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藝術教育主要任務在于對藝術人才的培養,設計類專業作為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學生在校期間不僅要具備專業素養,還要掌握創新創業學習技能。本文是以藝術學院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為依托,結合“雙創”時代背景而開展的實踐教育研究。
【關鍵詞】設計+;大學生;雙創;實踐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2-0161-01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模式[1]。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今后創新創業教育的主力軍,結合設計類專業特點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有利于提高設計類專業學科建設和文化軟實力,促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發展[2]。
一、現狀分析
(一)教育教學形式單一
隨著設計類學生人數激增,高校的創辦條件、師資水平、管理模式、教學模式等都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成不變的教學形式容易產生設計類學生的培養結果與社會需求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如果得不到有效培養,會造成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不足。
(二)產學研結合不深
設計類專業的教育方式、方法、內容,既要適應現代知識的更新節奏,也要將現有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實踐進行優化組合再造,將高校、企業、社會有機聯系在一起,實現對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育人效果[3]。設計類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產學研由于缺乏主導性、利益不均、標準評價體系不同等原因限制了深度融合。
(三)教學體系不健全
目前國內在對設計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培養模式的研究方面匱乏,部分院校還處于探索階段。一方面缺少專業、系統的設計類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另一方面缺乏科學規范的教學手段和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
二、“設計+”模式的概念和特征
(一)“設計+”模式的概念及內涵
“設計+”模式概念中,符號“+”意為加號,代表著添加與聯合。其深層意義是通過傳統的設計理念升級,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特性運用于傳統設計行業中,通過設計與市場需求、文化需求、精神需求等結合,通過改造傳統設計行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來增強設計行業的發展動力,提升創意文化的水平。
(二)“設計+”模式的特征
“設計+”模式的特點為:第一,綜合知識的積累仍有欠缺,經濟知識、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和風險意識比較薄弱;第二,設計類學生在創新思維上與非藝術類學生不同,善于用形象化、可視化、情感化的思維方法;第三,設計行業屬于第三產業,設計產業滲透在各個行業領域,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與市場具有較多結合點、突破點、創新點。
三、創新創業路徑探索
(一)人才培養模式建設
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以下探索。首先,對第一課堂課程進行綜合改革。解決第一課堂“呆”的問題,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做好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任務分工和協調安排。其次,第二課堂素質提升工程。解決“散”的問題,整合教育資源,拓展實踐渠道,實現第一、第二課堂的緊密銜接。第三,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研究。主要解決評價體系“粗”的問題,實現多維考核,使“設計+”的育人理念體現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最后,結合學院“賽、展、踐、創”綜合服務訓練平臺,解決綜合服務“缺”的問題,加強賽、展、踐、創綜合訓練體系的科學指導[4]。
(二)實體平臺建設
設計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大學生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孵化器、大學產業基地等平臺,同時啟動了“設計+”創意文化育人平臺,包含了藝院博雅空間、“一站式”學生事務服務中心、“藝創空間”創新創業分中心、“藝創匯”精品學生活動、藝術新媒體中心、學生職業發展中心等院級實體平臺,服務學校人才培養。建設“藝創空間”大學生創新創業分中心,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是一個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創新創業質量提升和加速、創新創業講壇交流分享的平臺。
(三)育人機制建設
高校需要拓寬和引進教師隊伍,促進同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設立校外教師培訓平臺,鼓勵教師到優秀企業中掛職學習鍛煉,支持鼓勵教師從事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學習交流借鑒企業先進理念及先進技術引進,強化實踐技能,提高實踐能力[5]。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設計生產、鞏固專業知識、能力提升等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用好校友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為學生的成長成才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為高校的發展提供更有利的社會大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 [R].2010-5-2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R]. 2015-6-11.
[3]許雁翎,杜怡君.基于雙創融合能力培養的設計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2):148-149.
[4]吳韋.設計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3):40.
[5]魯海峰.設計類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深度融合人才培養體系探究[J].高教學刊,2018,(09):31-33.
基金項目: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改革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8JGB197。
作者簡介:曹權璽(1989-),男,漢族,設計類碩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