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隨著資本主義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提升,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在這種狀態下,金融行業開始暴露諸多的問題,尤其是在風險管理方面,一旦出現經濟危機,就會給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傷害。本文就資本市場中風險存在的原因以及金融風險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點策略,以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促進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資本市場;金融風險;原因;問題;管理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取得了進步,在運行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的問題。比如起步晚、各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措施等等問題,導致金融風險事件頻頻發生。針對此現象,國家以及金融行業必須審視自身,研究出現問題的環節,科學的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維護金融市場的良好環境,保證資本市場快速且高效的運行。
一、資本市場風險得以存在的原因
(一)資本積累程度不高
我國經濟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也有所提升,但消費水平仍然比西方國家低。由于投資率遠遠要高于消費率,導致資本逐步積累,缺乏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內需開發不足。在資本主義市場中,金融的杠桿進一步加大,金融風險增加。
(二)貨幣資本轉化程度低
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但不代表所有貨幣資本都能夠實現轉化,有大量的資金仍然停留在貨幣的階段。相比于國外的發達國家,大部分的資金都是以資本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國資本不足,吸引了諸多的國外資本紛紛涌入我國,從而進一步加大資本轉換的難度。
(三)不明確的國債投資主體
投資國債時,投資主體的不明確導致最后資金難以收回并轉化為社會資金,甚至只能獲得較少的報酬。銀行內部需要留有足夠的資金,來平衡資金與負債之間的關系,所以私人儲蓄便不能當成資本進行運作。一般來說投資領域個人投資偏多,但現如今情況相反,投資領域大多都是公共性的投資,這也就成了銀行資金不平衡的問題。
二、資本市場中金融行業存在的風險
(一)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在資本市場中金融行業存在的風險之一則是風險防范意識不強,主要表現在企業以及金融監管兩個方面。企業自身風險防范意識較差,以外貿企業為例,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只考慮此項目會為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卻忽略了在收益的背后可能存在的風險。尤其是面臨資本市場,如若發生變化,企業不僅無法獲得巨大的收益,還會遭受巨大損失。其次,金融監管方面防范意識也較為淺薄,雖設置了金融監管制度,但是金融市場是瞬息萬變的,采用固有的模式去管理,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加劇風險的發生。
(二)金融體系易受到國際資本的沖擊
隨著資本的一體化,國際資本開始融入中國,企業和企業之間聯系越來越密切,但也影響到了我國貨幣的發行量,極易出現通貨膨脹,阻礙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首先國際資本增多,就意味著外匯儲備量增大,其沖擊了金融體系,容易影響國際資本項目,造成一系列順差現象。影響了國內貨幣的發行,在一定程度上國民經濟增加,刺激了消費。但與此同時,物價大幅度上漲,容易激化社會的矛盾,還易造成通貨膨脹的現象。雖說一旦物價上漲到一定的程度,政府會出面干預,調整貨幣政策,大批的資金開始流入證券市場,價格降低。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出現通貨膨脹的時間較長,就會增加企業投入的成本,影響了收支的平衡,極易出現資金鏈斷鏈,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由于國際資本是不斷流動的,極易影響國際收支的平衡,加劇利率以及匯率的波動,從而進一步導致金融風險的發生。
(三)資本市場中有價證券出現的供求失衡
有價證券一旦出現供求失衡,極易造成金融的泡沫問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逐步加深,大部分國外資產涌入,有價證券的需求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但其實有價證券是有限制的,這就會出現供求失衡的問題。當有價證券的需求量增加,其價格就會上升,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資本泡沫或是通貨膨脹,進一步的影響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從亞洲金融風暴來看,正是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國際資本炒作,最終各國貨幣開始大幅度的貶值,給國家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四)對巨額資本過度追求,影響了市場的穩定
我國對于全球的資本市場來說,起步晚、規模小、發展空間大。正是因為如此,在資本進一步開放后,開始涌入大批的國外投資者,但由于證券市場本身就具有不穩定性,也直接加劇了收益的波動性,影響了市場的穩定。假設國際資本在不斷的增加,收益沒有明顯的增加,此時就會加劇波動性,尤其在我國還屬于新興資本市場,波動性會更大,影響資本市場的穩定性。
(五)嚴重的信息孤島問題
資本市場的金融風險還存在嚴重的信息孤島的問題。比如企業和投資之間的信息孤島,企業了解投資的情況,投資者卻對企業的各項信息缺乏關注,無法通過渠道對企業的真實情況進行了解。有不少投資者在此過程中出現了盲目投資,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就會造成投資者的巨大損失,破壞了金融市場的規則。其次金融市場內部的信息數據不夠明確,資金流向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內部操控。長時間不注重管理,就會造成金融市場的秩序混亂,影響市場的穩定性。
