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二妮 朱 煉 蔡璐遙
1.深圳市康寧醫院情感障礙科,廣東深圳 518120;2.深圳市康寧醫院醫務科,廣東深圳 518120
難治性抑郁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類疾病,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比例高。患者常表現為持續性情緒低落、興趣下降、伴睡眠節律紊亂,10%~15%的患者出現自殺傾向,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1]。難治性抑郁癥對傳統單胺機制抗抑郁藥物不敏感,治療效果不佳,且常規抗抑郁藥物會破壞患者的生物節律,導致患者睡眠不佳、出現體重變化,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2-3]。阿戈美拉汀(Agomelatine)是一種非單胺能機制的抗抑郁藥,具有調節生物節律紊亂的作用[4]。文拉法辛是一種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傳統單胺能機制抗抑郁藥及阿戈美拉汀不同,文拉法辛的藥效和藥代動力學特征及精神藥理學特征獨特,已成為抗抑郁藥研究的熱點[5-6]。本研究選取深圳市康寧醫院情感障礙科收治的82 例難治性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劑量文拉法辛與阿戈美拉汀聯合應用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旨在指導臨床,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深圳市康寧醫院情感障礙科收治的82 例難治性抑郁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頒布的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關于難治性抑郁癥的診斷標準[7];②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分≥18 分; ③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器質性精神障礙、癲癇、認知障礙患者;②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④存在嚴重心、腦血管及其他系統功能障礙、難以耐受治療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分組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1 例。觀察組中,男15 例,女26 例;年齡26~61 歲,平均(41.81±4.28)歲;病程8 個月~7年,平均(3.89±1.27)年。對照組中,男14 例,女27 例;年齡23~60 歲,平均(40.32±4.17)歲;病程7 個月~6年,平均(4.11±1.3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
治療前,兩組患者均進行1 周藥物清洗,停用之前服用的抗抑郁藥物。藥物清洗期結束后,均服用阿戈美拉汀片(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號150702,規格:25 mg×14 片),用藥方式:口服,劑量:1片/次,1 次/d,晨間頓服。
兩組患者均服用鹽酸文拉法辛緩釋膠囊[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愛爾蘭)(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分裝),批號B14201170744,規格:75 mg×14 片],用藥方式:口服。對照組患者的用藥劑量:起始75 mg/d,根據患的療效,可增加至100~150 mg/d;觀察組患者的用藥劑量:起始150 mg/d,治療1 周后根據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在患者可耐受范圍內增加至225~300 mg/d,治療5 周后在原有劑量上減半,維持藥物劑量≤150mg/d,繼續治療1 周。
兩組患者均行7 周治療后評價療效。
①比較兩組患者療效; ③比較兩組患者頭痛、心悸、頭暈、惡心、嗜睡、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率。
療效評價標準: 根據患者的HAMD 評分減分率及抑郁癥狀、體征變化情況評價療效。HAMD 評分減分率=(初次評分-末次評分)/初次評分×100%。痊愈:患者的HAMD 評分減分率>75%,基本沒有抑郁癥狀、體征,停止用藥后病情無復發;顯效:50%<HAMD評分減分率≤75%,患者的抑郁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25%<HAMD 評分減分率≤50%,患者的抑郁癥狀、體征有所改善; 無效: 患者的HAMD 評分減分率≤25%,抑郁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8]。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65.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64%,與對照組的12.2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研究表明,去甲腎上腺素和五-羥色胺分泌及受體功能異常是抑郁癥的重要發病機制[9]。因此,外源性補充5-羥色胺及去甲腎上腺素,能夠有效治療抑郁癥。部分患者通過多種常規抗抑郁藥物足量、全程治療,效果改善不明顯,稱為難治性抑郁癥[10]。臨床對難治性抑郁癥的定義并不明確,是針對治療抑郁癥的結果提出的,指患者經過系統治療,但未獲得滿意療效。目前難治性抑郁癥在抑郁癥患者中的比例高達30%以上,成為臨床的嚴重考驗。近年來難治性抑郁癥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的比較[n(%)]
阿戈美拉汀是褪黑激素萘類衍生物,是一種褪黑激素MT1、MT2 受體激動劑,及5-羥色胺受體5-HT2C拮抗劑。通過褪黑激素MT1、MT2 受體激動劑的作用,AGM 能夠影響褪黑激素信號通路,同步化生物節律,緩解抑郁癥患者生物節律紊亂帶來的睡眠困擾[11]。還能夠通過阻斷5-HT2C受體與5-羥色胺的結合,能夠增強中樞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神經傳遞,提高治療效果。兩種藥理作用協同,能夠改善患者睡眠結構,減少抑郁癥引起的夜間睡眠不足、白天困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文拉法辛是近年來我國研究的新型抗抑郁藥,與傳統抗抑郁藥抑制5-羥色胺受體的藥理機制不同,文拉法辛能夠抑制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從而增加突觸間隙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增強激素作用,實現抗抑郁目的[12-14]。不同劑量的文拉法辛進入機體后對突觸前膜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能力的抑制作用不同,導致發揮的藥理作用不同,且加大文拉法辛使用劑量后是否加重機體不良反應也存在爭議。本研究結果提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65.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鄧越峰[15]比較了不同劑量文拉法辛與阿戈美拉汀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效果,認為患者采用150~300 mg/d文拉法辛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75~150 mg/d,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文拉法辛劑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突觸前膜對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能力,增強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作用水平,提高療效。同時本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頭痛、心悸、頭暈、惡心、嗜睡、便秘等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64%,與對照組的12.2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150~300 mg/d 文拉法辛治療時,不會增加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的風險,治療安全性較高,在服藥過程中需要注意到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時減量。
綜上所述,根據患者的治療情況,在治療過程中將文拉法辛劑量控制在150~300 mg/d 范圍,并盡量增加劑量,聯合阿戈美拉汀治療難治性抑郁癥,效果顯著,且不增加藥物的良反應風險,治療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