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麗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學也在不斷地創新之中,其中,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高中的德育教育要有效結合實踐經驗,分別從多角度探討高中德育教育方法的實效性問題,讓學生們充分地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這有利于使學生的道德水平能夠滿足未來社會的多種需求,使他們成為社會合格的接班人。
關鍵詞:高中;德育教育;實效性;措施
高中生處于一個即將步入大學這個小社會的“轉型期”,高中生自身道德水平、素質教育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了我國將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德育是培養學生個體的道德修養的形成與發展的基石和動力,所以,不斷加強高中生的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筆者根據多年一線教學經驗,總結出了一些關于德育工作開展的意義及措施。
一、高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是人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換句話說,高中的德育的開展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高中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高中的德育有利于我國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入教育的開展。
實際上,高中的德育就是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調整,但在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之間,人們的理解也會有所不同。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國的指導思想,包含有完整的科學的、完善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應該作為我國學校德育的基礎和核心。
因此,強化學校德育和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聯系,將馬克思主義的內核轉化為基本原則和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融入實踐,深入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使得我國的思想教育真正有效開展。
2.高中的德育有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
從實用性來看,德育并不是虛無縹緲的道德理論和高高在上的理論框架,更像是一個道德行為的引航燈。道德教育的不斷深入就是對學生人格和品格的不斷構建,是他們步入社會的思想人格基礎。正是因為這樣,高中的德育建設必須不斷加強,不斷深入,真正讓學生能夠更好融入社會,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二、增強高中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融入德育。
我國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德育當然也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改善教育方法,最好能夠做到潛移默化地深入,漸漸地融入到我們平時教授的課程之中,秉承“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原則,與教學相接軌。還要根據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要知道,提升學生德育素質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外,課堂教學中的影響也不可謂不高。就現行的高中教程來說,作為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其中含有的德育因素。
在課堂上,教師要好好利用教材內容使學生從中得到學習到一系列的、有關品德修養層面上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將努力奮斗、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等的優良品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令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書中包含的理想與希望,激發學生的綜合素養,樹立學生良好的人生態度。
例如:在講述朱自清的《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寫出學完這一課,所聯想到的有關父母之愛的小作文,讓他們表達出自己內心情感,以激發學生奮發進取的精神,提升學生對傳統美德的不斷理解和思考。
2.運用校園文化促進德育。
校園文化我認為不能只是狹義的文化知識的講授,從廣義來看,校園文化應該包括:校園綠化、心理氛圍、學風建設、文娛活動、師生互動等等,有一個積極向上、健康歡樂的校園文化環境,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學生德育成功的體現。我認為建設好的校園文化,從大體看,包括了兩個方面:
第一,優秀的校園物質建設,這里的物質建設不只是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和氣派的設施建設,還應該體現出校園的文化氣息和校訓內涵,還有全面的體育運動器材建設,以此來豐富校園的書香氛圍的文化氣息。
第二,想要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還需要優秀的校園風氣,特色性的校園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的激情,精彩豐富的校園活動對學生們的德育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豐富的活動采用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其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完成,增加了學生們的與人交流和組織能力,有些活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例如:組織開展運動會,通過學生們拼搏努力,一起為班級爭得榮譽,不僅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運動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強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校運會可適當多增加集體類項目,讓學生在合作中達成共識,凝聚班集體力量,促進班級融洽形成良好的班風。
三、結語
學生是德育的主體,學校開展的德育終究都是服務于學生本身的。所以,想要有效開展德育,需要學校根據學生特點,結合具體實際,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有效的教育發展平臺,切實與教學本質相結合,開創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教師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一切德育工作中,真正做到重視,在行動上做到真正一致,才能進而達到增強高中德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曾繁相,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問題與思路[J]職業與教育,2011,3(7);88
[2]謝麗成,巧用逆向思維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J]青年教師,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