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翠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傳播,傳統的課堂教學迎來了一次翻天覆地的變革。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推動下,傳統的課堂形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日新月異的思維方式。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幫扶式的學習方式,將“云課堂”與傳統課堂進行深度整合,勢在必行。
“云課堂”是基于云計算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課堂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過互聯網界面進行簡單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與全球各地教師、學生、家長等不同用戶同步分享語音、視頻及數據文件。如何將“云課堂”與現代教育理念有機結合,如何利用“云課堂”推動課堂有效、高效地實施,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與深化教育信息化應用給予高度重視并納入教育改革的整體戰略部署之中。通過培訓、參觀、學習及初級應用,教師已經初步體驗到了課程信息化帶來的便捷。我們欣喜地看到電子書包、電子教材、網絡視頻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為傳統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生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程涉獵的知識更加廣泛。但隨著實踐應用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一、“云課堂”的現實困境
(一)了解與使用“云課堂”的教師較少
在教育實踐中,能夠理解和使用“云課堂”的教師少之又少。通過學習,教師能夠了解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庫的應用、網絡學習課程的開發、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的建立等給傳統課堂帶來了革命性的顛覆。然而,多數教師受技術水平和傳統觀念的束縛,使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只停留在PPT課件的制作、Word文檔的使用、Excel表格的應用、簡單白板課件的操作、現有音視頻的播放層面,只有極少數教師能夠了解并使用“云課堂”輔助教育教學。
(二)現行教育軟件存在弊端
現行的教育軟件還存在差強人意的地方。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例,我們深深體會到了它的優點,如:替代黑板的功能,電子筆可以批注、圈點、增刪、調節顏色,輕松使用直尺、三角板、圓規、量角器等功能,利用聚光燈、幕布、鐘表、放大鏡、超鏈接、平移、旋轉等使課堂生動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它缺失的功能,如:不能將優美的圖片進行自動翻頁與配樂,教師只能在白板中插入PPT或把想展示的內容制作成視頻播放;圖庫中的數學符號不夠齊全,教師只能利用其他軟件繪制好再進行插入,致使在課件的制作過程浪費了很多時間。
(三)資源與需要不相匹配
現今,教師備課已離不開網絡,他們需要借助網絡尋找素材、下載課件等,以便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提高教學效率。然而,讓教師苦惱的是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素材不多,能夠拿來就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為此,教師為了準備一節課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輸入,一張圖一張圖地繪制,一頁一頁地設置、修改,過程甚為煩瑣且浪費許多時間。如果教師能夠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網絡平臺,找到合適或相近的教育素材,就可以大大減輕教師的備課負擔,實現“云課堂”與傳統教學的深度融合。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是提倡“拿來主意”,而是希望能夠“資源共享”。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實踐活動,借助于“云課堂”可以使課程改革更具活力。我們希望通過“云課堂”與傳統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系統應用,推動教育公平和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適應未來信息化社會要求的創新人才,加速教育現代化進程。因此,結合已有經驗和研究基礎,“云課堂”應有特定的課程目標,有交互式的評價機制,具有共享性、選擇性、創新性、新穎性,增大課堂容量,豐富課堂元素,提升課堂功能。
二、“云課堂”與傳統課堂融合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需求,凸顯個性化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新性、積極性、思考力、探究力等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而“云課堂”恰好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幫助。云技術的產生本身就是基于自我發展的需要,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隨時隨地獲取滿足自身需要的有價值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功在課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學習向課前延伸。學生在課前根據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結合自己的興趣點、關注點進行個性化學習,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自主學習能力。
(二)資源共享,豐富課程內容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課余生活,網頁、博客、郵箱、微信使人們的信息量在瞬間增大,人們的交流、學習、生活、出行變得越來越容易,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隨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不再只停留于課堂,“云課堂”的出現迫切呼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因此,教師應明確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速度,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創設與之相匹配的教育內容。以“云課堂”為代表的新技術教育形式是當前教育前行的主流方向,教育手段智能化、教育資源共享化、教育教學數字化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教育教學的必經之路。
(三)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教師素養
“云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完善自我的需要。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夠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收集、加工、組織和運用。教師要將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看成一個貫穿始終、持續不斷地終身實踐過程,將信息化教學內化成為自身的一種文化自覺。信息化時代發展的特點是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快、周期短、程度高,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四)靈活應用,達到事半功倍
“任何現代技術都是服務于教育教學的工具,過分強調工具的重要性,而不改變教育理念、激勵和評價體系,創新的初衷就可能變調。”是的,任何一種教學軟件都不是萬能的,它只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云課堂”的使用,要求教師在具備應用信息技術能力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反饋信息,把握教學干預的時機和力度,適時、適度地實施教學調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的不斷融合,以網絡課程資源為基礎,以互動課堂環境為背景,以個人學習空間為單位,以問題為課堂主線,以評價為激勵手段,以團隊學習為主要方式,實現了學生個性化、高度發展的教學模式。這使課堂具有交互性、直觀性、自主性,拓展了教育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更加明確了未來課堂教學的方向。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