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陳一凡,王德賀,周榮艷,王 坤,李 楠,趙 娜,安勝英,黃仁錄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 071000)
近二十年來,我國家禽養殖產業從農戶自繁自養的后院養殖方式迅速向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的現代養殖模式過渡。 優質、高產、高效、環保、生態已然成為未來家禽養殖發展的必然趨勢[1]。 人才升級是我國家禽產業升級的基礎。 家禽生產學作為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主修課程之一, 旨在培養出滿足未來家禽養殖業生產需要的合格應用型人才。 但目前家禽生產學的本科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課程內容繁多課時少、課程內容陳舊與實際生產脫節、 學生缺乏課堂參與感、 課程評價指標過于單一等。OBE 模式是美國學者提出的以結果為導向,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評價教育的教學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2]。 基于家禽生產學課程的課程特點及教學目標,本文將OBE 教育理念引入到本科生家禽生產學課堂中, 通過對教學產出、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體系的革新以期提高本科生家禽生產學教學效果。
以楊寧主編的家禽生產學為例,家禽生產學教學的理論課程側重于家禽生物學特性及家禽品種和育種的講解。 此章節與實際生產聯系不緊密,且由于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廣、課時較少,教師并不能對此部分精講導致此章節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3]。而與實際生產聯系緊密的蛋雞、肉雞、水禽的生產管理、人工孵化、家禽養殖場的疫病綜合防控等章節則因教材內容陳舊,所參考的文獻多發表于上世紀90 年代,不能與時俱進,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生產存在較大偏頗。
家禽生產學實踐課的基本的試驗,如蛋結構和蛋品質的測定、家禽人工授精、孵化器的分類和構造因實驗室的儀器老舊、檢測方法繁瑣而與實際生產脫節。 學生了解不到最先進養殖技術,體會不到科學技術進步給現代化家禽養殖帶來的便利。 而現代家禽養殖產業一般采用集約化的養殖管理, 對防疫的要求較為嚴格,學生在實踐課中難以進入家禽養殖場的生產區,導致學生在家禽生產學課程結束后對現代化的家禽養殖產業依然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知。
傳統家禽生產學本科的理論課程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與學生間缺少互動。 學生為應付考試而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 學習的積極性尚未被完全激發,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實踐課教學中實驗步驟、操作方法均由教師設計,學生則以觀摩為主。 學生課程參與度較低導致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難以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傳統的家禽生產學的課評價體系中, 學生期末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實踐課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80%、5%、15%。 此評價體系側重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而忽略的其動手操作能力及從實際出發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此評價體系不能從事家禽養殖產業的本科畢業生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家禽生產學作為動物科學專業本科生主修的專業課之一。其主要目標是: 通過理論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從事家禽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如:家禽飼養環境的控制、飼養設備、人工孵化等)和理論知識(如:家禽生物學特性、家禽品種、雜交培育體系、育種原理和基本方法等);通過對實踐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建立現代家禽養殖行業的基本印象、 擺脫對傳統家禽養殖產業臟、亂、差的刻板印象進而激發學生的從業熱情,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OBE 是一種基于結果的教育模式, 其理念的核心是關注學習主體的學習結果,以預期的學習產出(學習產出是近年來提出的逐漸發展為主流人才培養的新理念[4],用于表征學習者在學業完成是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專業素養和人格)來組織、實施、評價教育的教學模式[5],最早由美國學者Spady 提出并在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英國、南非等國家實施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國于2016 年成為第18 個加入《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成員,與此同時,OBE 進入中國并逐步滲透到各個教育領域[6]。
OBE 教育理念需要教育機構對學習主體畢業后應該達到的水平有明確的預期并以此為目標組織、實施教育的各個環節,最終通過適當的評價體系對學習主體的學習產出作出公正、 客觀的評價,構成以“預期學習產出-設計課程-實施教學-評估學習產出”為主線的教學模式。 OBE 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加關注學習主體的學習產出[7]。
在家禽生產學的教學過程中, 根據OBE 教學理念的要求,教師細化家禽生產學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章節學生的學習目標并根據預期的學習目標實施教學活動, 最后通過適當的學習評估體系對評估學生的學習產出做出評估。
