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橙
當今是個多元的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使現代風格大行其道,但有些人不滿足于現代風格底蘊的蒼白,想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部分接受傳統中式風格的人也不滿足其復雜繁瑣和功能上的缺陷,想在保持韻味的情況下對其進行改變,將古典與現代文化有機的體現出來,讓整個居室的裝飾更加隨性和舒適[1]。于是,新中式風格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在新中式風格設計潮流面前起到了借鑒和傳承文化的作用。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富于變化,而且還由于其自身的特征被賦予各種品質、氣節、寓意。因此,要使中國傳統植物花卉紋樣在新中式家紡設計中充分發揮其作用,只有認識它、理解它、和熟悉它,才能達到運用并加以創新的目的[2]。
一、中國傳統植物花卉紋樣概述
中國傳統植物花卉紋樣是我們偉大祖國博大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積淀的結果之一,經過千百年的發展、沉淀、融合民間、民族藝術和民俗文化,形成的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帶有各種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并且時代特征明顯,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進入封建社會,這是經濟繁榮,花卉植物紋樣增多,幾種為大眾所喜愛的花卉,如荷花、牡丹、芙蓉、海棠等,同時由于佛教藝術的滲透和影響,植物花卉裝飾形象風格也趨于多樣化。
隋唐五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巔峰期,當時人們吸納并融匯了外來少數民族的文化,創造了豐富多彩、絢麗廣博的一代文明,出現各種鳥雀銜花紋、寫生花鳥紋、大小纏枝花、折枝花紋,植物紋樣題材豐富、形式新穎。著名的唐草紋一直影響宋、元、明、清圖案風格的發展。宋代的植物花卉紋樣在唐代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更注重花卉的精神品格表現。元代花卉紋樣形態優美、生動活潑、刻意追求華麗輝煌的效果。
明代在花卉植物紋樣的組合中,人們巧妙地賦予象征意義和吉祥寓意,在明代這種手法很盛行。如“五谷豐登”、“延年益壽”、“福壽如意”等等。
清代早期多采用各式繁復的幾何紋,點綴小花小朵,古樸典雅,花形小巧玲瓏,刻畫細致,多采用散點式結構,中期則吸取了外來文化的營養,如歐洲巴洛克、洛可可藝術形式,紋樣揚厲豪華,構圖排列繁密,寫實性強,晚清喜用折枝花,大朵花,纏枝花,花形豐腴多態,自由大方,總的來說,裝飾細密繁縟是晚清的特點[3]。
二、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在新中式家紡設計中的運用現狀
在西方設計界流傳著一個觀點,“沒有中國元素,就沒有貴氣”,中式風格的魅力可見一斑。其特點并非完全意義上的中式復古,而是通過中國古典風格特征,表達對清雅含蓄、端莊豐華的東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正成為設計領域的一種重要的世界潮流滲入家紡設計的各個角落。在近兩年的法蘭克福的家紡展上,可以看到來自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正在成為了歐美一些主要家紡品牌的設計元素和靈感。
三、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在新中式家紡中的新式運用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的就是時尚的。新中式風格,正印證了這句話。但是,傳統花卉植物紋樣如何很好的運用在新中式風格家紡中,卻并不容易。
中國不同時期有著自己的代表傳統花卉植物紋樣,當我們用過去的花卉植物紋樣來運用時是否應該想一下“古人用這個符號來表達思想時有什么淵源,為什么當時的人會喜歡這樣的紋樣”。作為中國家紡設計師應該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古代的傳統紋樣一定是符合當時時代的精神需要的代表,那么什么樣的紋樣元素是我們今天中國人所需要的呢[9]?設計師們應該準確的把握中國傳統植物花卉紋樣的深刻內涵,并將它和現代的設計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賦予了它新的時代感和生命力,讓古老的藝術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斷的延續下去。
首先要深入了解傳統花卉植物紋樣的造型特點和規律,才能在設計中熟練運用而非生搬硬套。一方面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傳統造型、色彩原貌,另一方面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歸納、簡化或是延伸、豐富。造型和色彩不拘泥于傳統而是進行歸納、簡化使之更具現代感。設計圖案過程中要考慮家紡產品的材質、織造工藝,以自由靈活或規整嚴謹的構圖,豐富或簡明的色彩取得好的裝飾效果。在注意表現形式美的同時,更要注意發揚其中所包藏蘊涵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傳統花卉植物紋樣的優美寓意、情趣引入現代設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再現于現代生活,使設計作品具有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10]。
四、結語
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的多元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起莊重、優雅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植物花卉紋樣能為現代都市生活增添一絲古典的審美情趣,將其運用在新中式家紡設計中,是近來家紡流行趨勢之一,不僅適合年紀大、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同樣也能滿足現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它將是現代家紡設計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美頌雅庭裝飾有限公司.《新中式+新古典》[M].湖北:湖北長江出版社,2009:247~251.
[2]高松.《實景家居·現代中式》[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8:247~251.
[3]《風格家具》編委會.《風格家居·中式實例精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3.
[4]岳翠貞.《中式家居》[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21~22.
[5]王傳東.淺談“新中式”家紡[EB/OL].http://www.hometex 114.com/Fashion/2010-8-13/202286.html,2010-08-13/2011 -1-2
[6]劉娜.探析中國傳統植物紋樣在現代家紡設計中的運用[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07
[7]張毅.家紡“新中式”的設計思路[EB/OL].http://www. hometexnet.com/Committee/Article.aspx?ThisID =10& ClassID =65588,2010-04-08/2011-1-2
[8]馮冠超.中國風格的當代設計[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247~251.
[9]貿促會.“新中式”考驗中國家紡設計力[EB/OL].http://www.texindex.com.cn/Articles/2010-7-26/212951.html,2010-07-26/2011-1-2
[10]高陽.中國傳統裝飾與現代設計[M].第二版.福建:福建美術出版社,2008:96~97.
[11]鄭靜.《新中式藝術》[M].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