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克
【摘要】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環境的變化,要求新聞編輯要從“新”出發,實現新聞編輯的有效進行。本文立足新媒體視域,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轉變,并在此基礎之上,從深挖新聞事實、實現特色新聞編輯、提升新聞編輯能力等方面,闡述了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新”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 新聞編輯 ?新發展 ?轉變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融媒體向縱深發展。在媒體融合發展的當前,新聞編輯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的媒介環境、新的媒體空間,要求新聞編輯要從“新”出發,適應新聞編輯的“新”變化,在新的思維空間,實現新聞編輯的創新構建。本文從新媒體時代,闡述了新聞編輯面向未來發展的策略,推動新聞編輯新發展。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轉變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新媒體的發展優化了新聞編輯環境,也轉變了新聞編輯的工作要素。“新”的轉變,要求有新的發展舉措。因此,具體而言,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變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互動性:由單向向雙向互動性轉變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工作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交互性特征,轉變了傳統“單向”的編輯模式,實現了互動性新聞編輯。受眾與媒體之間,能夠基于新媒體平臺,實現在線互動交流,豐富新聞要素的同時,也進一步擴大了新的傳播力,契合了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人民日報在新媒體時代,依托“人民日報”手機客戶端,打造了在線一體化新聞編輯,互動性的新聞編輯形態,拉近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極大地提高了媒介傳播力。因此,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編輯由單向向雙向互動性轉變,集中體現了新的媒體姿態。
(二)個性化:有大眾性向個性化轉變
在傳統媒介環境中,新聞編輯的信息面相對狹窄,影響了新聞編輯的時效性。在新媒體視域之下,新聞編輯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海量的信息空間,為新聞編輯提供了豐富的新聞素材,同時也為個性化新聞編輯提供了條件。從身邊出發,以“受眾”為主體,打造個性化新聞信息編輯,既走進了群眾,又實現了新聞的有效傳播。人民日報依托新媒體平臺,在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中,開展“我為祖國點贊”活動,讓廣大群眾參與到新聞之中,讓個性化的新聞編輯成為帶動億萬群眾,同時也將媒體傳播效應最大化。
(三)多元化: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推進,實現了新聞媒體由單一向多元化的轉變。新聞內容的多樣化、多樣性,更好地滿足了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提高了媒體的傳播力。新媒體視域之下,新聞編輯的形式多樣化,從不同的媒體空間,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從國家大事到身邊動態,從熱門事件到突發事故……全方位的新聞編輯呈現,體現了新聞編輯的多元化特點。與此同時,新聞信息的多元化,也是新聞編輯的顯著轉變,H5、視頻、音頻等新聞信息樣式,滿足了受眾的收看及閱讀需求。在2019年的國慶期間,人民日報推出的H5“民族服裝照”獲得了7億多網民的參與,多元化的新聞編輯形態,讓新聞的傳播力得到了提升。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新”發展策略
面對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轉變,新聞編輯應有新策略,更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提升媒體傳播力。因此,在筆者看來,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新發展,著力點在于把握媒體形態,在深挖事實、特色編輯、雙向互動編輯等維度,更好地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推進新聞編輯“新”發展。
(一)把握媒體形態,深挖新聞事實
在海量的信息空間,新聞編輯注重時效性的同時,也強調新聞的價值要素,要求深挖新聞事實,實現更具新聞傳播力的新聞編輯。因此,要把握媒體形態,在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中,從傳統的新聞編輯向新聞事實深挖的角度轉變,讓新聞更具價值,體現新聞編輯的重要作用。面對事關國家大事、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新聞,要本著職業道德,對事實深挖,讓新聞真相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在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中,面對美方多次的出爾反爾,人民日報都以“銳評”的方式,將美國的行徑進行剖析,讓中國人民、世界清楚地認識美國“丑陋”的行徑。這就是人民日報作為黨的喉舌,在新媒體平臺,在新聞編輯中對于新聞事實的深挖報道。
(二)立足新媒體,實現特色新聞編輯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要以新媒體為平臺,在個性化等新聞編輯的元素中,提升新聞的傳播力,這是新時期新聞編輯的重要發展方向。一是在海量信息中心,植根于新聞本質,通過特色化的新聞編輯內容,更好地吸引受眾,并將新聞內容更好地傳播;二是細分受眾,在新聞編輯中,融入標簽化、特色化編輯,能夠在精準定位導向中,實現新聞有效編輯;三是轉變傳統新聞編輯思維,在聚焦新聞要素的同時,也要更好地依托新聞編輯,提升媒體競爭力。無論是大眾傳播媒體還是自媒體,在新聞編輯中更加注重新聞要素的特色型,能夠在多元化的媒體環境中獲得更好地傳播效果。
(三)依托雙向互動,提升編輯能力
隨著媒體融合發展的不斷推進,新聞編輯應向雙向互動發展,為編輯能力的提升創設條件。首先,要充分依托新媒體平臺,創設新聞編輯雙向互動的良好空間,在微信、手機APP、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創建新聞編輯的新陣地,以更好的適應新的環境;其次,以受眾為主體,通過互動交流,更好地豐富新聞內容,了解新聞編輯反饋。如,通過在線留言、互動交流等方式,獲得受眾意見反饋,進而更好地提高新聞編輯質量;再次,提高新聞編輯人員的綜合能力,能夠適應新媒體環境,通過教育培訓等途徑,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水平,能夠立足新媒體視域,有效提升新聞編輯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聞編輯作為媒體傳播的重要環節,強調編輯模式與載體的有效構建。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的發展空間與環境,要求新聞編輯要適應新的環境條件,通過深挖新聞事實、實現特色新聞編輯、提升新聞編輯能力,切實推進新聞編輯“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紅.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媒體編輯再定位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
[2]童英.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轉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3).
[3]李景.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J].新媒體研究,2016,(16).
[4]張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創新探究[J].新聞傳播,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