OBE 教學理念中,學習主體的預計學習產出是先于教學實施而存在的, 課程的目標是學習主體在畢業之后需要達到的能力水平[8]。 因此,教師以現代化規模家禽養殖場對應用型技術人才能力的需要為基本培養目標, 結合國家環保部門對家禽養殖企業的要求細化家禽生產學每章節課程的培養目標。 如:(1)肉雞生產章節中: 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快大型白羽肉雞與黃羽優質肉雞的生理代謝特點,養殖要點、如何限制飼養、限制飼養的目的;(2)蛋雞生產章節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后備雞、產蛋雞的生理特點、培育目標、不同養殖方式(籠養、平養)下生產管理要點(如何控制光照強度、光照時間、溫濕度、限制飼喂、體重、群體均勻度);(3)家禽養殖場的環境控制(對場地選址的要求、對周圍環境的要求、對糞污處理的要求)。 有研究顯示,動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真正從事本專業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在家禽養殖場中人員流動較大,尤其本科畢業生[9]。 如何提高本專業學生對所學專業前景的期望值、 提升學生在實際生產中的自我價值也是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
由于家禽生產學課時少, 課程內容繁雜為了達到學生預期學習產出, 教師必須對家禽生產學理論教學的內容做出相應的革新。 在現代化家禽養殖企業中,本科畢業生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基本上不會涉及到家禽育種工作, 教師以楊寧主編的第二版《家禽生產學》為開展展理論教學的主要教材,對書中所涉及到的家禽品種和育種章節的內容進行弱化處理, 同時增強蛋雞生產和肉雞生產章節的內容, 以滿足家禽生產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在動物科學專業的其他課程中,如:獸醫學概論、家畜生態學、家畜繁殖學、飼料學等課程中都涉及到了家禽養殖,但這些課程多為應用型課程對原理介紹的相對較少, 如果學生對原理不清楚將會導致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能對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不利于其對所遇到的問題分析并解決。 因此,教師對本課程的傳授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家禽養殖過程的原理并且要對課程的內容做適當的延伸, 如在講授蛋雞生產章節的過程中對蛋雞養殖場的場址選擇、環境管理、蛋雞各個階段的營養需要量、疾病處理做適當的延伸,加強所傳授知識的實用性。
傳統家禽生產學實踐課程所涉及的試驗儀器老舊、 試驗操作步驟繁瑣,無法滿足學生在實際生產中工作需求。 因此,教師注重實踐教學以達到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的目標。 如:(1)加大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確保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參與到試驗中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2)課本試驗中儀器老舊、試驗操作步驟繁瑣不適合現代化家禽養殖場快速、高效的要求,因此,弱化雛雞的分級、剪冠、切趾和段喙等試驗,增加一些綜合的試驗,如指導學生觀察蛋雞孵化的全過程,教導學生能靈活的運用理論知識。 (3)組織學生參觀大型的現代化養殖企業,改善學生對養殖場傳統“臟、亂、差”的印象,并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發現、 收集養殖企業在實際生產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家禽生產學教學以教師為主體難以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基于OBE 教學理念,學習過程中,教師應逐步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師在每章節正式授課之前,向學生展示此章節學習難點、學習重點、授課方式、預期的學習產出、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時間分配以及考核機制。 如:肉雞養殖中的知識點主要包括快大型白羽肉雞和優質黃羽肉雞的生產計劃、雞舍和設備、各階段飼養管理,如何區分快大型白羽肉雞和優質黃羽肉雞、肉雞的生理特點、養殖要點、如何限制飼喂、限制飼喂的目的是本章節的重點和難點; 本章節的授課方式以問題導入、師生討論為主要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觀看視頻等方式發現問題,并將這些問題帶進課堂,通過分組討論解決疑惑);本章節預期的學習產出是學生系統地掌握現代化養殖企業中肉雞生產流程, 并且能夠用自己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理論課程的學習為4 個課時,實踐課程的學習為2 個課時, 最終的考核方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提交報告, 報告主要涉及參觀肉雞養殖場以后對現代化養殖企業的感觸、肉雞養殖場存在的問題、針對發現的問題所提出的合理的解決方案。
構建良好的課程評價體系不僅能真實客觀的反應學生個體的學習成果,而且能夠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因此, 教師構建有效的評價機制在家禽生產學課程教學中至關重要。 基于OBE 理念的家禽生產學課程的評價體系如下:(1)對理論知識(課堂上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內容)以章節為單位進行的考核, 學生隨堂理論知識的考核成績占最終成績的15%;(2)對實踐能力考核: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如:雛雞雌雄鑒定、蛋雞和肉雞的飼養管理要點等)中以及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學生實踐能力占最終成績的15%(3)對創新能力的考察:學生在給定生產場景(如:如何提高網上平養蛋雞的產蛋性能)中提出提高生產水平的方案, 學生所提出的解決方案占最終成績5%;(4)對學習過程的考核: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率,學生學習課程表現占最終成績的5%;(5)期末考試:教師側重考核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情況, 期末卷面成績占最終成績的60%。
本文基于OBE 教學理念明確家禽生產學課程學習產出、通過對家禽生產學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 教學模式以及考核機制進行了初步的革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打破固有的課程評價體系逐步實現全階段的考核機制,提高了學生的教學效果,為培養現代化養殖企業所需的專業型應用人才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