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希
摘要:制造行業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市場更新的速度較快,企業更新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如果制造企業不加強對內部控制的優化,就極有可能被市場競爭所淘汰。因此,制造企業應該提高對內部控制優化的重視,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以此更好的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筆者針對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制造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策略
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制造行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與其他類型的行業相比,制造企業的業務領域涉及面較為廣泛,并且需要投入的資金規模通常較大,內部工作人員數量較多,內部管理的有效實施存在一定難度。制造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占據一定的優勢,就必須加強對自身內部控制的優化,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有效的提高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一、制造企業優化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制造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能夠促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崗位以及各個工作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和目標,以此做好內部控制的分工與協調,從而形成良好的各司其職,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氛圍。增強制造企業內部供整體工作人員的向心力與凝聚力,促使整體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朝著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努力,確保制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進行。
(二)有助于避免發生職責分離的沖突
職責分離是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過程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制造企業需要將存在利害沖突的職責進行分離,并將有利害沖突的工作交給不同的工作人員去完成,以此有效的降低或者避免利害沖突風險的發生,防止出現違規、欺詐等行為。
(三)有助于防范經營風險
在制造企業經營與發展的過程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往往是共存的。因此,制造企業若想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通過對內部控制的優化來防范經營風險。并注重加強對風險識別、風險評估等環節的改善與控制,以此有效的預防風險的發生,從而確保制造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
二、制造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意識較為薄弱
我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實施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的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工作,確保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內部控制就像一道隱形的枷鎖,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范化方法和措施,為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開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序的內部環境。但是,從現階段我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來看,部分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對內部控制工作的正確認識。這部分企業的管理階層通常將內部控制工作是同為財務管理工作,因此將其交由給財務部門來完成,嚴重阻礙了內部控制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忽視了內部控制工作是一項需要制造企業整體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工作。還有部分制造企業通常較為重視各項制度的構建,而未能夠對制度的實際執行引起足夠的重視,致使內部控制的實施流于形式。
(二)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各個行業均面臨著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加。制造企業若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得以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對風險的防范和控制。然而,目前我國部分制造企業缺乏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對風險防范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并未能夠深入到每一名工作人員心中,致使內部工作人員風險防范意識較差,缺乏對風險的有效管理。而且,部分制造企業在面臨風險時,通常表現不知所措,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應急機制。
(三)缺乏內部審計和監督
內部監督通常需要通過內部審計來實現,內部監督是在制造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對企業內部各項制度的執行過程進行合理的評估[1]。內部審計則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并且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然而,目前我國部分制造企業,并未能夠設立專門的、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還有部分制造企業,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是將其隸屬于財務部門,缺乏獨立性。還有部分制造企業僅設置了一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由其來完成所有的內部審計工作。這種不具有獨立性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很難客觀的真實的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并不具有實際意義,難以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的作用。
三、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內部控制意識
制造企業在優化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應該是強化內部控制意識。作為制造企業的管理階層,應該首先全面的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對內部控制優化的重視[2]。另外,制造企業管理階層還應該定期的組織內部工作人員進行相關內部控制方面知識的培訓,以此促使內部整體工作人員均全面的認識到內部控制優化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將企業以往真實發生過的一些因忽視內部控制的實施而受到損失的案例進行分析與講述,以此促使內部工作人員切實的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同時,積極的鼓勵內部工作人員結合自身的工作崗位和所接觸的業務,對內部控制的優化提出建議。針對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優化具有建設性和可行性的建議,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充分調動企業內部整體工作人員參與內部控制優化的積極性。
(二)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
我國制造企業在運營與發展的過程中通常會面臨諸多的風險,其中不僅包括來自企業外部的風險,同時還包括企業內部所存在的風險。因此,制造企業在優化內部控制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以此及時的、準確的識別和防范各種風險。風險評估機制屬于內部控制的一項重要職能,部分制造企業的管理階層缺乏風險意識,致使企業決策機制和風險評估機制缺失。而決策機制通常是建立在風險評估機制基礎上的,制造企業若想更加長遠的發展,就必須構建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有效的預測,并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3]。另外,制造企業還應該將風險按照等級程度進行劃分,劃分為高風險和一般風險,以此采取更加嚴密的內部控制措施進行有效的防范,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三)加強內部控制監督
內部控制監督是制造企業優化內部控制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內部控制監督的有效實施,不僅有助于制造企業及時發現自身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同時還有助于確保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在制造企業優化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內部審計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制造企業應該注重加強對內部審計監督機制的完善。首先,正確的認識內部審計。制造企業的管理階層應該全面的認識到內部審計對企業內部控制實施和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并全面落實內部審計工作。其次,制造企業應該注重加強內部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作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素養,同時還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另外,制造企業的管理階層應該最大化的確保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獨立性,以此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糾錯防弊的重要職能,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最后,制造企業應該在企業內部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對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引起足夠的重視,以此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不受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充分發揮其內部控制監督的重要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影響下,目前我國大部分制造企業已經將內部控制工作作為內部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控制重要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制造企業應該加強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分析,并積極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從而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重要效應,進而確保制造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更加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艷梅,孫永軍.先進制造企業平衡計分卡與內部控制的整合[J].財會月刊,2019 (05):44-51.
[2]呂佩紅.中小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研究[J].納稅,2019,13 (06):225-226.
[3]張玉蘭,段永瑤,張焱,馮碩.技術創新視角下制造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J].會計之友,2018 (24):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