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丹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中把“健康中國”定為新時期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戰略,進一步強調“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小學階段的健康教育是人生健康意識形成的重要啟蒙階段,現階段各個層級教育部門與學校都在積極的探索和嘗試發揮教育的服務功能,期望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背景與意義
(一)落實政策的要求
孩子的健康是每個家庭乃至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我們學校體育教育的核心目標。將學校體育健康教育延伸至校外,讓體育健康教育回歸家庭已經成為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重要措施和手段。2016 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在基本原則中強調“要堅持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銜接。調動家庭、社區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而以企業微信平臺為載體的的家校共育體系正是連接學校體育和家庭體育體育的溝通橋梁,通過家校的互通與互動,可以全方位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家校共育的紐帶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啟蒙,是學習發生的起點。家庭教育較之學校更增添了潤物細無聲的深刻與從容。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相結合保證了體育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實現了促進與提高的可能性。對學生的健康教育理應是家校互動互通的,而非孤立作戰甚至背道而馳。企業微信平臺化身家校共育的紐帶,為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搭建互動的橋梁。微信平臺信息的發布全面展示了學校健康教育行為,讓家長在知曉的基礎上延續和補充。企業微信平臺除了發揮其本身的通訊功能,在溝通的基礎上增強了學校主體的服務功能,學校各班教師可以定期有針對性的發布體育健康教育指導性內容,讓學校成為家長一個可以依靠的后盾。
(三)深化改革的舉措
近年來,無論是每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報告中,還是國家各級政府對民生發展的規劃中,健康永遠是高頻關鍵詞,而我國國民健康狀況總體令人堪憂,尤其是體質下降人群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中小學生的比例也逐漸增大。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也提到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適當形式的家庭作業,以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以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家庭作業”成為學校體育教育延伸至家庭的具體形式,家庭作業在企業微信平臺中的實際操作過程分為“集體與個性化定制”、“具體項目的示范與指導”“家庭作業的過程性提交”以及“評價與反饋”四大內容,并仍在不斷的探索與完善中。
二、實施現狀與問題
(一)缺乏實施體系
當“家校共育”成為一句正確的口號,重視但是并不作為,是無法真正釋放教育的正面能量。現在通過企業微信平臺所實施的各項活動與嘗試,基本上是教師的自主行為,相對隨意,各個教師的專業特長不一,多媒體技術水平不一,甚至是工作量繁重導致的積極性不一,都導致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的建設不成體系,可持續性發展前景堪憂。
(二)缺乏互動銜接
由于諸多現實情況的限制,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在建設及使用的過程中顯得比較樸素和簡陋,同時,由于體育教師作為孤立的實施主體,很多家長并不重視這項引導性教育活動,導致他們的敷衍了事甚至是無視,學校教育的信息傳遞受到阻礙,家庭教育的實施行為沒有或者低效率的發生。
(三)缺乏過程監控
在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中,學校主體發布的內容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單向信息,主要是教育指導和活動展示,這一類的信息是由家長自主閱讀并理解,不需要有任何的反饋的。而另一類是雙向互動信息,以家庭作業的布置為主,但在實踐中存在布置隨意、家庭提交虛假過程、評價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待改進。
三、推進實施策略
(一)遞進架構
建設優質的共育平臺,要明確教育服務功能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宗旨。其次,我們要讓發布的信息根據受眾對象的不同有針對性和差異性。比如說,對于年級的差異,可以體現在家庭練習的內容上,低年段學生由于缺乏自我認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應該以親子運動為主,在父母的陪伴下,學生能夠更加自在與安全。中年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運動經驗,可以以問題為導向,引導每個家庭根據孩子需要選擇練習菜單,提高學生與家長的練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到了高年級,我們建議學生根據以往的習得與感受,選擇一種體育技能類練習項目,形成特長和愛好。
(二)完善體系
家校共育平臺的指導性行為不是一次即完結的,它是經過構建素材、整理發布、在線指導、追蹤反饋等環節共同作用并發生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期望總結出不同種類的信息模式,并為每一個類型的信息建立一個較為合理的推送范式。以家庭作業布置模塊為例,首先我們要討論家庭作業的類型,是課堂的延伸或者補充,還是身體素質的專項性練習?一周幾次?家庭以什么樣的形式來提交家庭作業的實踐過程?教師對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如何評價和反饋?
(三)關聯實施
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的運用和推廣離不開各方的努力,光靠體育教師一人苦撐孤立無援是無法長久高質量發展的。我們應該由下往上尋求幫助并扎實根本。體育教師在發布信息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班主任要在家長會和平時的家校互動中幫助家長認識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的意義與價值,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和參與動機。學校要將體育教師對于平臺建設工作的努力納入工作量,根據成績和貢獻進行績效獎勵并給予榮譽評選傾斜。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由德育部門牽頭圍繞小學體育家校共育平臺開展全校性的主題活動,適當的推廣和宣傳,營造共育氛圍。最后,希望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研究并完善指導細則,建立資源素材庫,開發并開放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