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亮 趙紅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下,一些信貸消費不斷涌現,不良的校園貸也出現在了大學校園中,導致一些大學生上當受騙。不良校園貸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必須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措施來提高大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高校;不良校園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要適應新常態,“新常態”意味著不同于以往的經濟模式,從高速增長轉為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在新經濟常態下信貸消費成為一種比較流行的消費形式,校園貸也應運而生。校園貸主要針對學生群體,學生群體消費力度大、防范能力差,就很容易被不良校園貸誘導而陷身其中,進而造成重大不良后果。
一、不良校園貸的危害
第一,不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消費觀是人們對消費的看法和觀念,一些大學生形成了不良的消費心理,比如: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這種消費心理驅動下的大學生會有著不切實際的虛榮心,他們以買奢侈品、高消費為傲,相互攀比導致消費金額龐大,一些不良的消費心理消費觀念導致了一些大學生走上校園貸的不歸之路。不良的校園貸本身就是一種不合法的存在,它的高利息是一般大學生負擔不起的,進而導致了很多悲劇。
第二,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包括心理和身體的健康成長,然而不良校園貸的出現將一些大學生拉入深淵。不良校園貸會導致大學生債臺高筑,大學生根本沒有償還能力,而貸款平臺就會用暴力和非法手段逼迫大學生還債,有的大學生被逼的沒有辦法會去偷竊、借錢,甚至接受貸款平臺非法的要求通過拍攝非法照片和視頻進行抵債,更有甚者因為償還不起債務而自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國家強大的人才保障,而不良校園貸的出現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加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二、不良校園貸盛行的原因
第一,大學生消費觀不成熟,辨別能力差。高中階段多以學習為主,對學生正確消費觀、提高辨別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比較缺乏,導致很多大學生沒有形成成熟的消費觀念。一些大學生以追求名牌、買奢侈品為傲,把追逐潮流作為必做功課,超高額的消費遠遠超出大學生的經濟實力,由此被不良校園貸趁機而入。再加上有些大學生辨別能力差,容易被不良校園貸的虛假宣傳語蒙騙,結果既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又欠下高額債務。
第二,學生家長沒有盡到教育和關心的責任。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上了大學就應該放手,此放手非彼放手,真正的放手是鍛煉大學生的自理能力、學習能力、自制能力、社交能力等技能的學習,而不是讓孩子胡作非為。家長應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的教育,這是始終不能放手的事情。由于一些家長的過度放手,導致大學生的自由空間太大,進而掉入不良校園貸的陷阱。
三、經濟新常態下高校應對不良校園貸的措施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三觀。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認識會推進實踐的進程,錯誤的認識會阻礙實踐的腳步進而導致實踐的失敗。大學生三觀不穩,思想意識薄弱,很容易被多元的社會思潮、文化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導致不良思想的形成,進而導致大學生出現不良的行為。校園貸就是利用部分大學生思想觀念不成熟、防范意識差和攀比心理的漏洞將大學生拉入騙局。所以,高校應該通過思政課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和增強防范意識是杜絕不良校園貸此類騙局發生的根本。
第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大學生辨別能力。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了千家萬戶,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互聯網十分熟悉,互聯網經濟更是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方式和消費心理。大學生的金融知識相對缺乏,并且安全意識和辨別能力都比較差,很容易上當受騙。以不良校園貸為代表的校園騙局屢見不鮮,大學生還是難辨真假,受虛榮心和僥幸心理的驅使掉入陷阱。高校針對這種情況,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基本金融知識、安全意識的培訓。通過邀請相關金融部門或者公安部門在大學開展金融知識和安全知識的教育講座,高校內部也要定期開展提高防范意識、安全意識的活動加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
第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凝練和高度概括,是對全國人民的期望和要求。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使大學生懂得要熱愛國家、熱愛社會還要熱愛自己,使大學生知道做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違法的,幫助大學生形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素質。正確的消費觀也是能夠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行強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個人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通過塑造這些素質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結束語:
大學生是國家培養的人才,是祖國的未來,大學生的命運關乎國家的命運,大學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者,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前途。然而不良校園貸的出現影響了一部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對大學生產生了不利影響。高校作為孕育人才的主要場所必須采取措施阻止此類騙局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必須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教育減少上當受騙的大學生的數量。大學生的命運關乎國家的發展,所以必須對大學生加強保護。
參考文獻:
[1]孫臨花.大學生“校園貸”的危害及治理機制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9,31(04):112-115.
[2]程如平.新經濟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管理[J].市場周刊,2019(08):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