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及其啟示

2020-02-20 10:18:43
云南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環境生態

秦 琳

語言生態學表明,語言生態幫助人們揭示生活的故事,發現生活的問題,探尋新的生活故事。通過積極的話語分析,語言生態學開啟了對自然、詩歌、環境和世界各地傳統語言方式的各種研究。①Stibbe,Arran (2015) Ecolinguistics:language,ecology and the stories we live by.London:Routledge.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留下專門的語言學著作,但他們憑借對語言的特殊洞察力,寫下諸多關于語言問題的精辟見解,蘊含著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建設語言生態環境對當前清除形式主義語言與語言霸權、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廉政環境、加強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語言生態環境概念辨析

語言生態環境是語言生態學(又稱生態語言學)衍生而來的子概念。因此,首先要研究語言生態和語言生態學的含義、來源等,以此全面界定語言生態環境的概念。生態一詞最早由赫克爾于19世紀60年代提出,環境一詞由蘇格蘭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首次使用并沿用至今,而語言生態環境的概念相對于生態、環境來說,研究和使用的時間并不長。

(一)語言生態概念

美國學者豪根于1972年提出“語言生態”概念,即“研究任何特定語言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將語言環境與生物生態環境作隱喻類比。此后,“語言生態”的隱喻開始為語言研究者接受。②范俊軍:《生態語言學研究述評》,《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2期。“語言生態”的概念進入學界的視線是以隱喻方式言說的。正如范俊軍所說:殺戮珍稀動物,砍伐珍貴樹種,毀壞古代文物,都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或法律的懲罰。但是,對須臾不離的語言遭受侵蝕,語言滅絕以及語言生態的惡化,卻沒有同樣的憂慮和關注。①范俊軍:《我國語言生態危機的若干問題》,《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能夠喚起學界的廣泛關注,是基于“語言生態”的隱喻成為了學界理解“語言生態”概念的特征之一。人們關注語言的生態就像關心自然的生態一樣,從而保護生態語言成為必然趨勢。各種各樣的語言構成了生態語言。“生態語言”是指適應人類共同體的生態生存與交往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與人類生存生活環境共融共生,積極促進人類交往實踐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語言。②譚培文、秦琳:《列寧的語言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6期。而“語言生態”是指特定語言與所在族群、社會、文化及地理環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存發展狀態。③范俊軍:《我國語言生態危機的若干問題》。

(二)語言生態學概念

《語言邏輯辭典》對語言生態學下的定義是:指在人種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和社會語言學這些領域中,對語言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研究。④張惠民:《語言邏輯辭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第176頁。語言與其所處的環境構成語言生態系統,語言生態學就是采用生態學的概念、方法及原理用于語言研究,揭示語言與環境(簡稱語境)背景下各種語言使用行為,更是說明了語言與現實世界一直進行著生態互動過程。美國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薩丕爾(Sapir)從微觀語言學的層面詳細討論了語音、詞義以及句子結構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⑤楊朝軍:《生態語言學理論概述》,載《外語教育》,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7頁。20世紀中后期,英國倫敦學派代表者弗斯、韓禮德深入探討了語言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關系,提出了“典型語言環境”這一新的語義理論,認為語言形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環境的制約。⑥劉潤清:《西方語言學流派》,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年,第210頁。語言生態環境的存在與19世紀德國的施萊歇的“語言有機體”理論相似,語言的有機體正如生物有機體,有其自身發展的規律,這就要求主體用生態學的眼光審視語言的使用和發展過程,使得語言生態系統跟生物生態系統一樣,保持系統內各種因素的平衡狀態。這些理論為語言生態環境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三)語言生態環境概念

