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
【摘要】隨著新工科教育逐步深入應用型高等教育,要求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必須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時代要求,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更加有效。因此,可從教學理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方面構建應用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思政課的專業導向性、實用高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認知體驗,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要求在課程上的融合。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
當前,應用型高校有效的培養出一批真正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思想品質過硬的應用型人才,可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對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中國家教育部的《關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強調,思政課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主陣地,是培養合格建設者、接班人的主渠道,明確要求各級各地市高校積極改革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藝術,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當代大學生受到網絡信息時代多元文化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影響大學生意識形態、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提高優秀人才的輸出,而忽視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一味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必然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構建地方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意義重大。一方面有助于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
1 應用型高校思想理教學模式現狀
首先,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照PPT宣課現象較為普遍,灌輸式傳統教育形式導致內容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采用鮮活的案例,有感染力的語言靈活在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其次是實踐教學的活動效果較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論聯系實踐才能讓書本上的知識生動起來,然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無序、零散、多變的教學現狀,沒有切實做實踐教學和校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這對他們今后的人生道路的發展職業生涯的規劃產生很多負面效果。
最后是教學手段缺乏創新,主要表現為理論知識的簡單堆疊、多媒體教學制作簡單、內容缺乏更新等。隨著網絡教學、MOOC教學以及翻轉課堂等多種新教學模式要和思政課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鼓勵思政課老師的教學手段要緊跟時代信息學發展腳步,優化教學效果。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2 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2.1打造課堂金課教學新模式
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特點及思政課教學現狀也決定了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必須進行改革,打造思政金課服務人才培養,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首先,要求教學者提高教學理念,樹立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相結合的大思政教學觀,,從而發揮專業課教師與思政課教師共同育人的協同效應。其次是課程目標要突出能力導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并把教學內容突出社會責任感,逐步增加應用型本校思政課專題教學。如教學環節中突出實踐導向,打造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采用突出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內驅力的教學方法,突出信息化,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有效育人和提升思政課學業。
2.2完善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可以結合學校自身的情況積極開展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要求課內實踐做到全覆蓋,課內實踐的形式主要有演講、PPT制作匯報、討論和辯論等,課內實踐的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要引導好學生如何開展有效的課內實踐例如筆者在講授。同時,可以走出校園開展校外實踐教學,可以根據每個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地理位置、區域情況開展課程所授內容,而不是隨意選擇要讓學生知道校外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師可以在校外實踐教學的地點繼續開展講解,回校后可以制作PPT在班級宣講,擴大影響力。
2.3考核模式構建
思政課的教學考核力求突出育人實效性,提升思政課學業實用性。目前,應用型本科思政課考試與評價基本上是考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導致學生采取考前背誦的方式來應付考試。符合新時代思政課考核與評價體系應該緊緊圍繞大學生價值判斷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的提升路徑進行方式方法改革,建立注重過程、全面考核,突出實踐育人的多元評價體系,將能力與知識實際行為與道德認知并重,增加學業實用性并激發學生的探索學習過程的樂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3 結語
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上師生互動,讓生帶著問題來學,翻轉課堂使得學中有趣,學中有用,提高互動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敢于出問題,敢于質疑,要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多和教師溝通交流要協調處理好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地方應用型高校更要注重學生新能力,思維能力,組織能力的培養,高校思想理論課要根據這一情況科學設置和安排培養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大學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19(10).
[2]許魯占.高校朋輩榜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基于杭州市九所高校大學生的調查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6(4):49-54.
[3]劉勇.“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化建設研究[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12):88-91.
[4]呂村.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路徑[J].中州大學學報,2017(4):181-184.
[5]孫素艷.高職院校“三科聯動”德育教學監控體系構建研究[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