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
摘要:在當前的信息背景下,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對我國的事業單位來說,現代化企業體制的建設就是為了拉近事業單位和市場的距離,因此,事業單位不得不通過內部控制的手段對企業內部的資金進行優化使用和科學管理,幫助事業單位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好更快地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研究
一、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概述及工作原則
(一)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概述
事業單位是由政府設立的,從事我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一系列工作的單位組織,主要是面向社會,服務于社會的上層建筑,協助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工作的開展,是社會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國有資產的穩固,保證國家會計信息的安全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財務管理措施[2]。
(二)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的工作原則
1.全面管理和重點管理
會計工作在企業中覆蓋的面非常廣,不但要對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進行財務核算,還要分清主次,重點管理事業單位的資金流動,保證事業單位的任何經濟活動都在監管控制中。
2.以實現社會效益為基礎
事業單位的發展方向是為了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而對事業單位進行內部控制就是降低了企業經濟活動的成本,達到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3.堅持相互制約原則
企業對財務管理應設置不同的會計部門,將核算和監管的職能分割開。一方面是為了分清權責界限,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各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和監督,保證會計工作透明公開[3]。
二、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工作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對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認識不足
事業單位是作為一個公益性的單位而存在的,并不隸屬于國家政府,也不享受國家政府的撥款投資。因此,事業單位對財務的管理與其他企業一樣,都需要通過內部控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但是不得不承認,社會上很多事業單位缺乏會計內部控制的意識,認為會計只是做簡單的財務信息核算以及分配利益薪資的工作,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立與內部控制相關的部門。還有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對內部控制有一些認識,但其構建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對財務管理不夠到位。當企業中出現了財務問題時才尋找相應的對策,使內部控制失去了風險預測的職能,導致內部控制在企業中并不能貫徹落實。
(二)預算約束力度不夠
缺少有效的財務預算機制,事業單位在進行全年度的財務預算時,預算額度和實際的財務支出有所偏差。資金預算管理沒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進行約束管理,在事業單位進行各項經濟活動時都沒有具體的行為規范。那么預算的數據信息也不夠準確有效,最終導致開支預算過大,超出限定的額度,影響了企業后期的經營發展。
(三)財務人員素質不高
由于事業單位對會計內部控制沒有充分的認識,那么會計工作也會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漸暴露出專業素養方面的問題。許多在事業單位工作的會計,在工作中沒有遵守會計核算的相關規定,錯誤地認為日常的工作就是對企業的收支數據進行統計,在領導的確認下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進行表面上核算就算完成了會計工作。這種懈怠的工作會降低企業資金管理的效率,還會使會計工作能力低下,缺乏對財務的監督意識,更有甚者還會利用工作之便做假賬,虛報財務或隱匿賬本,導致事業單位的腐敗事件頻頻發生。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
一些事業單位雖然建立了會計內部控制體系和相關制度,但是卻沒有建立單獨的監督機構,對內部控制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管。內部控制方式不符合公司的發展狀況,或者內部控制的行為操作不夠規范等都需要監督機制進行專項監督調整工作。此外,還有一些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只關注會計核算的工作,而對事業單位的性質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短期發展目標都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財務部門難以對會計的內部控制工作做出相應的評估判斷,也就達不到內部控制的監督效果。而且,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一般是交由上層管理人員進行專項管理,監督部門怕得罪上級,因此在進行監督管理工作時只是對審計的結果進行查驗,而并不敢對具體操作中的行為規范進行監督檢查,導致監督工作不能落到實處。
三、加強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一)構建會計內部控制的組織機構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需要建構一個專業的組織機構進行,通過組織機構提供的方案選取符合事業單位性質特征的、具有科學性的方案。調動內部控制的組織機構發揮其風險預測的職能,讓事業單位及時做好防范措施,規避風險,減少經濟損失。
1.建立獨立的會計內部機構
會計核算和內部控制體系作為事業單位對財務進行管理的單位組織,應獨立于企業的其他部門,事業單位的管理層就是通過最終的財務核算報表監督企業發展經營狀況。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和獨立性是保障風險預測科學性的基礎,因此企業要減少對內部控制的干預,但也同時要對內部控制進行上下一體的監督工作,促進內部控制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2.內部財務職權劃分
事業單位中財務管理的工作往往是由管理層和財務管理人員共同進行,導致在部分職能工作上可能會產生職能交叉的情形,不但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難以對權責進行劃分。企業在建立了單獨的財務管理機構后,將財務管理的工作細化到每個部門,甚至個人身上,明確職能界限。當企業出現財務問題時,就可以進行責任追究。
3.不相容職務的分離
依據我國財務部發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中,明確的提出了對企業中的不相容職務進行分離的規定。這是為了確保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將眾多權責放在一個人身上,集權的職務導致企業在決策時容易產生錯誤,或者權力過大的人會進行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行為。不相容職務的分離是要求企業在管理上,尤其是財務管理上將財務的出納、核算、監督等職務分為不同的職員進行分權管理,促進內部控制在事業單位中的有效實施。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事業單位要想進行內部控制工作,就要擺脫傳統的會計觀念,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高效的培養,加強對財務管理控制相關知識的培養以及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培養工作人員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掌握,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專業的會計職員也可以通過對市場人才的吸納,整體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對財務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的績效考核,督促他們日常工作的規范性和高效性。
(三)加強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監督
對事業單位來說,任何一項經濟活動都不能離開監督機構組織的有效監督。為了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公開透明性,必須建立相關的監督機構進行監控管理。審計機構的獨立存在就是為了對企業內部控制機構工作進行檢驗,需要企業配備優良的審計人才,通過內外結合的審計方式,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隨時進行督查檢測,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科學性以及風險預測的準確性。
(四)建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
在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企業對財務的管理離不開先進的信息技術。除了為企業建立一個全面覆蓋的數據庫,幫助會計工作便利高效開展,還可以保證會計數據核算的準確性,減少人為上的失誤。除此之外,內部控制體系信息化的建設還可以保證操作系統的安全穩定,讓財務信息處于安全密閉的空間保護中,保證非財務人員接觸到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防止數據丟失和泄漏。因此,企業在建立一系列內部控制體系以及對內部控制監督的審計機構的同時,不能缺少最終的保護程序。通過對計算機技術和高科技軟件設備的引進,保證內部控制工作的高效率和安全性,也促進了事業單位現代化制度的建設。
四、結束語
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對財務進行管理控制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事業單位在健全內部管理控制體制的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以先進的信息技術保證內控工作的科學高效,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便利。
參考文獻:
[1]黃彩云.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24 (11):149-150.
[2]周超.會計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6 (3):60-60.
[3]王曉玲.試論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J].財會學習,2017 (5):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