學界對語言生態環境的界定有不同的見解,目前尚無定論。語言生態環境是語言生態學(又稱生態語言學)衍生的子概念。由于語言生態學研究的問題可概括為兩個領域:語言自身的生態問題和語言中的環境問題,⑦朱長河:《語言與認知的互動:語言系統生態批評的理論基礎》,《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7年第6期。語言生態環境的概念有必要進一步澄清。其核心內容集中于“語言的生態環境”,即以語言的內生態系統為基礎,延伸至其外部的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張公瑾在其代表作《語言的生態環境》中提出語言、文化、環境共同構成一個人文的生態環境,并認為語言的生態環境是“語言間的互補和共生構成了語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世界上各民族都在適應特定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各民族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是由環境本身決定的”。⑧張公瑾:《語言的生態環境》,《民族語文》2001年第2期。大多數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語言生態環境進行界定,以丹麥的Jirgen Chr.Bang和 Jirgen Diir為代表的學者認為:語言不能脫離環境而存在,“語言環境就是包含意識-邏輯 (the ideo-logical)環境、生物-邏輯(the biological)環境、社會 -邏輯(the scio-logical)環境三個結構層面的社會實踐,是人類生物層面、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的環境復雜體。”⑨周利娟、郭濤:《生態語言學研究中幾個值得商榷的問題》,《人民論壇》2012年第10期。有人還認為在“揭示語言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調查研究影響語言功能的各種因素,考察語言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對各種語言的活力和生存狀態做出評估”。⑩張東輝:《生態語言學認識觀與語言多樣性》,《前沿》2009年第12期。以上表明,語言內部、語言之間的微觀層面的因素所形成的環境構成了語言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但是又有一種觀點認為,“語言生態學的重要立論基礎是語言多樣性”“語言環境是由人口、文化、經濟、社會、交通、信息傳播等因素構成的,也就是說,語言環境涉及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薄守生、董照輝:《有關語言生態危機的研究對當前語言政策的影響》,《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2期。可見,語言生態環境,實為“語言的生態環境”之意,其內容除了涵蓋語言的內生態環境以外,還存在語言的外生態環境,如社會環境、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因素。

由于經濟全球化帶動文化全球化,作為文化核心內容的語言及其存在的環境受到了極大挑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理應采取集全球視野、和諧理念、生態理論為一體的研究理路以解決當下問題。既要厘清語言生態環境在國家內部、國際間的內涵,還要彰顯其和諧、生態、自然特征。我們認為,語言生態環境是“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語言交往的和諧狀態。”①秦琳:《論語言生態環境與精神文明建設》,《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年第5期。“語言生態環境”概念至今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其本身內涵和諧、美好的意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語言生態環境問題,其核心焦點指向語言的外生態環境。從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中挖掘其語言生態環境思想,旨在探究語言生態系統與社會環境如何良性互動以達到和諧。

二、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雖未明確提出過語言生態環境的概念,但其經典文獻中呈現了極其豐富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通過對語言生態環境概念的界定,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理應在“語言和環境”之間的邏輯射線中布展。就其環境要素而言,其內容涵蓋語言的社會環境思想、語言的自然環境思想、語言生態環境動態發展過程中的人文環境思想;就其語言要素而言,應然包括對資本主義條件下階級性話語、勞動異化過程中的語言異化的規避問題。

(一)語言的社會環境思想

語言的社會環境思想,作為馬克思恩格斯語言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語言生態環境的外生態環境范疇。語言生態只有在社會環境中才能充分釋放其潛力,因為,從人類發展史來看,語言的產生與發展是人類的歷時性產物。

第一,語言與人類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相互“交織”

