翚少紅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學的技藝并不在于能預見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于是《新課程標準》就有了這樣的描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其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課堂教學過程就自然會產生許多學習信息與教學資源。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善于捕捉、篩選信息,把握動態生成的機會,巧妙利用生成出來有價值的資源,進行生成性教學。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
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中“生成性資源”呢?所謂“生成性資源”,是指在特定的教學場景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對話、交流時,隨機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情況。其中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發表的意見、建議與觀點,以及由教學環境和設備所引發的意外情況。生成性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出現,但稍縱即逝,所以我們往往會忽略它的存在,其實這些生成性資源對推進教學過程是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當面對這些“不速之客”時,教師應善于及時捕捉,巧妙轉化,順勢引導,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和升華,讓課堂錦上添花。
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我們應如何有效的去捕捉和運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這份“生成性資源”呢?下面就我個人的思想談談我的拙見:
一、圍繞學生,有效的發現生成性資源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資源具有明顯的即時性,這就如攝影時的抓拍一樣,稍縱即逝,因此,及時發現極為重要。那么教師如何成為生成性資源的發現者呢?關鍵是教師心中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學生,即要圍繞學生,其突破點在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體態語。比如,學生手撐著臉頰是沉思、感興趣和注意力集中的典型姿態;若學生把一只手放在臉上,手掌拖住下顎,食指伸到面頰,其他手指放在嘴邊,身體略向后移,這說明它可能對你的說法持批判的態度;學生頭部傾斜、洗耳恭聽一陣之后,用手抓撫下巴,這種姿態表示“讓我在想想”……因此讀懂學生的體態語有助于生成的發現。正如羅丹所說“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也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正是積極捕捉信了學生的這一意外,充分用了這一教學資源,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識,而且還彌補了教師教學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學也因此才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二、提升智慧,合理的運用生成性資源
“英國著名課程論專家斯滕豪斯認為,真正的教育要使人更加自由、更富于創造性。教育成功的程度即是它所導致的學生不可預期的行為結果增加的程度。”我們追求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同時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三、主動探索,積極的開發生成性資源
葉瀾教授指出,教學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書本,使知識恢復到“鮮活狀態”,在“多向互動”和“動態生成”的教學中凸顯知識的活性。數學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等多維度的動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及時捕捉并靈活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引導,有效地促使和開發課堂教學生成和學生的發展,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如為響應迎奧運、全民健身的號召,我班學生準備購買乒乓球拍4付。乒乓球若干盒(不少于4盒),加強體育鍛煉。班干部去附近甲乙兩個體育用品店,咨詢同種球拍和用球的價格,結果兩家一致,即每付乒乓球拍20元,每盒乒乓球5元。但兩家商店正在搞促銷,甲店:每買一付球拍贈一盒乒乓球;乙店:按定價的九折優惠。班干部們猶豫了,去哪家買合算呢?
經過同學的各自思考和探討,最終的求解達成共識。“買24盒時去兩店購買的款數相同;多于24盒時,去乙店購買合算;少于24盒時,去甲店購買合算。”到現在為止,問題本來就結束了,但教師的一句話,卻驚起了一片波瀾:就本題的方法或結論方面,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或體會可以談一談。
甲生說:“我就是列出方程 5(x-4)+80=(5x+80)90%,得到 x=24,然后再帶人數值驗證,沒有采取他們函數的方法。”
乙生說:“求出解析式后畫圖,也可以直觀確定去哪一家商店購買。”
丙生說:“老師,您說,我們把買 24盒作為是否合算的界線,是否有些奢侈呢?可能是您的題目中數據的問題,反正有點不合理。”教師不禁愕然,隨即又不禁帶頭鼓起掌來。
當問及生活中的類似問題時,沉寂了片刻,同學們又爭論起來。“買2元的黃瓜和2斤的黃瓜要看季節的價格變化,決定怎樣合算。”“外出游玩,相同的單價,相同的地點,但公司之間的優惠不同,就要想一想合算的問題。”……這時,有同學發言說:“手機費很多人用‘神州行因為它比‘全球通便宜。”他的同桌反駁道:“那也要看看打多少電話,電話要是多就是全球通合算。”……
這樣教學氛圍的產生在于教師設計的情境被學生所熟知,可以體驗,能夠產生一定的共鳴,更利于“問題的生成”。
總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轉變課程功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著重要意義。而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動態生產的教學資源,可以超越教師的思維,就更顯珍貴。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學過程中動態生產的瞬間,一旦發現學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們要有教學資源意識,認識到這種課堂上生成資源的寶貴,并有效加以利用,讓學生在親歷探究的過程中,增強實踐和創新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資源服務于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