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單威
[摘 要] 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來華留學生逐年增多。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分析、文獻法與歸納法,基于認知視角,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進行研究,總結學生在動機和學習策略選擇上的差異,分析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影響因素。旨在通過比較發現特點,提出激發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與培養其漢語學習策略的相關建議,進而提高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對外漢語教學推廣。
[關鍵詞] 認知視角;漢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2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0) 01-0088-03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來中國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不斷增加。漢語的推廣程度,體現了中國現有的國際影響力和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根據了解,初級階段的留學生與高級階段的留學生數量存在一定的差距,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人數有所減少,這無不與他們的學習動機密切相關。
認知心理學是以人類心理現象中的認識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強調人自身已經擁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于其自身行為以及心理活動的作用。在認知視角下,學習者是語言學習的主體,動機是極為重要的個體因素之一。如果在教學中一味地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生個體因素的作用的話,就很難調動漢語學習者的積極性,繼而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在認知視角下,人是信息加工的核心,是學習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習策略包括心理過程和具體行為兩個方面,它是由心理和行為活動兩部分組成,而這些則與整個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有關。因為漢語學習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所以教學中應該研究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從研究教師如何教逐漸轉移到研究學生如何學。
一 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綜述
(一)學習動機
50 年代末R.Gardner和V.Lambert創造了第二語言學習動機理論模式。主要列舉兩類學習動機,第一類為融合型動機。這類動機反映了學習者的內部需求,前提條件是可以認同學習者自身學習的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所以由于融合型動機繼而學習一門語言是學習者自身內在需求的體現。比如,如果留學生重視漢語,希望用漢語和不同國家的人溝通,希望把漢語當作自己理解中國人的工具,了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內涵,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屬于融合型動機。
第二類為工具型動機,就是學習者把語言學習作為獲得工作機會,在工作中用于交流的工具。比如說,留學生希望通過學習漢語得到更多更好職業發展的機會,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屬于工具型動機。
兩種動機相比較,在融合型動機的基礎下學習更容易獲得成功。然而動機是在不同學習和生活階段中一個比較復雜的多層次體系,所以在漢語教學中應該平衡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進行合理配合,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語言學習組合。
(二)學習策略
1987年Chamot對學習策略進行的定義是學生采用的技巧、方法或直接可以的行動,其目的是提高學習效果,進一步優化學習過程,進而加強語言知識的記憶。從他的研究成果上來看,主要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在建構主義的理論中,學生是個體重構知識經驗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應當以人為本,教育和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使學生把自己作為中心進行學習,讓學生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最終提高學習的效果。
二 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分析
(一)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
對本校留學生進行訪談調查,其中初級階段留學生的學習動機表明:第一,對漢語教師的評估較好,證明我校漢語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第二,最主要的幾項學習動機分為別:學習漢語的興趣、學習漢語的愿望、優越的語言環境、對漢語課程的認同。第三,學習漢語的工具型與融入性動機都較強,以漢語作為重要交流工具的留學生占大多數,是否希望繼續深造或留在中國融入社會的情況因人而異。第四,家庭原因對大部分初級階段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力不大。第五,使用漢語中初級階段留學生的焦慮度比較高。
根據訪談調查表明,對初級階段留學生來說,在影響策略的各種動機的類型之中,成就型動機對學習策略的影響是最大的,其次是融入性動機和內部動機。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內部型的動機很強,但是外部型的動機很弱。他們的內部型的動機高于中級和高級階段的留學生。社會策略是所有漢語學習者最常用的學習策略,在影響學習動機的學習策略的各種類型中,情感策略對初級階段留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最大,其次是社會策略,他們使用認知策略較少,受到外部動機的影響很大。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在與人溝通時很擔心出現錯誤,所以運用社會型策略和外部型策略比較少。
(二)影響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因素分析
1 內部因素分析
訪談調查結果表明,影響初級階段留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的內部因素主要有:學習時間、國籍、性別幾個方面。
第一,初級階段留學生會因為學習時間長短不一致而存在明顯的差異,學習時間低于一年的留學生的學習動機會更強。而且對漢語的興趣、對教師的評估、對親屬的反饋也會更好。第二,國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影響。比如亞洲留學生的語言背景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學習漢語的愿望會更加強烈。而非亞洲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態度會更加明顯。第三,在性別上來講,也有一定的影響。在訪談調查中,女生的學習動機要略強于男生,同時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男生會比較偏重于對今后考取漢語水平等級證書和工作的期待。
2 外部因素分析
(1)家庭原因
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對一些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的影響比較大,特別是一些華裔的學生,其中一部分是父母做主選擇來到中國留學,學習漢語以及中國文化。某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會對留學生學習漢語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一些父母較為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支持并鼓勵孩子自主選擇國家和學校進行學習。
(2)社會原因
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水平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充分說明了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漢語的跨文化人才需求會進一步加大。同時中國幾千年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也吸引了大量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漢語水平等級證書在某些初級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中占了極大比重,可以獲得證書將是其在今后工作中較為重要的敲門磚。對工作的需要和對繼續深造學習的愿望,也使一些留學生選擇來中國學習漢語。
