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強調高校要通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大學生創業,使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得到提升。高職學校普遍響應國家號紹,積極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采取針對性的策略予以解決。
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雖然政府出臺了許多支持和服務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還不夠系統,致使政策落實有偏差。首先,創業信息資源種類和內容很多,不夠系統,學生能掌握的資源往往非常貧乏,使用困難;第二,雖然政府出臺的促進學生創業的政策很多,但配套政策不夠,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業的支持措施也不多。
當前,社會對大學生創業認可度不高,認為大學畢業生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行,自主創業是下策。同樣,高職院校也只重視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忽視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1.2.1 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水平不夠
對學生進行創業能力的培養,就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體系,從方便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出發,要求教學管理具有彈性和靈活性。例如,每學年劃分為多個靈活的時間段,學制改為完全學分制,班級改為非固定的教學班,大量增加選修課,實訓室全天候開放,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等。要滿足這些要求,必須改變高職院校原有的教學管理體制,導致管理的工作量和難度增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等,學校管理層的阻力很大。
1.2.2 高職院校缺乏系統的創業課程體系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人才培養方案中基本沒有考慮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課程體系更是無從談起。一般通過開設創業選修課、邀請行業企業專家講座,組織創業比賽等獲取創業知識,導致創業教育邊緣化[1]。
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需要配備實踐經驗豐富和有較強創業素質和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然而,大部分高職院校師資相當薄弱,沒有創業教育的專職教師,基本上是政工干部、輔導員及思想教育工作者來承擔相應的教學工作,這些教師多數沒有經過創業培訓,缺少創業教育的實踐能力和意識,難以真正滿足學生的創業需要[2]。
成功的創業要求創業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綜合素質較低。首先,大部分學生對創業教育認識不夠,認為在校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畢業后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可以了,這種思想極大的抑制了學生創業能力的發展。第二,高職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相對于本科生要弱一些,導致自信心和進取心不足,不敢創業,即使心中有絕佳的創意,也容易自我否定。
政府、學校和學生自身都會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為了將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落到實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適合高校培養學生創業的政策,普及創業教育、加強創業培訓、提供工商登記和銀行開戶便利、落實銀行貸款和財政貼息、給予創業經營場所租金補貼、加強創業公共服務稅收優惠等多方面的綜合政策,給更多的高職院校學生創造一個有利的創業環境。政府應加強政策宣傳,建設一個完善的創業后續服務機制,并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正面引導宣傳,在社會上形成以“創業為榮”、“學而優則創”的社會氛圍,增強社會對創業的認同感。
高職院校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做到職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并重,樹立創業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形成濃厚的創業意識和積極性;要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提供方便,使教學具有彈性和靈活性;要開發創業課程,并融入教學;要不斷豐富創業教育形式,開展創業實踐活動,并給予學生指導和支持等,使學生的創業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實現所期望的價值。
高職院校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將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實際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高職院校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可以一方面組織教師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掛職鍛煉等內部培養方式,組建專業創業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采取外部引進的方式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創業成功人士來學校擔任兼職創業指導老師,形成專兼結合、高質量的創業指導師資隊伍[3]。
高職院校要正確認識新時代的學生特點,因材施教,設計適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其創業能力。第一,高職院校可以大力宣傳自主創業成功案例,邀請創業成功人士為學生舉行創業講座,組織學生參觀創業型企業等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業精神,增強學生創業信心和創業熱情;第二,高職院校通過組織主題班會和研討會,開設創業選修課、舉辦創業大賽、組建創業社團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組織等能力;第三,高職院校開辦創業模擬公司,學生通過“資金自籌、場地自選、模式自定”的方式,按照公司經營所需一切流程和手續來開辦模擬公司,為將來走上創業之路獲得初步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