首先,人們的想象、思維、精神交往在這里還是人們物質行動的直接產物。表現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學等的語言中的精神生產也是這樣。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2頁。這里,“語言中的精神生產”表現了語言與精神生產的密切關系,精神生產在社會環境中展開,精神文明與精神氛圍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來提供實現基礎。物質生產是精神生產的基礎,精神生產和物質生產都是社會性生產,都離不開社會環境。而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與語言賴以存在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因此,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藝術、哲學等都不可能離開語言而存在。思想、觀念、意識的生產最初是直接與人們的物質活動,與人們的物質交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交織在一起的。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2頁。現實中的物質交往、精神交往形成了人類基始性的語言環境,為語言提供存在和發展的空間,語言的社會性得以顯露。物質生產、精神生產都是社會性生產,語言與二者“交織”一起。其次,社會環境反過來也提供語言的生態存在空間。離開社會環境而有語言是不可想象的,正如馬克思所指認,人們彼此進行交談時所用的唯一可以了解的語言,是彼此發生關系的物品。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6頁。從馬克思原初關于語言交際性工具的思考邏輯出發:語言經由對物質交往的社會環境適應而產生的,以“物品”隱喻“語言”,彰顯語言的物質性特征,與“語言是感性的自然界”達及完美契合的境界。只有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隨著社會交往和社會生產的融合,布展語言存在的理由和語境,語言的生態才得以充分釋放其活力,而社會中的個人與其共同體不可或缺地共同發揮著作用。

第二,語言的歷史變革與社會環境變遷

語言把許多記載物或歷史物作為重現歷史之境的啟動點,確證了那些永遠都不會逝去的歷史文物和社會生活本身。以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為支撐點,語言彰顯其歷時性特征,又以其社會性特征出場。馬克思恩格斯特別強調語言中的社會環境效應,在批判施蒂納時指認,語言在這里被看作是人類的產物。但是,對于桑喬講德語而不講法語這一點,他完全不應當感謝人類,而應當感謝環境。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00頁。語言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產物,語言的社會性進一步凸顯,它不僅受到自然環境,還受到政治環境等實踐運用層級改變而發生變革。這種環境稱為語言的外生態環境。立足于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依據語言的外生態的原初情境原理,形成各種語言的選擇路向與邏輯拔高。例如,由于經濟、政治的集中和干預,民族融合的社會發展環境變化,會誕生不同的語言,影響人們的語言選擇,語言的外生態環境也相應發生變異。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環境”作為重要邏輯理路,進一步確證了其語言生態環境思想。

(二)語言的自然環境思想

語言與自然界具有客觀必然性聯系。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聲稱:思維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現的要素,即語言,是感性的自然界。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9頁。馬克思在其“人化自然”的理論構架中提出“語言是感性的自然界”的思想構境。首先,語言是自然界的產物。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結果,語言是人與自然界的中介物。在人化的自然環境中,人的語言獲得了產生和存在的微觀邏輯。研究自然界要與研究語言的環境勾連一起,透析人的語言常常在自然環境中獲得深厚基礎。語言與自然界的關系,歸根結底就是語言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馬克思認為,研究語言要研究整個世界,包括語言所涉及的自然界、人類歷史、精神活動、語言與自然環境關系等。其次,自然環境是人類生產、生活的物質環境,是人類勞動和改造自然的環境,更是語言交往的環境。自然環境是生產生活的資料、勞動的源泉。語言是人區別于動物的因素,語言的環境及其生態性特質尤顯重要。就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而言,長期以來人們忽視了“自然環境對語言生態環境的能動作用”,因而無法確證自然與語言生態環境的唇齒關聯。當然,語言對自然也有反作用。語言就其生態屬性而言,具有對語言生態環境的適應性。

(三)語言的人文環境思想

厘清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語言的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思想,不可忽略的是,語言生態環境發生變異后,語言的人文環境亦相應變化,尤其經濟因素構成的經濟環境,無時不刻地影響著語言生態環境的動態發展。從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可以窺見語言的人文環境思想的內容。

