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維權 劉欣怡 劉俊
【摘要】如今,在金融業的發展中,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可謂十分激烈,金融風險也在不斷增加。為了在銀行體系中真正實現長期發展,有必要將金融服務與實際結合起來進行創新,還需要有效提高自身競爭力,及時創新財務管理方式,以有效降低銀行財務風險,提高財務管理質量。基于此目的,本文分析了在互聯網金融下加強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銀行財務;風險管理
互聯網時代的不斷發展已經影響了社會的各個方面。互聯網金融公司還開發并在此過程中擴大。在這種環境下,傳統金融業自然遭受了一定的沖擊。最突出的一個是銀行系統。就中國的銀行財務管理的現狀而言,在互聯網金融環境,它存在著許多缺陷和不足,需要提高金融風險管理能力和落后的管理方法。這些問題導致了財務風險管理,問題的增加直接限制了銀行的發展和推廣。為了有效地改善這個問題,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金融風險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在此基礎上的對策,希望能有效地促進銀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互聯網金融對于銀行財務風險的影響
(一)互聯網金融對銀行造成的直接財務影響
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中,銀行金融風險首先體現在金融系統中。在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銀行自然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來創新其財務管理系統和運營模式。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群體的需求,有效提高客戶與銀行之間的聯系頻率,真正形成客戶與銀行之間的緊密聯系。從當前的互聯網金融系統的角度來看,盡管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此過程中不斷更新,但該領域的財務管理系統仍需改進,尚未形成成熟的程序,互聯網的安全性本身顯然不足。另一方面,在互聯網金融業務持續發展的環境下,各種金融風險和管理漏洞也在增加,銀行防范金融風險的難度自然增加。
(二)互聯網金融對銀行造成的間接財務影響
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間接財務影響如下:首先,它反映在金融運營風險中。互聯網金融系統的運作需要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網絡系統。因此,銀行自然需要確定互聯網技術的優先級。使用的概念、再加上互聯網技術,具有虛擬功能,因此很容易發生網絡事故。如今,中國的銀行系統尚未對侵犯銀行用戶的行為進行深入研究,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在這種環境下,銀行網絡系統的機密性和穩定性自然會面臨更高的要求。要求銀行只有及時完善自身技術和其他方面,并建立合理的防控體系,才能提高信息丟失和金融事故的風險。其次,它體現在市場金融影響方面。當使用Internet系統時,大多數財務風險都在利率中,而利率風險主要基于利率差異和減少活動的增加。互聯網金融非常龐大。在一定程度上,利率體系的發展得到了加速,互聯網的使用導致各種新型支付系統的廣泛使用,這也降低了傳統銀行的適用性。
二、互聯網金融下加強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的建議對策
(一)銀行需要提升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流動性指標水平
在各個銀行的發展過程中,流動性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互聯網金融想要更好地發展,則必須首先具有足夠的流動性。因此,在加強銀行金融風險管理時,銀行必須在自身的金融風險管理中重視流動性指標水平的提高。中國的大多數銀行都是商業銀行。銀行的商業性質在某些方面也意味著銀行是自負盈虧的業務,這進一步突出了流動資產的重要性。在正常情況下,銀行的流動性指標主要基于現金資產比率,存貸款比率以及資產負債結構。以存款/貸存比指標為例,該指標的分子為銀行各項貸款的總和,分母為銀行各項存款的總和。該指標的價值與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之間的關系成反比。這意味著,假設某家銀行的存貸款比例增加,這時該銀行資產的流動性就會降低。簡而言之,盡管中國的銀行發展歷史悠久,但如果要從管理經驗中進行分析,它們仍然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關系。因此,銀行必須在發展過程中著重提高銀行的金融流動性。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將進行合理的控制。
(二)提高銀行財務風險指標的盈利性管理水平
互聯網金融的存在使傳統金融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尤其是商業銀行對利潤的追求,當互聯網金融進入傳統金融領域時,互聯網金融就獲得了更多的優勢。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盈利能力顯然比以前弱得多。因此,為了保護銀行互聯業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最好將互聯網與現實相結合。利潤來源正在擴大。在此過程中,控制成本可以說是增加凈利潤的更有效方法。商業銀行利潤的增加渠道是通過擴大收入或降低成本來獲得的。各部門必須明確各自的職責,做好成本控制,并安排相關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管理。為此,銀行必須在開發過程中不斷開源,減少支出,最大程度地降低銀行成本,增加銀行收入,以有效降低和控制銀行支出成本。此外,在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規范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中國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積極向其他機構學習,借鑒其先進的管理經驗,有效完善內部事務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上,我們將積極調整和優化整個債務結構,以有效改善資金使用和運營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風險管理質量。
(三)及時規避互聯網金融常規風險
為了加強互聯網金融下的金融風險管理,有必要及時推進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規避。以P2P(互聯網金融點對點貸款平臺)為例,當銀行金融機構進行業務投資時,他們必須了解網站的資格和規模,并結合實際情況來規避和管理傳統風險。不同規模的網站會有很大的差異,網站上記錄的規模,背景和資格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如果建立時間太短,將無法及時記錄下來商業注冊,也無法有效評估網站的資質。為了有效地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有必要建立金融風險管理人才網絡。畢竟,特殊風險控制人員的數量仍然不足。因此,銀行在管理財務風險時,必須結合實際,對管理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通過有效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員工的素質和技能水平,及時規避互聯網金融風險,有效提高銀行風險意識,降低風險發生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金融業也受到了更大的影響。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下,傳統的金融業銀行系統也需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結合財務管理現狀來彌補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更新財務管理技術,有效改善制約銀行發展的制度化。要建立人才團隊,才能更好地滿足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譚嵩,趙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信銀行財務風險案例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20(01):28-32,64.
[2]趙曉麗.互聯網金融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7(33):76-77.
[3]趙晨瑋.互聯網金融下銀行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