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紅
自從踏上講臺的那天起,就一直有一個目標——做一個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從事教育事業工作多年,我深愛我的職業,更愛那些天真可愛的學生。不論別人賜予老師多么美好、莊嚴、神圣的描述,可是在我心中最好的教師卻是“永遠別把自己當老師,而是把自己看成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如果你能與學生們打成一片、粘在一起,那么你將是一個讓學生喜愛的老師。
今年我班有一位男生叫陳博博,他是從山西轉過來的學生,語言不通,學習基礎非常差,不能和同學們玩到一塊兒去,同學們還嘲笑他,這讓膽小的他更膽小了,通過交談我了解了陳博博同學遠離家鄉,跟著奶奶和叔叔生活內心自卑,心理非常敏感、脆弱,不會主動和同學交流,根據這種情況,我開了一個“我們是一家人”的主題班會,這次班會我邀請陳博博同學和我一起當主持人,在班會過程中,他主動與同學交流,同學們在我的組織下又說了很多好玩的笑話,大家很開心,陳博博和同學們的緊張關系也緩解了很多。經過這次班會,我感覺到陳博博變了,變得越來越懂事了,越來越喜歡學習了,也逐漸融入到我們這個班集體中了。
用真誠的愛打動學生,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是學生的一種心理寄托,是學生一種內心渴望。教師只要真誠真心付出愛,不但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溫暖之情,而且還很容易打動學生。愛可以使好的學生充滿信心,不斷改進、提高,積極向上;愛可以使學生精神得到充實,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優化,思想得到升華。所以,只有教師用真誠的愛去對待學生,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好學生。
我們班學生時晨笑對學習不感興趣,作業不做,上課貪玩,老師頭疼,同學厭煩。老師們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沒有放棄她,主動去接近她、幫助她,在學習上對她降低要求,耐心輔導。我與她達成如下協議:聽寫生詞,以五個為基數,多對一個,獎勵一個“小貼畫,”為了得到獎勵,她上課開始認真寫字了,雖然經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轉變,聽寫雖然達不到要求,也有了進步。之后,每次到教室去,她總是主動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師,我寫完了!你什么時候聽寫?”有一次聽寫字詞,她居然全對了,她得到戴一次獎牌的獎勵,高興得手舞足蹈。我深深地體會到: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好辦法。
此后,我密切關注這個孩子的成長,多次家訪,逐步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學習有了進步,班里的臟活累活,她搶著干,在同學中有了威信,對學習感興趣了,認真寫字成為她語文課的主要內容,看著這樣一名后進生的轉變,我感到很欣。
用無私的愛感化、關愛差生,教師不僅要愛聰明、漂亮、健康、學習好的學生,還要愛反應遲鈍、調皮搗蛋、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和優等生相對立的,正是一些學困生。這些學生有的不但學習成績差,而且行為習慣也不好。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和同學都很厭煩。可是我認為如果經常批評他們,冷落他們,那他們還有改正錯誤的機會嗎?所以對待這些孩子,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用愛心感化他們、關愛他們。我不是一味的批評指責他們的過錯,而是對他們的優點、成績我都及時加以肯定,使他們自己能夠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多表揚,少批評。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轉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難”的問題了。
我們班里有一個特別淘氣的孩子,他學習成績不太好不說,行為習慣也不好,總是打架,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在對他的轉化過程中,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沒有無私的愛心,他可能就掉隊了。在課堂上,別人回答很難的問題被鼓勵,對于他只要把最簡單的問題答對了就可以得到掌聲。這時他的眼里充滿了喜悅,充滿了自信。這樣,他就沒有時間去影響其他同學了。最難改的還是他的行為習慣,一下課他總會第一個沖出教室,一上課他又最后一個回到教室。上課之前總會有同學告他的狀。經常惹是生非,我課下和他聊天,他保證以后再也不調皮了,可過幾天好像又忘了,又開始有同學告狀。光聊天不管用,后來我發現他愛好畫畫,于是就利用業余時間讓他畫畫并展示給同學們,在同學們羨慕的眼光中他找到了自信。這樣,不但讓改變了以前的缺點,而且還培養了他的特長,一舉兩得。從此以后,我看到了這個男孩嶄新的面貌,同學們也不再告他的狀了。
愛是一種純潔的感情,它不是靠強制,更不是靠利誘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愛差生與愛優生一樣,并給予差生更多一點的關愛,也可以使最差的學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體驗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對學習、生活的信心,就能成功感化他們的心靈,從而真正轉化差生。
關愛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激勵。在課堂上,我通過多鼓勵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激勵是給予孩子的一種肯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讓它閃耀光芒,激勵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越來越好,課堂秩序也比以前穩定了許多。
在工作中,我不斷告誡自己,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處理學生問題時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事情的緣由再去解決,不能不問清楚就是劈頭蓋臉地一頓批評。要動之以理,曉之以情,言之以切。更要讓他們明白,老師是關心你,愛護你,是為你著想的,才對你如此嚴格。這樣,在“嚴師”面前,他就不會產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緒,進而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樣堅持之后,漸漸發現孩子們愿意主動跟我聊天了。我也經常會和孩子們談心,慢慢走進他們的小天地,更多地了解他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學中,我明白了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領導者,更是孩子們的知心人,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做到了解每一位孩子,愛每一位孩子,發揮班干部的組織作用,協調全班的凝聚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和諧中成長。
教師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要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地灑向每一個學生。享受教師的愛是每個學生的需要,也是每個學生的權利,這是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老師對任何學生都不能有所忽略,把愛心給予他們全體,一個也不能少。
多年來,我通過實踐和探索,在班級管理中雖沒有取得輝煌的成績,但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也在變,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學習新的有用的東西,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是復雜而繁重的。只要我們捧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澆灌他們,就無悔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