首先,馬克思一語道破語言動態發展的時空性。語言發展的動態性特征,即語言生態的動態規律,是語言內部系統發展變化的結果。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一種口語,雖然在詞匯上是非常穩定的,在語法形式上更加穩定,但是不可能保持不變。在地域上——在空間上——的分離,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導致語言差別的出現。”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26頁。語言的發展過程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而變化,語言差別是時間性與空間性的辯證統一。語言的動態性發展,即時空的發展,構成了語言系統生態發展的環境,空間性的分離即語言生態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語言差別的出現”。語言的發展還存在著動態性蹤跡,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認為,“我們從北美印第安人那里可以看出……語言怎樣改變,以致不僅成了互相不懂的東西,而且差不多失去了原來統一性的任何痕跡。”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0頁。預想不到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發展趨勢瞬息萬變,北美印第安人語言隨著時空之變,再也尋找不到原先的鏡像,進而說明語言不會亙古不變。語言的發展動態性決定了人們必須以語言系統的生態理念面對語言變化,語言發展的動態性指向,是研究語言生態環境的重要預設。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闡明了語言隨著人文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語言遷徙。語言生態學旨在確證語言在生態環境系統中可能形成的直接影響,包括在生態環境變化時所起到的協調語言生態系統的作用。④Gabbard,R.2000.Ecolinguistics:the future of linguistics.From http://www.ecoling.net.人文環境變化是影響語言發展的重要因素,環境變化集中表現為族群遷徙。正如恩格斯所分析的那樣,部落的語言是以最古老的一種語言——梵語為中心而形成的。最早的遷入者是希臘人和拉丁人,他們占據了歐洲東南部的兩個半島。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81頁。這里,可以看到語言遷徙與人文環境變化的密切聯系。語言隨著共同體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在一定歷史語境中考察共同體的遷徙,語言也隨變遷的環境而不斷遷徙到異地,語言與語言環境相互適應;語言環境的變化同樣影響語言的發展,語言會被融合或混合,民族語言的形成變得再自然不過。馬克思恩格斯曾批駁施蒂納,“自然地產生出來的言語之所以提高為民族語言,部分是由于現成材料所構成的語言的歷史發展,如拉丁語和日耳曼語;部分是由于民族的融合和混合,如英語。”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00頁。民族語言的形成過程更好地確證“人文環境”的重要性,由于民族的遷徙,民族融合的人文環境改變,促成了統一語言。總的說來,人文環境變化詮釋著語言的動態性發展,語言的發展離不開語言需要的生態環境。

最后,恩格斯清晰指認語言的人文環境變遷與經濟因素的關系——法蘭克語早在六七世紀已經是一種獨立的方言。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71頁。他首先注意到方言的發展受人文環境影響較大,他在《法蘭克時代》中觀察到這種影響:“西薩克森語同印格伏南語語法規則上的上述差別,并不是西薩克森語起初就有,而是由外來的影響所引起的。……就在今天的方言里,這種影響也是不能否認的。”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39-599頁。顯然,方言受外來語、人文環境的影響極為深刻。質言之,語言發展常因為經濟因素而蛻變,經濟環境作為人文環境的一種,潛移默化地主導著語言的發展態勢。正如恩格斯所認為,“恐怕只有書呆子才會斷定,在北德意志的許多小邦中,勃蘭登堡成為一個體現了北部和南部之間的經濟差異、語言差異,而自宗教改革以來也體現了宗教差異的強國,這只是由經濟的必然性決定的。”④《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92頁。經濟差異決定了語言差異,恩格斯所說的北德意志小邦出現了南北部的語言差異受到了經濟環境的影響。其原因是:語言的發展與經濟環境緊密相關,經濟因素已成為決定因素。不難發現,橫掃全球的英語霸權主義阻滯并威脅各國民族語言的生態發展,語言的殖民背后,是經濟因素的興風作浪。經濟環境對語言的取舍無不起到導向作用。馬克思主義語言生態思想構筑過程,須臾不可漠視“經濟環境對語言動態性發展”的能動作用。