(3)課堂原因
在課堂上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教師方面,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性格以及良好的師生關系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尤其是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肯定性的評價以及行之有效的反饋,都會較強地增加學生的外部學習動機。在教材方面,一本教材的好壞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造成影響,特別是初次接觸漢語的初級階段留學生。如果教材偏難,或者教材中的實用性內容較少,會嚴重影響到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因而在選取教材時要注重教材的各個方面標準。在學生方面,班級的學生群體會直接影響到整體的學習環境,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對中國社會的好奇心較強,個人的學習動機會很容易受到他人行為習慣的影響。
(三)激發初級階段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
在國內外的眾多研究中,Dornyei和Csizer提出的“激發學生外語學習動機的十項策略”值得我們借鑒: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創造一個愉悅、輕松的課堂氛圍;布置適當的學習任務;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信心;使課堂語言學習生動有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習活動個性化;提高學生的目標意識;讓學生熟悉目的語的文化。
在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方面,首先,如果想學好漢語,必須把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結合起來。初級階段的留學生隨著在中國生活時間的增長,會在人際交往中獲得一定的滿足感,這有利于將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由此可見,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習中,尤其是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可能會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和對學習漢語產生和焦慮感和壓力,但是在這方面也并不一定是壞處。如果可以正確地面對,繼而調整學習策略,則可以更加努力地進行學習。但如果學生將挫敗感歸結于客觀環境和條件,沒有認清個人方面的問題時,就會造成學習動機的消減。留學生應該準確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自身水平并進行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在初級階段留學生的任課教師方面,教師個人的能力和素質也極大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作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是基本的要求,必須具備過硬的教學法知識和較高的漢語水平。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樹立權威,引導并鼓勵初級階段留學生在學習漢語中的積極性。漢語教師自身應該在多方面對提高綜合素質進行努力,與時俱進,不斷地豐富自身和充實自己;學校也要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機會,讓任課教師可以參加學術前沿的會議、進修以及培訓。學校教師之間也要注意溝通交流,互相促進,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在初級階段留學生課堂教學方面,首先要重視課堂氛圍,積極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這樣可以減少初級階段留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畏難情緒和緊張心理。大部分來中國學習的留學生已經成年,所以教師應該處理好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多鼓勵,少批評。情感因素是影響初級階段留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正面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習策略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的夸獎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努力學習漢語。教師的期望和鼓勵會對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正向發展下,學生的學習行為會與教師的期望值更加接近。而且在教學中,應該多設計實用性的,讓初級階段留學生感興趣的學習任務,這樣也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導向正確的學習策略。其次,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視聽說共同的協調下學生的漢語水平會提高得更快。所以任課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使教學更加多樣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提高學習效果。最后,進行一定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一方面可以鞏固上課時學習的漢語,另一方面可以給學生更多語言實踐的機會。所以可以設計較為豐富、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培養初級階段留學生的漢語學習策略
初級階段留學生的學習策略培養,要因人而異。因為并不是同樣的學習策略可以適用于所有的學生,對某些學生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可能對另外一些學生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有側重點的將各種學習方面的策略對學生進行示范和教育,引導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從自身出發進行選擇。根據訪談調查發現,初級階段的留學生會使用到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會策略這幾種策略類型,但認知策略的使用率并不高。所以初級班的任課教師可以更多地鼓勵和要求學生使用認知策略,比如默寫生詞、背誦課文、做課堂筆記、課后進行預習復習等等。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使他們可以意識到預習、復習和閱讀漢語對課堂學習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的是教師與學生在上課時與上課后的溝通交流,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教師應該更多地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因為對初級階段尤其是剛來到中國的留學生而言,可能還有很多不習慣或難以適應的地方。
通過研究了解到,在漢語非母語的漢語學習者中,工具型的學習動機占了大部分,高于融入型的學習動機。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強化這些優勢條件,使更多的留學生了解漢語,讓融入型動機的漢語學習者進一步增加。通過對非漢語學習者的分析,我們了解到還存在很多負面的動機,其中漢語難學的影響非常大,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一部分初級階段的留學生繼續深造的想法和動力。不同的漢語學習者的外部動機、內部動機、融入型動機、工具型動機都是不盡相同和不停變化的,他們使用情感策略、社會策略、認知策略的頻率也存在著變化。所以我們應該采取一系列合適的方法,進一步改善教學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繼續推廣研究成果,提高漢語對學習者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O'Malley,J.M. & Chamot'A.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Gardner,R.C. & P.D Mac Intyer, A students construction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Part II: affective ? variables[J]. Language Learning,1993.
[3]徐子亮.漢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習主體差異[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5]徐子亮.外國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認知心理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1999(4).
[6]江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1).
(責任編輯: 王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