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人們在生活中學會了造物,在意識中逐漸建立了造物的情結。從最一開始的簡單可用到后來的美觀實用,造物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室內設計也不例外,人們通過對美的內涵以及形式法則,追求室內生活空間的美,那么室內環境發展以來的歷史長河中,是如何揭示美的規律的呢,闡述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
關鍵詞:美的規律;室內設計;建造
一、人們在室內設計中建立的審美意識
人類文明的開始就已經開始有了室內設計的意識。但是相比較而言人們更注重的是建筑設計,擁有一個遮風擋雨的環境并且結實耐用。而室內的布局只是為了滿足生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在裝飾上并沒有多少體現,人們沒有過多的裝飾意識。只是合理的安排了一下功能區域。不過隨著人們生活的越發安逸,已經逐漸有了布置自己日常居住環境的意識,比如臥室,客廳,花園根據不同的生活需要來美化裝飾,營造出不同使用功能所需要的不同氛圍。
室內設計的起源要追溯的話,并沒有特別確切的開始的時間。早在原始社會的居室里就已經有特意制作的非常平整的石灰地面,在姜寨的遺址中發現了用黏土塑成的浮雕裝飾。可能是墻壁上的裝飾都表明建筑已經不僅僅是用來遮風避雨的媒介,人們已經開始對使用和感官上的感受有所注意。我國最早的較成熟的裝飾設計有墓地、神廟和祭壇,這是由于古代人們缺乏科學的知識導致的對神靈的崇拜對鬼魂的敬畏。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具有室內的裝飾性的遺址是遼寧西部建平縣境內的女神廟遺址,他的室內采用了多種不同的色彩裝飾,并且用踢腳線來修飾墻面。墻面上繪有與神話有關的墻體彩繪因此在我國古代人們由于對神的膜拜無形中考慮到了空間內的氛圍設計,創造出了一系列的表現手法和具有藝術性的裝飾設計。這就說明在那時期中國的建筑就已由技術層面開始向技術與藝術結合的層面發展。在西方,最早是英國的一位貴婦,由于沒有工作并且家庭條件優渥,把家里的每一個空間都布置的非常漂亮舒適,在視覺上讓當時的人們耳目一新,于是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找她來幫忙布置居住環境。逐漸的因為喜好不同各個設計風格陸續開始嶄露頭腳。15世紀以后,室內設計更加關注使用和功能、在造型上更偏向于簡單,直到19世紀年代初,慢慢開始注重室內設計的藝術性。室內設計一步步的演變,反映一定的價值觀,反映人們對于美的評估和態度。在室內設計發展的整個歷程中,人們的觀念意識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變化,對美的標準也在隨之發生改變,正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而最終目的是朝著更美的方向去摸索。
二、室內設計中的形式美
室內設計的裝飾功能在本質上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和感官上的需求,室內裝飾設計就是對空間的規劃和布局也就是非實質環境,非實質環境就是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同樣是餐廳,星級酒店和街頭的小飯館在感官上和舒適度上就有非常大的差距,直接性的體現在室內空間的裝飾設計上。五星酒店無論是從空間的布局、材料的選擇、風格的地位、色彩的搭配、質感的把控以及裝飾品的陳設等等都是一種美的享受。而小餐館往往不具備這些感覺。這都是空間的裝飾性所帶來的感知。所必室內裝飾必須考慮這些內容,而這些內容則正是人們在主觀意識中對美的規律的感知。比較突出的就是中國風格室內環境愛用的玄關設計,玄關的應用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室內主要用途是劃分空間和區域,玄關在設計上大多使用古色古香的中國傳統紋樣,上面繪有古代的詩詞或繪畫,在分割空間的同時也滿足了對美的追求。因此玄關也是中國文化中“含蓄”的體現。玄關的使用一直到今天,如今在現代空間中玄關也是室內裝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樣式很多。最主要的是它在美觀的同時劃分了空間,其次玄關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所以玄關的選擇就體現了主人的喜好、內涵甚至是文化修養。
三、室內設計中美的規律
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人還按照美的規律來造型時,說到人們觀看形式的眼睛,感受觸覺的肌膚以及傾聽音樂的耳朵一些藝術欣賞中的形式問題時,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依附于人的五官感覺的才能逐漸的形成和發展,前者是生產和造物問題,后者是藝術規律的創造與欣賞。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處世態度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特點,不同的歷史積淀。對空間對環境對氛圍的營造對美的要求也都不一樣。西方人比較開放善于交際,所以他們的室內環境相對來講也較為開放,而東方人更偏向于含蓄的美,更喜歡比較獨立的空間美。十八到十九世紀的室內環境設計的往往比較繁瑣,裝飾物非常多。到了二十世紀初期,在機械美學的影響下,室內環境開始帶有工業化的風格,變得簡潔明了。到了二十世紀的中期,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們又開始尋求室內環境中情感的建造,追求心靈上的慰藉以寄托感情。人們所熟知的朗香教堂在環境的營造上非常有特色,柯布西耶在設計上非常有特色,他在墻面上設置不同大小、形狀各異的窗口,光線射進來讓人感到撲朔迷離。光線的運用讓人產生錯覺,在人的感官上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感覺,這是視覺上美的規律,也就是美的規律。
總結:
現代室內設計將審美感覺和對美的規律的認識融入到造物活動與制作中,更加全面更加廣泛地去把握美的法則按照美的規律去進行創造活動。在室內設計中實現了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的相容,兩者相輔相成。現代社會不僅僅是純繪畫或者純雕塑讓我們覺得美,各種各樣的設計品也在一步步的改觀我們對美的看法,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人們真正的將美的規律和美的法則進行了最有利最普遍的應用,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造物活動是人的本質的全面性展開。每個時期的美學思想都不是永恒的。我們要努力的去探索每一個新的美,尋找室內環境美的規律。
參考文獻:
[1]趙芝弘,宋魁彥,耿曉娜.室內設計中功能性與裝飾性關系初探.《山西建筑》,2015.
[2]蔣智元.用美的規律建造室內環境.《室內》,1987.
[3]劉杰成(導師:鄭建啟).室內空間設計中人性化、智能化、生態化的交互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3.
[4]李艷菊.關于中外建筑精神內涵的思考.《遼寧工學院學報》,2002.
作者簡介:崔靜思(1994.10-)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環境設計,研究方向: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