(四)語言的階級性思想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語言生態遭遇了由于環境變異帶來的金錢關系沖擊,形成了人們之間的階級性話語,資產階級的階級話語凸顯出語言的詭異與狡辯。馬克思恩格斯非常精彩地指出,資產者可以毫不費力地根據自己的語言證明重商主義的和個人的或者甚至全人類的關系是等同的,因為這種語言是資產階級的產物,因此像在現實中一樣,在語言中買賣關系也成了所有其他關系的基礎。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55頁。這里,語言作為語言主體的交際工具,不同階級的人表現出來的語言特征不盡相同。人所在的階級地位不同,語言主體的語境也截然不一。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資產者的語言所體現的買賣關系是他們周圍錯綜復雜關系生發的緣起,資產者無論怎么美化自己,都掩蓋不住私有制下金錢關系的高峰體驗狀態。在階級社會里,不同階級地位的人持有不同的語言態度、語言立場,呈現出不同的用詞習慣、不同的構境交流平臺。在《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中恩格斯這樣形容工人階級:用自己的發明和勞動創造了英國的偉業,他們日益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雖然英國的資產階級到現在還不愿意承認這一點,并把自己的特殊利益說成是真正的民族利益,但這都是完全無濟于事的。⑥《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403頁。可以發現,詭異成為英國資產階級的語言癥候,語言與階級的實質關系,在于語言與語言主體所處的環境與地位,語言會在不同階級的人那“留下痕跡”。資產者的“聲音”是以自身的階級利益方式來發出的,根本代表不了民族的利益。有趣的是,階級地位不同的人,從所處不同的語言環境場域,形成截然相反的語用情境,甚至采取回避的語式應對質問。在恩格斯那里,(資產者)不愿意承認工人是貧困的,因為正是他們有產的工業階級,對這種貧困應負道義上的責任。因此,他們在議會內外一談到無產階級的狀況就牛頭不對馬嘴。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04頁。總體而言,人的階級處境與語境密切相連,語言與觀念、思想相互交織,語言具有人之品質,不同階級狀況的人所表現的觀念、精神、品質就不同,語言伴隨個體的觀念和需要呈現變異狀態甚至不符合實際的語境層級,由此,資產者的自我美化在當下資本主義語境里依然有其存在的階級根基。

(五)語言的異化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語言的異化思想,是在其勞動異化理論基底上闡釋的。在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生產車間里,工人只能充當流水線上的“螺絲釘”,其地位不言而喻、不值一提。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當道,占據著人們交流的重要場域。用馬克思的話說,“我們彼此同人的本質相異化已經到了這種程度,以致這種本質的直接語言在我們看來成了對人類尊嚴的侮辱,相反,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倒成了完全符合于理所當然的、自信的和自我認可的人類尊嚴的東西。”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6頁。語言的異化源自人的異化、勞動的異化、勞動產品的異化并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馬克思所提及“本質的直接語言”是指純潔的、無污染的語言,可以理解為“語言生態”,它的悖論就是“物的價值的異化語言”。前文所引證的“受侮辱”的異化語言,就是顛倒是非地被謊稱為“合乎尊嚴”的語言,在現代的語言生態環境中,這種異化語言是完全違背語言生態思想的。因為,人的異化導致語言的無效,語言的異化指向人尊嚴的扭曲。在此過程中,可以發現:人的異化與語言異化、語言生態環境突變存在理論的嬗變。殊不知,在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語境中,用馬克思主義語言生態環境思想反對異化的、污染的語言,反對一切傷害中國尊嚴、污染語言生態環境的語言;清醒認識到異化語言對語言環境的腐蝕和解構,強調在語言交往中體現人的尊嚴;避免官語、雷語、形式主義語言的發生;規避與語言生態環境格格不入“異化語言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亂象,具有深遠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闡明的階級性話語與異化的語言,是封建、資本主義色彩的官話與形式主義語言,也是語言生態環境構建過程中必須遏制的。要以馬克思主義語言生態環境思想指引實踐,必須克服異化語言和階級性話語,使語言生態呈動態良性發展,人們的語言交往呈和諧狀態。

三、馬克思恩格斯語言生態環境思想的重要啟示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語言生態環境思想給出三點重要啟示:

