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赟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隨著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方式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傳統課堂也正在逐步向混合式教學方式轉變。混合式教學就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并實現了從單向的知識傳遞到通過交流、協作達成主動的知識建構[1]。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由教的角色變為指導,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學習活動更加豐富,學習時間和地點更加靈活,混合式教學為學生創造了一種真正具有參與性的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方式,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輔相成、相互融合[2]。
現以我校石油化工技術專業核心課程《石油產品分析》中潤滑油閃點和燃點的測定為例,對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石油產品分析》是高職院校石油化工技術專業進行崗位能力培養的專業核心課程,開課學期為第3學期,總學時為52。教學內容由課程引導知識和五大項目組成,包括汽油、柴油、噴氣燃料、潤滑油以及石油焦和石油瀝青等其他石油產品質量檢驗。課程通過若干石油產品常規性能指標測定檢驗,使學生掌握石油產品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檢驗方法,能夠運用石油產品質量檢測的國家、行業、企業標準進行生產過程控制分析及對成品油的全分析檢驗等工作。
本講內容為潤滑油質量檢驗中第二個任務閃點和燃點測定,包括閃點和燃點的定義、閃點的測定意義、閃點和燃點的測定、數據處理與報告等環節。
在學生中進行調研發現,學生具有職業理想,渴望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知識內容,思維活躍,學習動機和資訊能力較強,便于課堂向課前、課后延伸。
本節課前學生通過學習平臺的學習已經了解閃點和燃點的定義、測定的方法標準等相關知識,本節課將學習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儀器及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在測定過程中,加熱速度的控制、劃掃的動作是較難控制的步驟,直接影響測定結果,須重點強調。
2.3.1 知識目標
(1)了解油品閃點的測定意義;
(2)熟悉油品閃點測定儀器的結構、控制方法;
(3)理解潤滑油閃點和燃點的測定原理。
2.3.2 能力目標
(1)能控制試驗條件,正確使用開口閃點測定儀,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潤滑油開口閃點的測定;
(2)能正確記錄和處理試驗數據,能對試驗結果進行合理分析。
2.3.3 素質目標
(1)規范操作,建立安全生產意識;如實記錄數據,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勇于創新的工作作風,建立規則意識和誠信意識;
(2)小組分工協作,培養團隊精神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開口閃點和燃點的測定方法。
處理措施:任務驅動,發布任務工單、操作視頻,通過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對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的測定過程有了直觀的認識;通過小組合作、集體討論,制定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測定方案。
教學難點:閃點和燃點測定過程中操作條件的控制及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分析。
處理措施:頭腦風暴,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總結影響測定結果的因素,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對照潤滑油閃點和燃點測定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做到“教、學、做、考”一體化,促使學生對操作技能的掌握。
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采用案例分析、任務驅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以潤滑油閃點和燃點測定任務為載體,充分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和課程學習平臺,開展“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拓展”的教學活動[3]。
教師發布潤滑油閃點和燃點測定學習任務,視頻和測試題;學生登錄課程學習平臺,領取任務工單,在課程平臺完成圖片、視頻等資源的學習,并查閱資料,制定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測定方案,并完成課前測試題,自主檢驗學習效果。
教師對學生課前測試題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了解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4.2.1 案例分析
播放“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動畫,組織學生進行事故原因分析。
通過“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引起學生對安全生產與操作的重視,同時引出本次課程的學習主題閃點。
由事故原因,引出爆炸需具備的條件,進而從爆炸極限的角度講解閃點和燃點的定義、測定意義,并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與學生互動。
4.2.2 知識梳理
點評課前學習效果,根據課前自學情況,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明確教學重難點,引出學習任務。
4.2.3 匯報討論
選一名學生代表講解本組制定的潤滑油閃點測定方案,其余各組同學聽取匯報并進行補充,隨后進行點評,補充。
4.2.4 專家指導
播放企業導師教學視頻:講解閃點測定的意義,強調在閃點和閃點測定過程中油品升溫及火焰劃掃時的操作注意事項;講解在試驗過程中油品燃燒時的處理措施。
培養學生能正確使用儀器、佩戴勞動保護,建立安全生產意識。
4.2.5 測試檢驗
推送涵蓋本授課單元重難點的測試題,學生完成線上測試題后,根據測試題完成情況,有針對性的講解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總結影響試驗結果的因素和操作要點。
在線測試檢驗教學效果,為實踐操作做準備,同時根據學生測試結果反思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形成一個閉環。
4.2.6 實踐操作
觀察、指導學生試驗,記錄操作問題,處理突發事件;根據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測定評分標準進行記錄。
各組組長分配任務,開始潤滑油閃點和燃點測定,完成閃點和燃點測定記錄單;各小組拍攝操作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由企業導師進行點評,學生課后查看建議和指導。
實踐操作,培養學生掌握潤滑油開口閃點和燃點測定的操作技能;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培養團隊精神及合作意識;由企業導師指導教學,實現校企深度合作教學。
4.2.7 課程小結
試驗結束后,將學生不規范動作照片投屏講解,強調操作注意細節,總結課程內容,評價學生表現。
4.2.8 教學評價
推送線上投票內容,學生用手機完成自評、互評及評教環節。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激勵學生的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
課后,推送課程微課,學生自主完成微課學習,學習汽油、柴油等其他油品閃點的測定及與潤滑油閃點測定的區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實現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學習;同時,完成潤滑油閃點和燃點測定報告,加深鞏固課程學習內容。
本節課教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線上與線下、學習與練習、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課程教學平臺實現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拓展提升,提供個性化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
以學生為主體貫徹始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學習內容生動展現出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利用移動終端設備將自主學習、考核評價、交流互動等環節連接在一起,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