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鵬
摘 要: 文章主要分析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研究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調適策略。要喚醒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樹立其自信心;走近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提高其適應能力;幫助農村單親家庭學生,讓其感受愛的溫暖;尊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維護其自尊心。
關鍵詞:農村單親家庭;心理健康;調適;成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1-0026-02
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長期未得到社會和研究者的重視,甚至處于忽視的狀態。近年來,一些社會問題與家庭問題有關,甚至和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很大關系。鑒于少數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少數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有時存在一些心理問題,為了促進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健康成長,筆者深入實際,調查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分析現狀,提出調適對策。
一、調查對象與調查方式方法
鑒于問題的地域性,筆者調查的對象以甘肅省華亭市西華初中三年級學生為主。采取的調查方式方法如下:(1)家庭走訪。根據統計確定調查對象,抽樣走訪家長,通過家訪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生活現狀進行了解。(2)個別談話。針對班級里表現相對良好的孩子進行個別談話,了解這些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心理變化。(3)現象總結。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中存在的共性現象進行觀察、總結。(4)心理測試。針對實際情況,抽樣進行適當心理測試。
二、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調查發現,部分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是太樂觀,存在一些心理問題,這些“心理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1)自閉癥傾向,不愿與人交流。有的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語言較少,不愿意與同學交流,甚至也不愿意向自己的家人傾訴心事。行動上也是獨來獨往,缺乏一種集體感,甚至對群體活動厭煩。(2)充滿孤單感,缺乏自信心。有的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缺乏自信心,總感覺自己不如人,甚至怨天尤人。(3)存在焦慮感。很多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由于家庭構成上的缺失,存在焦慮感。在實際生活中,親人極力想用物質滿足的方式彌補這種缺失,但顯然作用不大。(4)敏感,情緒易怒。有的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敏感,情緒易怒,總感覺別人有一種歧視性的眼光。他們往往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戒備心理,對別人的言行比較敏感。(5)充滿排斥感,學習動力不足。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學生的心理變得復雜且豐富,但又不易交流和釋放,缺乏傾訴對象,對他人充滿排斥感,厭學情緒逐漸增加,學習成績也就出現波動。
三、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健康調適策略
1.喚醒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樹立其自信心
父親或母親位置的長期缺席,使得未成年人在生活中失去性別角色的模仿對象,容易引起未成年人在性別角色認知方面產生一些偏差和性別移位,并產生自卑心理。要幫助學生克服這種心理,就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第一,喚醒農村單親家庭學生,讓他們融入自信的集體之中。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要讓他們生活在胸懷寬廣、自信心強的集體之中,培養他們遠大的志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第二,要引導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經常進行自我激勵,不斷對自己進行正面心理強化。要讓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樹立一種良好的習慣,就是學會堅持,學會自我鼓勵,學會對自己說“我堅強”“我很棒”“我能比雙親家庭同學更優秀”等自我鼓勵性的話。第三,教育農村單親家庭學生趨利避害,揚長補短。要讓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明白,不論是在學校學習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都要經常抓住機會展示自己的優勢和特長,主動彌補自己的不足,克服心理上的不平衡,樹立自信心,不斷追求進步。
2.走近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提高其適應能力
很多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缺乏適應能力,那么教師如何才能讓這些學生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呢?第一,要引導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對生活采取開放態度,處處替他人著想,切忌以自我為中心。要讓他們心胸坦蕩,善于接受別人,尊重他人,積極擁抱生活。第二,要引導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學習先進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如指導學生閱讀名人傳記,汲取人生動力,提高適應能力。第三,要引導農村單親家庭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要讓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學會平衡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
3.幫助農村單親家庭學生,讓其感受愛的溫暖
為了讓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要采取實際行動,讓他們感受到愛的溫暖。第一,學校要從學生入學第一天起,建立學生檔案,有針對性地關心和幫助。教師要及時了解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家庭狀況和面對的問題,并找到他們的需求點,在這個基礎上“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關心和幫助。第二,創造愛的機會,讓單親家庭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比如,學校可以邀請單親家庭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到學校,和孩子共同過生日;可以舉辦感恩講座,指導單親家庭孩子的父親或母親和孩子互動。第三,鼓勵農村單親家庭學生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同學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有利于增進感情,建立友誼。在集體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指責,多賞識,少批評,多指導,少諷刺。
4.尊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維護其自尊心
要教育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教師就要注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第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家庭成員的殘缺,往往使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感覺自卑,教師要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使其他同學正確對待這種情況,保護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自尊心。例如,有一位學生,在學校和同學打架,欺負同學,有較強的攻擊性,破壞班集體和諧的氣氛;在家里,與母親情緒對立,爺爺奶奶管不了。教師注重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在班級中處處維護其自尊心,通過榜樣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與學生談心,觸及心靈,但不要觸痛傷痕。父母單方或雙方離世、犯罪服刑、外出不歸等家庭變故,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程度不同的沖擊甚至傷害,容易使孩子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導致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存在一些問題。教師要真正了解這些學生所生活的環境,以及形成這種環境的各種原因,才能更好地進行教育。例如,有個學生基本素質不錯,學習潛力很大,但由于父母離世,變得不敢與人交流,對待學習也僅是完成老師的安排,缺乏自覺學習的興趣。筆者找到這個學生,與他談心,觸及他的內心,讓他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明白自己現在沒法改變所生活的環境,唯一能改變的是自己,從而激起他內心的那份學習熱情。
綜上所述,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單單是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是一個家庭教育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對這樣一個群體進行多方面的關注,深入調查,具體了解,分析問題,研究對策。要喚醒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樹立其自信心;走近農村單親家庭學生,提高其適應能力;幫助農村單親家庭學生,讓其感受愛的溫暖;尊重農村單親家庭學生,維護其自尊心。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建立立體教育網絡平臺,幫助這部分學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參考文獻:
[1]施建國,朱文英.讓“孤雁”不再孤單——農村初中單親家庭學生“孤雁”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2).
[2]薛曉紅.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問題、成因及調適對策[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05).
[3]馮克滿.做好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輔導的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04).
[4]秦荔荔.家校結合干預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調查與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05).
Exploration of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Adjustment Strategies of Students from Rural?Single-parent Families
Li Zhenpeng
(Xihua Junior Middle School, Huating, Gansu Province, Huating 7441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from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studies the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strategies of students from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from several aspects. It is necessary to wake up the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so as to establish their self-confidence; it is necessary to approach the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 it is necessary to help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so as to make them feel the warmness of love; it is necessary to respect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s so as to maintain their dignity.
Key words: rural single-parent family; mental health; adjustment;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