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茂
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牢記教書育人的使命,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合理地應用讀寫結合,以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培養學生愛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故事性強的文章,讓他們有選擇地進行閱讀,這樣不僅激發了他們的興趣,還豐富了他們的見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并反復品味文章所表達的思想。遇到優美的語句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記在本子上,進行素材的積累,寫作文的時候加以利用。
二、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
教師在學生讀書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僅要培養學生愛閱讀的好習慣,更要教會他們如何去讀書。首先在選材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去選擇相關的讀物。例如,在學習寫景物方面的作文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合適的作文書,從整體的行文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情感的方式,找出文章中寫得好的地方。然后,讓他們去反思,如果是自己寫這類文章,應該怎么下筆。通過不斷地反思和鍛煉,我們就可以實現以讀促寫。
三、鍛煉學生的仿寫能力
想要實現讀寫結合,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仿寫能力。在閱讀或者學習課文的過程當中,學生會遇到大量的優美語句,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仿寫。小學教材很多課文中都有優美的排比句,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進行仿寫。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詩歌仿寫,不僅能夠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更積累了素材,可為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基礎。
四、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師在鼓勵學生讀書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即在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創新。例如,很多學生寫作文的時候,會借鑒一些歌詞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使其完全融入歌詞的意境和情感,從而產生不同的閱讀感受,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寫出情感豐富且語言獨特的作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促進個人良好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自覺閱讀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小學生讀寫結合訓練有效性提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C19020926)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