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敏 丁 一 劉東明 陳建國 韓 麗 沈瑤琴 丁明星
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武漢430070
獸醫學(動物醫學)專業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實踐教學對于鞏固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操作技能,以及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動物醫學專業畢業生獨立工作能力不強,學生臨床實踐不足,重理論輕實踐現象突出。這種差異導致我國動物醫學本科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差,分析與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社會對動物醫學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2]。針對華中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獸醫人才臨床實踐的短板,我們改革并應用“五舉措三平臺”特色臨床實踐教學模式以來,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在同行中獲得了較好反響,在獸醫實踐教育等相關領域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卓越獸醫人才臨床實踐教育是圍繞高水平臨床獸醫教育教學活動目的開展,且學生親身體驗和參與的實踐活動。通過分類探索實踐教學措施及統籌建設實踐資源平臺,打造“五舉措三平臺”臨床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最終實現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臨床實踐能力、縝密臨床思維能力,以及良好崗位勝任力的卓越獸醫臨床人才。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堅持分類探索,通過“競賽比武”“虛實結合”“科室輪轉”“PBL/CBL 教學”及“遞進綜合”評價等,探索實踐關鍵環節的多元化教學模式。
1)采取“競賽比武”促練促學促建的舉措。針對學生忽視實踐操作、實踐操作不規范的現狀,每年定期開展大學生臨床操作技能比賽,比賽內容包括兔胃切開術、病原菌檢查及禽的病理剖檢操作。通過賽前訓練和真實比賽全面檢驗了學生實踐能力,促進了實踐教學。課程組老師積極帶領學生參加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競賽,通過隊員選拔、集中訓練、帶隊比賽等,促進了學生開展臨床實踐的熱情,也提高了學生實操能力。
2)采取“虛實結合”實習實訓實操的舉措。針對學生實習難進現場、難動手的問題,采取“虛實結合”的實習實訓實操措施,實現臨床實習和沉浸式仿真訓練的有機結合。積極與國內領先的數字化教學公司——南京萊醫特公司合作,依托虛擬仿真(VR)和人機交互技術建立了獸醫外科手術學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通過模擬手術操作的流程和訓練環境,使學生獲得獸醫外科手術的生動直觀感性認識,極大提升了實踐教學效率。
為解決實踐基本操作練習時間短、次數少,實踐考核內容單一、社會對動物福利提要求高等問題,將模型演練、干式實訓實操、實驗動物實訓實操相結合,創建模型演練及動物實操兩位一體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3)采取“科室輪轉”臨床技能訓練的舉措。針對學生實踐接觸病例單一與臨床病例多樣存在的矛盾,建立臨床實踐學生輪訓輪轉流程。學生輪訓分為內科、外科、治療室、影像科,每一階段學生在每個科室實習2 周,考核合格后,學生進入下一個科室進行輪轉實習。
通過建立輪轉實習的流程、值班制度、住院患病動物交接制度、學生跟診職責、獨立接診考核等標準,對學生著裝要求和學生調休要求等進行了規定,確保科室輪轉的臨床技能培訓穩妥開展。
4)采取“PBL/CBL”臨床思維帶教的舉措。為解決學生處理臨床實際問題能力不足的缺陷,促進“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改變傳統的“教師示范,學生觀摩”實踐教學模式。項目組通過以教學動物醫院的臨床病例為基礎,采取問題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及病例為中心(casebased learning,CBL)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學生診療為主,教師確證為輔的流程,極大促進了學生主動對臨床知識和技術的探求與創新,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臨床實踐技能。
項目組老師積極建立和擴充案例庫,共收集病例圖片1 500 余張,整理病例資料8 400 余份,為開展基于臨床案例及問題的臨床思維訓練奠定了基礎。教師通過綜合病例討論和分析,強化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
5)采取“遞進綜合”臨床評價反饋的舉措。為了解和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跟蹤評價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在考試內容的設計上不只是考核單一學科的內容,而是將各個學科內容進行深度整合,考核學生的整體能力,考核的結果是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而不是僅僅考慮總結性評價的結果。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根據反饋結果進行相應調整,建立形成綜合的臨床評價閉環。
通過完善評價反饋過程,建立一體化、同質化、標準化和遞進式考核體系,固化獸醫學生的臨床崗位能力,相互協同,相互補充,相互關聯,全程貫通了獸醫臨床實踐教育,為卓越獸醫人才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
