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茜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內容是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包括六個要素,分別是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課程內容的六個要素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教育部2018)。如何基于《課程標準》中六要素整合的英語學習活動關圍繞主題意義開展單元整體復習呢?《課程標準》指出,所有的語言學習活動都應該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進行,教師要關注主題意義,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在牛津版高中英語教材中,單元是承載主題的基本單位,在每一個單元新授課結束后,設計單元復習活動時,教師要圍繞主題意義整體設計,以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宗旨,概括和梳理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
因此,在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圍繞單元主題有機整合課程內容,設計體現綜合性、層次性、關聯性、實踐性的系列情境,并把創造的各種情境串聯起來,環環相扣,形成鏈式情境,助力學生圍繞主題意義進行多視角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新活動,從而避免脫離主題意義的枯燥復習和過于碎片化的復習呈現方式。
情境教學法是目前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方法。情,指有感情色彩的各種人物角色;境,指各種活動的場所、場景、背景和氛圍等。情境教學具有“形真”“情切”“意遠”“理喻其中”的特點(馮季林2009)。具體而言,教師創造的形象要有真切感,即神韻相符;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情真意切;情境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情境教學要有一定的理念。由多個相互關聯的情境組成的系列情境即為情境鏈(丁寧2010)。運用鏈式情境,課堂不再是單調重復的練習和可有可無的乏味問答,教學變成了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活動。在平時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都很重視情境的創設,尤其是在新授課的過程中,經常能創設許多有意義的情境與體驗。但是在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往往會脫離情境,以控制性的單元復習練習活動為載體,簡單歸納和復現單元知識,或者根據單元話題,設計形式化的、脫離教學主題或目標的情境。
《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內容的三大主題語境分別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下面就選取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即牛津版高中《英語》模塊五Unit 2 The Environment(環境)作為復習內容。在新授課Reading中,采用多模態形式呈現語篇,以邁克爾·杰克遜的“三大公益歌曲之一”Earth Song導入新課。因為學生對這首歌的視頻印象深刻,感受深入,所以在復習本單元時將復習主題設定為Earth Song,并以此為主線,設置各種情境鏈和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復習語言知識,提高其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傳遞文化內涵和價值取向。
思維導圖是一種放射狀的輻射性思維表達方式。學生以話題核心概念為中心,發散思維,逐級拓展,通過甄別各種概念所表征意義的內在銜接,分析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然后以圖示的形式將其顯化(李得武2011)。教師可以Earth Song歌詞中提到的The crying earth(哭泣的地球)為第一個鏈式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地球可以提供給人類什么資源及它為什么一直哭泣。學生結合本單元話題與詞匯,以小組為單位,繪制思維導圖。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立足文本,對本單元的主題The Environment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把各部分零散的單詞和短語串聯成一條情境鏈,使學生更好地復習與主題相關的單詞與短語。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有小組從地球哭泣這個情境出發,將地球已有的資源,它所遇到的問題,它哭泣的原因和解決措施繪制了出來。在此情境中,學生復習了與環境這一話題相關的單元詞匯和詞組,并運用詞匯描述相關事物、特征和說明概念。同時,學生在繪制過程中更深一步地領會到人類生存、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通過提問“地球為什么流血”來引導學生利用所學語法知識進行鞏固。語法知識是“形式—意義—使用”的統一體,與詞匯和語篇知識緊密相連。本單元的語法是非謂語動詞中的動詞ing形式。因此,教師在第二個情境鏈中選擇了The bleeding earth(流血的地球)這一話題,口頭激活了重點語法句型,并與個別、全體學生進行對話,要求學生在對話中盡量運用本單元的動詞ing形式,從而對本單元的語法知識進行復習。
在口頭討論了地球為什么流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后,可進一步提出問題,讓學生談論如何阻止地球流血。學生分別從減少空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控制沙漠化等角度發表觀點。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要求學生盡量使用本單元語法。
T:How to prevent theearth bleeding?
S:Apparently the huge flood of rubbish will polluteour environment,making the air quality worse and thewater dirty.Asa result of this,rubbish will do harm to our health.Using new technology,we can make sure that factoriesare green and clean.Also,for better administration,more laws in regard to rubbish should bemade.
余文森和劉冬巖(2012)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提出在鮮活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發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所以,可在設置最后一個情境鏈時,利用學生已有認知和生活經驗,以“南京開展垃圾分類”這一話題譜寫一曲地球之歌。在給出寫作任務之前,教師先向學生展示兩張照片,照片內容是校園中為推廣垃圾分類而配備的垃圾桶。這一話題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激發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作文題目如下:
2017年,南京被列入全國首批46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求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在實行垃圾分類的過程中,南京市政府就如何處理垃圾問題向南京市高中生征文。請你以Saving Our City為題,寫一篇120詞左右的短文。
提示:
1.城市垃圾的危害:(1)污染環境;(2)危害健康。
2.處理垃圾的措施:(1)垃圾分類,如報紙、玻璃等的再利用;(2)有害垃圾和廢水的處理;(3)制定法律。
3.你的觀點。
在此作文題目呈現后,筆者與學生一起探討了寫作的結構和內容(見下圖)。然后,學生獨立寫作。在學生完成寫作后,由教師進行批改,并分析了學生的作文情況。

本班共有49名學生,最高分為13分,最低分為8分(滿分15分),由于在前兩個情境鏈中學生已經對本單元的主題、詞匯知識、語篇知識和語法知識進行了充分復習,所以作文均分達到了11.1分,較為理想。通過分析數據發現,學生作文中的問題集中在冠詞和限定詞使用錯誤,詞性錯誤,搭配、習語和短語錯誤,以及名詞、動詞使用不當等方面。在課堂上,教師挑選一篇8分的作文,先讓學生分小組欣賞、評析、批判和修改;再讓學生組內互改作文。自主寫作和合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生更樂于分享學習資源和學習經驗。
創造情境鏈,把多個相關聯的情境組成系列情境,既為學生的語言學習提供了意義語境,又有機滲透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可以設置主題情境和鏈式情境,增強復習課的趣味性,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本堂課從Earth Song這一主題情境出發,串聯了the crying earth,the bleeding earth和saving our city三大生動的情境,并在這些相關聯的情境中設計了相關復習內容,把本單元的重點單詞、詞組、句型、語法有機串聯起來,同時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讓整個復習活動內容連貫。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和表達課文意義,增強了文化意識,認識到了保護地球的重要性。由此可見,教師將鏈式情境更多地運用到高中英語單元復習課中,能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