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慧
摘 要: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燦爛歷程中形成了諸多優秀傳統文化的沉淀,涌現了難以計數的經典著作。隨著現代社會外來文化的不斷交流和融合,人們日常生活中對國學經典的關注日益降低,根據新課程標準改革深入推進,小學語文在經典頌讀方面有了更上一層樓的要求,筆者將結合經典頌讀在小學階段的價值分析、現狀問題、改善策略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經典頌讀;語文;改善策略
通過讓小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經典國學著作的頌讀,能夠促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吸收和理解,了解文化內涵,夯實學習基礎,雖然現階段小學生已開始進行經典頌讀課程,但存在了部分問題,需要小學教師針對現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一、小學生經典頌讀的價值分析
1.進行傳統經典的頌讀能夠有效滲透中華傳統美德和思想文化品格。
例如誠信、忠孝、友善、堅韌這種優秀的品格都在經典著作中有所體現,頌讀經典著作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習高尚品質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質。
2.進行傳統經典的頌讀能夠啟發學生體會中華文化的優美韻律。
我國經典著作包羅萬象,詩詞歌賦行云流水,讀起來朗朗上口,學生經過長期反復頌讀可以優化朗誦表現和朗誦情感,豐富學生的語文人文素養。
3.進行傳統經典的頌讀能夠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
初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體系,經典著作中豐富的場景描述和情景描繪也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啟發學生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將傳統文化一代又一代傳承發展。
二、小學階段經典頌讀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標準在小學語文科目中的改革逐步落地實施,現階段我國小學教育乃至學前教育階段中已開始全面普及國學經典教育,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大學》、《唐詩三百首》等,此外,在之后的初中和高中學習階段,語文教學內容中也增加了對傳統經典文化和文言文知識學習的比重,這反映了當代教育理念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為小學語文經典文化教學的下一步開展指明了思路。
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文化交流融合以及家庭智能設備的普及等因素,現階段小學生語文經典著作頌讀教育存在著流于形式、學生參與度和興趣度不高、頌讀活動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結于以下幾點:
1.頌讀教育流于形式、脫離本質。
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經典頌讀教育活動的現實意義,僅僅把它當做一項例行工作去開展,僅僅讓學生對簡短、容易理解、耳熟能詳的古詩文進行機械頌讀和記憶,忽略更有學習價值的國學經典著作,本末倒置,降低了這種教育的實效。
2.頌讀時間不夠,教學實踐不固定。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很難掌握教材教育和頌讀經典活動之間的平衡,頌讀時間很容易被課堂容量侵占,頌讀不規律,時間不固定。加上小學生自律能力尚待提高,沒有利用課外時間形成經典著作教育第二課堂,難以形成良好運轉的頌讀教育體系。
3.語言環境導致經典著作晦澀,學生難以理解。小學生知識儲備水平較差,而國學經典比較晦澀,在頌讀和理解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障礙,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自然導致了頌讀參與度和興趣的下降。
三、小學語文經典頌讀教育改善策略
1.轉變頌讀教學理念,是改善教學落實的先決條件。
小學語文教師要首先認識到頌讀經典著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策略,深化自己對于經典著作的理解和專業知識的擴展,把經典著作掰開揉碎,用學生能接受的語言講解出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2.完善頌讀教學機制,是改善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頌讀教學時間,使之規律化、常態化,讓學生養成按時頌讀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選擇適當的經典著作當做課外興趣作業布置給學生,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頌讀學習,開發第二課堂,保障頌讀時間。
3.豐富頌讀教學手段,是改善教學實效的主要途徑。
小學生心理和智力尚處在發育階段,如果教師一昧以機械頌讀和背誦作為主要內容,就無法獲得學生的青睞。故教師要豐富教學技能和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運用。
例如,在進行《孟母三遷》這個典故的學習時,教師可以結合孟母為孩子的付出,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關懷,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深化學生對典故的理解和對父母的感恩之心。語文教師還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詩句,比如,在寒暑假結束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作為開場白;在進行公開課時把其它老師介紹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把古典文化滲透課堂的方方面面。
四、結語
加強小學生的經典頌讀是當前課程改革的大方向,在傳承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和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故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直面現今頌讀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改善經典頌讀教學質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如何將國學經典源遠流長地傳承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蘇紅英.(2017).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價值[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5.
[2]柏宜枝.(2016).小學語文經典誦讀價值分析[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198-198.
注: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古詩詞經典誦讀之校本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編號(JXKT_XW_05-106)的課題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