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玙婷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高校傳統鋼琴演奏教學風格以無法滿足當今的教學需求,對其進行及時革新,促進其成效得到提升。本文對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革新進行研究,在總結現階段教學中的不足之后,總結出教學主體與課題銜接、強化視奏訓練和注重學生文化熏陶等五項建議,希望能為廣大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革新
引言:
當今我國高校教育正處于不斷完善和變革的階段,其教學風格也隨之發生變化,以“確保學生全面發展”為教育中心思想進行教學風格革新,保證高校教學風格在滿足當期教學需求的情況下,使其教學質量也得到顯著提升,所以針對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革新工作,應當對其進行深思和研究。
一、現階段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現階段高校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存在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教學期間采用個別教學為主,教學形式上忽略了音樂教育本身的多元化與開放性,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而現有研究發現,傳統教學模式難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鋼琴演奏教學而言,會進一步打擊學生主動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同時,現階段教師在鋼琴教學中關注學生鋼琴演奏技能訓練,但是在理論教學上存在明顯不足,而當前主流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式教學、情景式教學以及與舞蹈融合的交叉式教學等)都需要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結合,教師在教學期間單單關注技能訓練的問題會影響教學效果。
(二)教學評價單一
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在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關注學生的主觀感受,學生對音樂理解的不同,導致所演奏的樂曲也存在差異,或悲傷或愉悅。所以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技巧,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演出做出正確評價,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但是在實際上,現階段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存在教學評價單一的問題,教師在評價中缺乏對學生個體差異的識別,所做出的評價更多的集中在音準等方面,判斷學生是否把握了音樂的節拍。而這種評價方法無疑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創新。
二、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革新策略
(一)關注高校鋼琴教學主體與課題的銜接
高校鋼琴教育的教學目的是保證學生在已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下,對精神生活給予培養,同時對學生的精神境界進行提升。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學者要做到以情動人和以情感人的教學方式,將教育中的教人和育才進行結合,以此培養學生對美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需要與學生不斷進行交流,要考慮到各個學習主體的不同,所以教學者應當根據學習主體之間的差異,將鋼琴演奏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此保證學習主體能夠與教學課題銜接。當今,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與變革,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精神層面培養,所以想要實現這一教學任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將高校鋼琴教學中的主客體之間關系進行緊密配合,對傳統鋼琴演奏教學的教學風格進行革新和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主體與課程主題之間的銜接工作,將銜接工作進行從易到難和從簡到繁的順序逐步展開,對高校鋼琴課程的教學內容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計,才能確保鋼琴演奏教學的效果提升,保證學生在其中得到良好的精神培養。
(二)采用多樣化的鋼琴教學方法
高校鋼琴演奏教學者想要將教學風格進行變革,首先就要對其教學方法采取多樣化方式,以此滿足不同學習主體的教學需求。
第一,實踐教學法。教學者在采取該種教學方式時,可以讓學生投入到教學實踐活動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鋼琴教學的相關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當積極設計相關教學情景,或模仿相應教學情景,讓學生切實融入到情景中后,對其進行觀察,根據學生之間理解能力和能力水平等各項不同,開展針對性教學。該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練琴的能力,而且還可以通過針對性教學,使學生們的整體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電腦網絡情景教學法。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完善,網絡教學已經深入到我國教育事業中,所以高校鋼琴演奏教學者在革新教學風格時,可以將電腦、網絡等新型教學設備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充分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并合理運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體驗多樣化、多內容、多風格的鋼琴演奏,激發學生的藝術情感,提升其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鋼琴演奏的模仿機會,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性。
(三)加強鋼琴演奏教學與伴奏教學的結合
將鋼琴演奏與鋼琴伴奏相結合,就要求高校鋼琴演奏教學者在進行授課時,不應當只注重學生的鋼琴演奏培養,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伴奏教學,為確保學生在學習之后能夠熟練運用鋼琴并理解鋼琴的音樂內涵,教學者應當加強鋼琴演奏教學與伴奏教學的結合,進而促進學生的鋼琴運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例如,教學者在教學期間,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鋼琴原曲伴奏,等學生對其能夠熟練掌握之后,教學者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即興伴奏。
高校鋼琴教學中,原曲伴奏與即興伴奏的教學難度是不同的,原曲伴奏僅適合于單一曲目,相對來說即興伴奏擁有更強的運用性,而且適用于任何一首曲目,所以即興伴奏的教學難度要比原曲伴奏教學難度大一些。所以教學者為確保學生能夠將鋼琴演奏技能得到熟練運用,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演奏教學與伴奏教學的結合。
(四)強化高校鋼琴教學的視奏訓練
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實踐練習,同時還要強化學生的視奏訓練,以此實現對學生進行綜合全方位培養。在強化視奏訓練問題上,主要分為以下四項內容:
第一,將視奏訓練結合即興伴奏。首先教學者應當讓學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其次讓學生對曲目的節奏和速度進行同步彈奏并反復練習,最后進行和聲編配、和弦連接練習,通過該種方式的反復訓練,減少學生在演奏時的錯彈和亂彈現象。
第二,通過實踐,訓練學生眼不離譜的能力。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觀察學生彈奏細節,糾正學生的不良演奏習慣,通過反復訓練,提升學生的眼不離譜的能力。
第三,注重鋼琴演奏的速度訓練。鋼琴演奏過程中,要根據曲風和節奏,對彈奏速度進行有效控制,所以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彈奏速度訓練。
第四,加強彈奏流暢性訓練。在保障彈奏速度的前提下,教學者要根據學生所演奏曲目的曲風和節奏,增強學生對彈奏流暢性的控制[1]。
(五)注重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侵染
在進行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革新時,不能一味追求學生的運用效果和演奏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侵染。鋼琴演奏不僅含有音樂元素,同時它也具有濃厚的文化藝術,所以為確保學生真正對鋼琴演奏有深入了解,教學者應強化相關文化教育。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歷史悠久的鋼琴音樂作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鋼琴音樂,使其融入到文化氛圍中,使學生在演奏相關曲目時,有效抒發情感,提升鋼琴演奏效果。所以在鋼琴演奏教學風格變革中,教學者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侵染[2]。
(六)合理利用教學評價
在未來高校鋼琴教學期間,教育教學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還應該盡量放大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樣才能促使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不再以單一的評價機制來評估學生成績,更不能讓鋼琴演奏考核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在教學評價階段,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在演奏鋼琴時的情感變化,對于能夠充分投入自己情感的情況予以嘉獎,鼓勵學生能夠在鋼琴演奏期間作出適當的創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在評價環節陶冶學生情操,并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在考核期間,學生可能會因為過度緊張而發揮失常,此時教師應予以學生充分的安撫,并正確評價學生的鋼琴技能水平。最后在教學評價期間,可以根據要求考慮是否增加筆試內容,例如添加鋼琴藝術史等內容,關注學生理論技能與實踐技能同時突破。
鋼琴的學習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教師也不能單單從期末成績來評價學生學習能力,而是要根據學生成績來督促學生練習,通過抽查等方法引起學生重視,實現日常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的模式,這樣才能對學生做出科學有效的評價。
結語:
隨著社會和教育事業的不斷變化,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變革勢在必行,其不僅是順應時代潮流,更重要的是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風格革新,提升鋼琴演奏教學成效,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助力的同時,還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顧丹.探究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革新及轉變[J/OL].黃河之聲,2019 (20)
[2]方嵐.探究高校鋼琴演奏教學風格的革新及轉變[J].藝術教育,2018 (1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