三、加強資本主義市場中金融風險管理的幾點措施
資本主義在不斷的發展以及完善,其進一步的促進了我國經濟快速前進。資本主義市場為我國帶來巨大收益的同時,背后所包含的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針對存在的幾點風險,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來加強金融風險的管理,進一步減小在資本主義市場中金融風險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影響。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防范風險的意識
資本市場可以為經濟提供大量資金,讓人們獲利,但在此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也是不可忽略的,有人收益就有人會承擔損失。因此,在資本市場中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防范風險的意識。這就需要企業在投資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所獲得的收益,更要有意識去分析其存在的風險,一般來說投資所獲得收益越高,背后所承擔的風險越高。所以,在思想上重視起來,在投資的過程中才能夠謹慎考慮,從而進一步的去投資,真正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在遇到問題時也能夠冷靜的處理。除了企業要在投資時擁有風險防范的意識之外,金融監管機構也要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及時的調整政策,加強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二)強化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
金融監管機構要加快推進金融體制的改革,不斷的完善同業拆借市場,建立全國統一金融市場,科學引導資金的流向,不斷的完善資本市場,最終實現利率的市場化。與此同時,要根據具體情況不斷的擴大股票以及市場債券的規模,為現代企業提供多種多樣的融資以及籌資的渠道,也可以合理利用資本市場來籌集資金,進一步加快資本市場的發展。其次加強宏觀調控,對金融市場實行動態化的監控,以此來規范金融市場的相關行為,減少金融市場存在的風險,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另外,貨幣儲備環節也不容忽略,其能夠抵抗資本市場所帶來的沖擊,有效應對金融的危機,因此,必須對其進行不斷的完善,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金融體系。
(三)完善資本管理制度的環節,平衡有價證券供求關系
優化資本主義管理制度的環節,首先,需要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供求失衡后所引發的問題,保證資本管理制度的建立符合資本市場,且呈現自由化的特征,不僅能夠推進大批的資金涌入資本市場,同時,還能夠解決在投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及相關漏洞,有效必須資本在流動時所造成的各類風險。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的完善金融管理制度,優化金融管理的體系,確保資本主義市場在發展過程中和法律法規相互協調呼應,避免出現供求失衡的情況,保證有價市場的平衡。
(四)加強風險管理工作,平衡資本主義市場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這種形式之下,我國必須深入調查資本主義的開放性,根據債券具體波動的情況,出臺相關政策,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在此過程中可以采用動態化控制的方法,來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首先,拓展融資的渠道,在我國企業融資的渠道較少,中小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入了銀行,這也進一步加深了銀行了壓力。為此我國應該積極的拓展融資的渠道,在資本市場中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的證券化存在諸多的風險,但也不能就此放棄,相關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減緩,努力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性,合理規避證券化過程中的風險。與此同時,監督機構也要加強監管,進一步的防范風險的發生,比如通過對部分企業以及銀行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根據抽查的結果,做下一步的處理。
(五)加強信息的披露
加強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有利于防范在資本市場中存在的金融風險。對此,企業自身可以建立官方網站,在官方網站上及時的披露相關信息,以便投資者更好的參考,同時,建立企業的信用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選擇性的對企業進行貸款,防止不良資產的產生。其次金融內部的操作行為一定要嚴厲的打擊,一旦發現,嚴懲不貸,以此更好的規范金融市場的秩序。
總而言之,市場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與各國的金融聯系越來越密切,資本市場逐步走向完善。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就可能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風險。為了保證我國金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建立風險管理體系以及防范機制,加強信息的披露,維持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清英.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及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8):44.
[2]李凡.探討資本市場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及措施[J].中國市場,2017(11):66.
作者簡介:
魏悅欣(1989-),女,新疆烏魯木齊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資本市場與風險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