系統優化臨床教學內容體系,以編寫新形態教材與建設MOOC 課程為基礎,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及案例設計,建立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統籌推進3 個教學資源平臺建設。
1)編寫新形態教材及建設MOOC 課程。我們聯合國內包括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共計13 所全國知名農業院校專家學者,在出版“十三五”規劃教材《獸醫外科學》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該課程的數字化新形態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為拓展和充實獸醫實踐教學內容,課程團隊整合教學資源,收集大量臨床案例,創建精品獸醫外科學數字課程。該課程在2010年及2013年分別提升為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8年建設成為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MOOC),并在愛課程網平臺向社會開放,現已開出5 輪MOOC,并已開設校內SPOC 課堂3 個,選課人數近萬人。同時,課程團隊通過MOOC 及“雨課堂”等信息技術,實現病例先導研究性學習、典型病例分析及外科操作技能強化訓練等,極大提升了學習者創新學習能力和臨床工作能力。
2)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及案例設計。鼓勵獸醫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引導獸醫學生將案例撰寫納入畢業論文寫作,畢業時以案例作為答辯材料。通過案例撰寫,強化臨床實踐能力,促進了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
3)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依托動物醫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配合臨床獸醫相關課程,建設臨床實驗教學平臺。引導平臺開設的驗證性實驗向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創新性實驗拓展。充實平臺帶教隊伍,對青年教師制訂個性化培養方案。目前,臨床教師中有2 人分別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堪薩斯州立大學獲得執業獸醫博士,5 人在美國、澳大利亞等知名大學或研究所做過訪問學者;多人次參加世界性學術會議,進行過學術交流。
整合、完善臨床操作要點,搭建現代化臨床技能訓練內容。訓練內容由基本技能培訓、器官系統技能培訓、綜合技能培訓遞進,由底端技能向有生命的動物頭頸部手術、腹部手術、消化系統手術、泌尿生殖系統手術等擴展,已建立基本技能訓練、眼科、骨科等專科訓練等基本及綜合臨床技能實操項目15 個。
通過制定、實施和出臺臨床實習規范、卓越獸醫人才科室輪轉規定等完善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加強教師隊伍和教學資源建設,充分發揮教、學、管、研多方積極性,為實踐育人提供全面保障。
實施卓越獸醫人才臨床實踐教學綜合改革以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受益4 屆學生近千余人;在開展的模型演練及實操等實踐教學活動中,每年學生參與人數近200 人次。建成并運行MOOC 共計5 輪,參加學生萬余人。
收集病例圖片1 500 余張,整理病例資料8 400 余份。教師積累了大量素材,開展PBL 和CBL 的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近4年來,課程組教師獲得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1 次,三等獎1次;獲校實踐教學管理獎1 次;獲校教學質量獎3次;獲全國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競賽優秀教師指導獎特等獎3 人次,一等獎3 人次,二等獎3 人次。團隊教師積極主持并承擔省級教改項目2 項,校院教研教改項目5 項,出版十三五規劃教材暨新形態教材1 部,建成并運行《獸醫外科手術學》MOOC。
經過卓越獸醫人才訓練的畢業生,以“專業技術能力優秀、臨床崗位勝任力強”獲得用人單位好評,多名學生在動物醫院就業并成長為院長或技術骨干,畢業生質量得到廣泛認可。近4年,學科技能競賽如火如荼開展,在全國性動物醫學專業技能競賽中,獲全國團體特等獎1 次,團體一等獎1 次,團體二等獎1 次,最佳組織院校獎2 次,尹伊婭同學獲“全國獸醫新星獎”1 次。學生主持SRF 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10 余項,部分結題優秀;以案例開展的畢業論文設計中,學生發表案例相關論文1 篇。曲燕燕同學主持參加的創業項目“寵物上門美容”獲華中農業大學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華中農業大學第九屆“神農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三等獎,華中農業大學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及“力源杯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各1 次。
2019年1月12日新疆石河子大學動物醫院、塔里木大學動物醫學院和西藏農牧大學部分獸醫臨床教師來華中農業大學進行了為期1 周的臨床診療及教學研討與經驗交流活動。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被多所高校借鑒,教改論文在《中國獸醫雜志》等獸醫權威刊物及全國獸醫外科同行會議作大會主題報告交流,在獸醫實踐教育中發揮了較好的引領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