第一,不能隨意駕馭和主觀改變語言生態環境歷史性生成的構境方向,積極建構社會主義語言生態環境。通過研究符合中國特色的語言良好發展的語言生態,對優化社會主義的語言生態環境有指導價值。特別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各種錯誤思潮風生水起,如歷史學的歷史虛無主義語言陷阱,法學的憲政話語的錯誤思潮,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妄語,新聞學的西方新聞學話語滲透,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構建中逆流而上,嚴重危害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語言生態環境。比如,“否定毛澤東”“否定黨的歷史”“告別革命論”“還原歷史”等歷史虛無主義“語言陷阱”就是十足的反生態話語,完全扭曲歷史真相。又如,“民主就是投票”“反普世價值就是反人類”“超越唯物史觀”“否定馬哲基本問題”等學術偽命題的非生態化,其實質就是試圖以學術話語權消解政治話語權,偏離馬克思主義立場,將西方的語言生搬硬套,違反語言生態學規律,主觀改變社會主義中國的語言生態歷史性生成方向。

第二,必須克服異化語言,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言生態與異化語言相悖,與和諧語言同義。因為“把語言看作單個人的產物,這是荒謬絕倫的”,“語言本身是一定共同體的產物”。③《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40頁。語言不是孤零零、與人無關的零件。人與人的和諧交往過程,就是和諧語言的生成過程。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語言生態具有人的品質,不同階級狀況的人所表現的觀念、精神、品質就不同。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語言生態環境遭到階級性話語的解構,人與人之間的語言交往無一例外打上了金錢的烙印,階級性話語導致異化語言的出現,進一步阻滯語言生態的發展。只有到了階級不復存在的共產主義社會,異化語言才能得到徹底根除。①譚培文、秦琳:《列寧的語言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第6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中,由于文化中封建、資本和社會主義話語的并存,出現與語言生態相背離的資本文化霸權、封建文化等,嚴重擠壓社會主義話語權空間,人與人的關系發生扭曲,社會主義價值觀認同弱化,亟需優化語言生態的環境空間,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正確對待馬克思恩格斯語言生態環境思想研究,要將其置于當前克服形式主義語言、加強國際交往話語權建設的現實語境中加以理解。一方面,克服形式主義語言,首先,指向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懸空、非生態化,一些脫離實際的懸空化語言,口頭上喊“落實”,實踐中“落空”,未能與實踐“接地氣”。其次,脫離群眾的教條主義語言:官語、官腔導致大眾化傳播環境生態喪失。再次,宣傳標語與文山會海的套話、假話、低俗語大行其道,違反語言生態的公平話語原則。最后,語言生態代碼缺失:缺少如“中國夢”的與中華民族觀念“接地氣”的、反形式主義的“語言代碼”。必須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指導下,進行語言生態學批判,促進形式主義語言的生態轉化。另一方面,馬克思恩格斯的語言生態環境思想對國際交往話語權具有獨特價值。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中,伴隨著英語成為世界性通行語言,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有待拓寬。如何讓民族語言、文化傳承下去,避免強勢文化的侵蝕,值得思考并采取可行的措施來保護民族語言和文化,真正提高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應有地位和話語權,已經變得迫切重要。②秦琳:《語言生態哲學及其實踐價值》,《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0期。所幸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藍圖和“一帶一路”倡議,體現了大國風范,成為中國在國際交往的生動話語名片,為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增強、大國形象的維護、國際語言生態環境的凈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馬克思環境生態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婷婷六月| 亚洲小视频网站| 91高清在线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男人在线|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久草视频中文|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免费毛片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www网站| 超碰色了色|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亚洲网|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中色| jizz在线免费播放| 黄片在线永久|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h网站在线播放|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伊人91视频|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区在线看|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亚洲欧美另类色图| 亚洲成人精品|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色偷偷综合网|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亚洲乱码视频|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青青草91视频| 91精品综合|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