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奕
國內現在的教育仍向著“應式教育”的方向發展,沒有將學生的道德培養和提高素養等方面給予重視。現在的素質教育只存在于小學課本里,中學時代,教師更多關注的是成績,對于中學生欺凌,有著或多或少的忽視。對中學生欺凌行為的教育也不是很到位。
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并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道,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案件中那些心靈被扭曲的孩子們作案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在日本,校園欺凌已經變成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每年有許多學生自殺。并衍生了一個獨特的現象“不登校”。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不但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而且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由于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并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
校園,是培養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校園;校園,本該是一方凈土。然而近來,卻常常看到暴力的事情發生。很多同學出口成臟、惡語傷人,有些同學橫行霸道,欺負弱小,甚至打群架。這樣的行為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黨中央提出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要知道,沒有和諧的校園,就沒有安寧的社會環境,沒有校園的和諧,就沒有社會的和諧。
一、對校園欺凌教師應拒絕采取冷漠態度
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成長道路的重要橋梁,做為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關鍵人,即要傳承學校的綱領,又要聯絡學生和家長,其責任也是非常重大的,帶領班級的班主任更是肩負大任,學校發生欺凌事件時,教師的管理和引導回起到重要的作用。
做為老師,一個合格的教師需要擁有傳授知識的基本能力,也要盡到教育成人的義務,對于學生也需要多些關心,一個優秀的教師更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公證廉潔的教學態度和正直的個人作風,懂得應對各種學校突發和頻發事件,對于校園欺凌事件,遇則管之,不要視而不見,壞事無大小,凡事無輕重,將惡性苗頭滅殺在初起狀態。保護學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每一個教師應該盡到的責任,即使不是自己班的學生,見到不良風氣的場景,也需要去阻止和管制,切不可冷漠對待。
對于中學生凌霸事件的問題,老師需要懂得處理問題,跟蹤事件,不要一問了之,要教育學生學會正確應對校園欺凌事件的態度和方法。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學生所面對的難題和對學生心理的疏導。
二、讓學生樹立對欺凌行為“零容忍”態度
教育學生如何面對欺凌事件,要讓學生知道,當被人欺凌時需要勇敢面對,學會反抗,不要隱忍,不要讓欺凌者更加變本加厲,使自身心靈抑郁成疾,讓欺凌者心理扭曲成性。解決不了要向老師求助,而老師也不能只是簡單說幾句就放任不管,要采取跟蹤觀察的態度和行為,從而保障被欺凌者的反抗思想的產生和持續。所謂反抗是求助于父母、教師和警察等有能力和權力制止欺凌行為的群體和個體。要教授學生正確面對欺凌行為的態度,不要擔心和懼怕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因為被欺凌者的不反抗和容忍很容易會讓欺凌者更加肆無忌憚的欺凌行為,會讓自己受到更加嚴重的傷害。必要時要以暴力手段反抗。要建立學生對待欺凌與被欺凌事件的正確觀念,學會更加合理有效應對欺凌事件的方法。
三、欺凌發生前的應對
欺凌的尺度怎么衡量,欺凌者的心態是怎么形成的,被欺凌者的心理傷害有多大,會對以后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些都是教師需要學習和研究的。老師要多關心學生的日常,對學生家里和生活環境等有一定的了解,老師了解了更多的情況,更可能最及時的解決欺凌問題,在沒有社會認知上形成正確的概念前,很多青年對于生命和人生的理解并非是理性的,更有極端思想的出現。做為老師,對于班級或校園中出現的所謂的老大要更加注意教育和疏導,避免出現校園欺凌事件的出現,將邪惡壓制在萌芽狀態。并且要對性情懦弱的孩子和比較弱勢的群體增加教育和心理輔導,讓他們認識到欺凌給雙方帶來的傷害,增強學生對于欺凌情況的認識。
四、遇到欺凌現象教師要重視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性格也在趨向個性化,也更加有思想,中學時代的校園凌霸現象更加惡劣和復雜。當凌霸事件發生時,最先考慮的應該是受到欺凌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然后要了解事情的實情真相,要正確的認識事件的性質,秉公處理事件,安撫受欺凌學生的心靈,維護受傷害學生的人身安全,讓欺凌學生知道去傷害別人是有人來管的,不要一問了之,學生之間的問題可以小也可以很大,每個學生背后,不單單是個個體,遇到類似事件一定要及時聯系家長,雙方家長一定要都到場,這也是給施暴的學生及家長施壓。商討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案,更好的處理好欺凌事件。對于惡性欺凌事件的處理,要在事后全校批評,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傷害他人后所承擔的后果是嚴重的,要及時疏導被欺凌者的心理,避免產生心理疾病。并與受害人家長互相配合,讓被欺凌者感受到關愛和保護。從而更快的走出陰影,回歸到正常學生的氣氛當中健康成長。
教育欺凌者時要保持堅決的立場,不要姑息,不能簡單處理,要讓欺凌者受到一定程度的懲罰,要讓欺凌者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和這種錯誤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傷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傷害自己。曾幾何時,人們民主的思想被升級改變得有些過分,好在國家相關教育部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實施教育懲戒。這樣教師日后對于欺凌學生的體罰管教,通過嚴格劃定的懲戒范圍和逐步升級的懲戒手段,給教師賦權,所以可以明確教師在對欺凌學生管教過程的邊界,就會有法可依。這是對教師體罰學生的保護,又何嘗不是對頑劣學生的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