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繼濤?韋利康
教育是每一個時代的要求,每個時代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樣,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教學方式運用到當代的教育。當然,好的方法可以借鑒。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為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做出畢生的貢獻,認真備課上課,課外輔導,教學反思,教學評價的等等,自己在提升專業工作能力的同時也能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對得起自己的工作。
學校教育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其構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課程,核心是教學工作。簡單的說,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知識是人生中巨大的一筆財富,“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課堂的進行,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知識的探究,是學生學習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一個互動過程。既然是交往,那就是平等的對話,那就意味著是人人都能參與的對話。老師和學生就像朋友之間的談話,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朋友談話。因為在談話中老師還有引導者的任務。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從傳統的教學角度看,教師更多的是考慮典型的優秀的學生,通過事先設計好的一整套教學環節。教師在臺上唱主角,沒有學生的參與。即使有學生參與也是那些優秀的學生朝著教師的標準答案走。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都是要求學生對教的適應,而不是考慮教師的教要適合學生的發展。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才能實現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點上小學語文教師所要充當的角色除了正確引導學生自己去學外,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培養學生的發展,用老師的人格去塑造小孩子的心靈。幫助小學生建立學習目標,讓學生自覺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是新小學語文教師的角色要求。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的課堂主體讓位于師生互動。課堂是師生心靈對話的舞臺。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只有熱情的傾聽每一位學生心靈話語,才能做到適當的對學生進行點撥,評析與引導。用喚醒與賞識的方式最大極至的去挖掘學生的潛能。真正做到語文課堂的人文關懷。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兩者缺一不可。
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而學校教育是基礎和重要補充,學校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它能配合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每位教師應關注家庭教育,做到密切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和交流,發揮學生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否充分發揮教育職能,不僅關系到子女的成長成材,整個家庭的興衰,而且也會影響到全社會的安定團結,民族的健康發展,
目前,由于受不良社會的影響,青少年的犯罪率越來越高。這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病態現象和發展中國家的毒瘤,因此人們呼吁,如果不采取相應的措施,去充分發揮家庭的潛在力量,去撫養、教育、監護下一代,傳授文化遺產和價值觀念,同犯罪現象和違法行為作斗爭,將出現不堪設想的社會危機。
一個家庭新生命的誕生就欲熱著家庭教育的開始,甚至從胎教就開始啟蒙了。當孩子進入學校后,開始接受學校有目的和系統的全方位的培養和教育。這時候學校教育起著主導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長階段離不開家庭教育。因為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主要形式是走讀制。學生與家長相處的時間要比學校教師的時間長,所以其父母的教育仍然經常性的起作用。同時,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因為家庭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性和倫理道德等內在的關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孩子進入學校后,家庭教育起著學校教育的必要的補充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養子女獨立自強的精神。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獨立自強、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是養成獨立自強精神的重要內容和起點。明智的有遠見的父母,應當注重培養和愛護子女的獨立性,教育他們自重、自強、自律,懂得個人與社會,勞動與消費,創造與享樂的關系,引導他們逐步形成在真理的追求,事業的進取和自身的完善諸方面奮斗不息的精神。
與學校共同配合教育子女。學校是專門教育的機構。一般來說,學校教育集中體現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所以父母應當支持學校,啟發和督促子女認真接受教育,同學校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子女健康的成長。有的父母有意無意地在子女面前貶低學校,貶低教師,甚至對子女提出與學校正確教育背道而馳的要求,這是不慎重的。當然,父母對學校教育有意見,也應當向學校提出,有利學校的工作改進。
良好家教的基本條件。首先,父母要起表率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父母對待生活、工作、學習怎樣,對待社會、同事、鄰居怎樣,為人處世,認為什么叫好,什么叫壞等。都在子女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氣氛,父母之間,互相關系,互相尊重,相互支持,互相體諒,互相愛護,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不容質疑,家庭教育在年輕一代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家庭教育受父母的文化修養、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影響有其局限性,需要學校的指導和幫助,針對個別學生和特殊家庭的情況,教師要分別做好不同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
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緊密聯系的,相互補充完善的關系,只有二者相結合,才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以關心與促進年輕一代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