛剛啟動,甚至有的偏遠縣還沒開始。
(二)績效評價管理制度不健全,執行力不強
通過對本市縣級財政部門的了解,由于績效評價工作專業性較強,不僅涉及資金管理部門,而且涉及項目實施的業務部門,因此績效評價體系的制定難度較大,各個項目之間的差異也不同,比如,縣級農業部門申請項目資金500萬元,資金運用到蔬菜中心、果樹中心、畜牧中心等下屬中心56個項目實施單位,沒有統一的管理制度,績效評價工作將很難實施。
(三)績效評價范圍很小,只針對個別項目進行了自評
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強調了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眾所周知,財政資金的支出很大一部門在項目支出上,而縣級財政部門的項目支出涉及的部門較多,范圍較廣,單項資金量較小,除此之外有的較大項目實施周期較長,加之本級縣級財政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工作滯后,導致了績效評價工作只對個別項目進行了自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基本處于等待階段。
(四)評價指標體系不完善,太過于簡單、籠統
從績效評價的角度分析,設定績效目標時要經過調查研究和科學論證,符合客觀實際,能夠在一定期限內如期實現??冃繕藨攺臄盗?、質量、成本、時效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等方面進行細化。但是從預算單位的自評報告和指標體系來看,未按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進行指標體系的細化和量化,指標體系太過于簡單,形式上是一、二、三級指標都有,但是關鍵指標不體現,評分細則模棱兩可,相對比較籠統,存在避重就輕的現象。尤其對于項目資金的績效評價更是太過于簡單。
三、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縣級政府部門對績效評價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通過調查了解,現在縣級財政部門大部分沒有成立專門的績效管理科室或績效評價管理人員,主要由預算科或其它科室兼職,本身縣級財政人員工作量較大,人員配置緊張,更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績效評價工作,最終導致了績效評價管理工作遲遲啟動不了,一直在起步階段徘徊,更談不上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及評價效果的應用。即使有的地方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也是在走過場,沒有達到實際意義。
(二)宣傳不到位,培訓機制欠缺
縣級政府部門財經類專業人才缺乏,各個單位的財務人員大部分為非財經類專業畢業,從跨行業的人才培養到合格財務人員,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加上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涉及的不僅僅是財務,而且同時要涉及業務科室等職能部門,導致了科室之間互相推諉、扯皮現象比較嚴重。
(三)重項目的實施過程、輕績效管理及結果應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財政資金的不斷加大,對縣級的扶持補助項目越來越多,資金量逐年上升,導致縣級各項目預算單位、主管部門始終是以要完成預算指標為首要任務,年年都在急急忙忙完成預算指標,沒有及時對項目后期管理進行跟蹤監督檢查的時間。
(四)缺少可供參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作為績效目標的細化和量化的描述,直接決定著項目支出的效果以及下一年度的預算,但是縣級財政資金的支出很多來自于中央和省、市級下發的專項資金支出,因此,對于這類項目資金的支出缺少可供參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導致同一項目各縣的評價結果沒有可比性。
四、縣級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問題的改進建議
(一)增強縣級人民政府對于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財政資金要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有效地使用好財政資金,縣級政府、財政部門以及業務主管部門要轉變資金觀念,管理資金要從原來的規模型向效益型資金的轉變,保障財政資金發揮最大效益化。縣級財政資金支出作為財政資金的最后把關者,直接決定了資金支出的科學性、效果性,因此,要將縣級績效評價工作納入縣級政府的工作考核范圍,才能真正達到預算績效管理的目標。
(二)加強績效評價管理的培訓學習機制
要想管好用好財政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最大效益化,首先要保證項目的所有參與部門、參與人員理解和懂得項目的績效目標以及實現績效目標需要做的工作,同時要將財政資金使用的績效責任傳導到各部門和各個預算單位、項目實施單位,這就需要通過定期集中培訓、理論研究探討等多種形式的宣傳、培訓學習機制保證財政資金項目執行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保障項目按照預期的績效目標實施??冃гu價人員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績效評價管理工作的效果,也決定著評價項目下一年的資金安排。
(三)強化縣級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
財政資金的監督檢查不僅包括事前對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監督,事中資金支付進度以及項目是否按照批復的文件執行的監督,更要關注事后項目的績效評價管理的監督,雖然縣級財政資金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基本上是與上級財政部門同一類型項目的績效目標一致,但是在實際執行項目中,由于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執行單位對項目的重視程度等的差異,會導致資金使用的效果發生變化。因此要加大縣級財政資金支出的績效評價管理的監督檢查,必要時引入第三方機構包括紀檢監察以及司法部門予以參與,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保證績效目標的實現。
(四)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的管理制度,劃分部門責任制,尤其是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制定要分部門制定再集中統一管理,才能使評價指標體系的細化、量化具有可操作性;其次加強項目立項決策、資金管理、資金使用以及評價監督環節的評價制度,建立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績效評價管理制度。因此制度先行,讓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有據可查,依據執行,績效目標管理和財政資金過程管理有機結合,實現預算流程再造,為財政資金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五、結論
綜上所述,要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著力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財力保障。同時要實現財政資金預算的準確性,縣級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不容忽視,只有縣級財政資金預算準確,才能使上級財政預算更加準確。只有縣級財政資金真正發揮有效性,才能增加人民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們要把縣級財政資金的績效評價管理工作作為財政支出績效考評的重點,逐步使縣級財政資金支出的績效評價管理工作提檔升級,為我國當前和今后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高效實施,優化財政資金的合理配置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葉崢嶸.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剖析[J]. 經營管理者, 2018(08):82-83.
[2]劉瑞乾.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預算管理與會計, 2017(01):14-15.
[3]林彩仙.縣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8(14):504.
(作者單位:山西定立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