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訥
摘要:當今的時代瞬息萬變,各類信息充斥,職業技能復雜,放棄了自我提升和繼續學習的人,往往會被這個時代無情拋棄,各行各業皆是如此。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師,想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就需要有一桶水。”并且,在筆者來看,這桶水還必須是“新鮮的”。也就是說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必須與時俱進,如此,才能為各個學校提供強有力的教學質量保證,也促進各個學校教師團隊的專業化發展。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新形勢下中小學師德建設體系的構建研究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下;中小學師德建設體系的構建;研究策略
引言
師德師風建設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課堂上教師教書育人,放下書本走下講臺亦要為人師表。教師承擔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傳播的重要使命,教師點燃著莘莘學子們的包含著道德基因的心靈之火。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培養和教育,需要用高尚的師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真心感化教育學生。
1、師德師風的理解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什么是師德?“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和情操品質。”評價一個教師合格稱職不僅僅在于考察其學識的廣度和深度,更需要看其是否具有高尚的品格。何為師風,“師風即教師的行為作風。”它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關心,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把教師的愛感染于學生,學生反饋與老師相應的情感。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特別的重要,記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作為學生道德塑造的模范者和榜樣者,我們每個教師的師德就如同這里的“榜樣”和“陽光”。教師個人的言行舉止勢必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會對學生的一言一行產生深遠的影響。
2、師德建設存在的不足
2.1師德評價體系不完善
師德,作為一種內在的素養難以考察評價。教師作為職業的一種,國家應當出臺關于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職業評價體系。大多數“好教師”來自后天的修煉,在科學的考評體系中,應當能考察出教師在接受師德培訓前后的變化,既能衡量出教師的師德水平,也能考察出師德培訓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用。
2.2安于現狀,教學激情疲乏
部分中小學教師難以長時間地維持對基礎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初心,缺乏教育教學工作最基本的激情。教學的對象是具有個性發展潛力的學生群體,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呈現出獨特的個性發展傾向,教師應在接受和了解學生多類型的個性特點和發展情況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展開教育教學工作。然而長時間的教學定勢很快消磨了教師的熱情,出現精神松懈、疲于應付的消極怠慢行為。另外,個別教師的教育思想落后,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對自身職業發展的方向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和目標,疏于職業道德的加強和管理,滿足于當前的教學現狀,無法跟上教育發展的節奏。
3、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3.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引領師德建設,大力弘揚師愛精神
教育工作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導者,專業素養不能判定教師優秀與否,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引導教師踐行陶行知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把愛帶給每個學生。推進教師隊伍的黨建工作,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對塑造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起著關鍵作用。
3.2發掘師德典型,加大對優秀教師的宣傳力度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教師是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美崇高事物與新生一代之間的橋梁。”建立教師榮譽制度,為人師表者不僅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待遇也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宣傳優秀教師的光輝事跡,弘揚高尚師德,創新師德教育,全媒體覆蓋,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促進形成尊師重道、重德養德的良好風氣。
3.3優化教師管理機制,促進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規范化和長效化
振興師范教育,優化教師生源。實施教師入職實施宣誓制度,入職后實施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幫助他們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型。還要重點關注教師隊伍的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培訓、監督、考核、獎懲一體化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激勵教師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以身作則,熱愛教育,為學生起到正面的示范引領作用。
3.4營造良好教育工作氛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應為教師群體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妥善建立教師互幫互助、合作共贏的友好工作關系,集思廣益,齊心協力共同推進課堂教學。采用多樣的互動活動促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培養和增強教學默契,促進教師在相互學習和督促中慢慢成長與進步,提升整體教書育人的質量。其次,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也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學校應積極做好家長的溝通工作,鼓勵家長與教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形成家校互動的有效機制,以此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從業幸福指數,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科研主動性,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日常教學工作。
結束語
俗話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的意識形態后,就需要對一些內容、方法進行改變,以謀求新的出路,這樣該事物的發展狀態才能繼續下去,在促使教師職業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也應當如此。新的教育形勢下,催生出了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小組合作教學、情境教學等應接不暇。教師在感嘆教育信息瞬息萬變的同時,也需要進行有效的繼續學習。
參考文獻:
[1]米蘭芳.新時代中小學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索[J].牡丹,2018(36):114-116.
[2]鄧鎮毅.加強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途徑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51):282-283.
[3]任春莉.走進新時代,教師德為先——淺談小學教師師德建設的重要性[J].才智,2018(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