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宏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湖南長沙 41015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強調,不僅要把教書育人作為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要將道德品德教育自始至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各個環節、方方面面。在2018 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以“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多元文化交織,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學生可以從各個渠道接觸數不勝數的碎片化信息,受到各種文化和思想觀念的沖擊。因此,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教學有效性的衡量標準是至關重要的。任何課程的教學都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來開展。
關于課程思政理念的內涵,很多專家和學者給出了專業解讀,主張課程思政就是在各門課程中有挖掘思政元素、德育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包括正確的三觀、家國情懷、健全的人格、法律意識、職業素養的培養等。課程思政突出體現以人的發展為根本目的[2]。
作為一門基礎必修課,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高職院校中,大學英語課程一直飽受“費時低效”的質疑和困擾,面臨著縮減課時的困境。然而,經濟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英語仍是主要的溝通交流工具之一。因此,研究、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
對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 世紀初。Harmer 認為有效外語教學應采取“有原則的折中主義,始終堅持學生接觸目標語、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創設使用目標語的機會等原則[3]。孫亞玲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標準進行了研究,為教學有效性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借鑒[4]。李學紅認為“有效”是教學的本質特性,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業實現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5]。有效教學應該符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多向互動,讓學生獲得對學習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等標準。新時代背景下,有必要基于課程思政理念和信息技術審視和提升大學英語有效性。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前 自主學習:學習視頻及文本資料,完成任務單課堂 協作學習:學習效果檢測、問題解答、討論交流、小組活動,知識內化課后 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自我總結與反思,拓展學習,實踐活動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助微課、幕課、單元話題相關背景知識視頻、中西語言及文化差異比較視頻、重點詞匯講解視頻以及相關文本資料,將知識和的學習放在課前,借助網絡平臺和移動學習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和學習材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對學習效果和英語應用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檢測,對英語語言知識及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內化,對英語各項技能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英語學習的特點。課堂探究的問題需要師生共同確定[6]。課后,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拓展學習資料、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實現知識的掌握和英語技能的提高。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如表1 所示:
大學英語課程是受西方文化和西方思想影響最大的一門課程,語言根植于文化,要學好英語,必然要學習西方文化,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首先要注重中西文化的差異與比較,學習英語語言、西方文化和思想之前,先深入了解相應的中國語言、文化和思想,樹立文化自信的意識,并能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引導大學生樹立“中國自信”,以“潤物無聲”的形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傳導給學生[7]。
大學英語教什么?教語言,還要教學生需要的其他知識[8]。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語境,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英語的語言氛圍。因此,為二語習得者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是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英語教學離不開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
首先,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翻轉課程中滲透策略在前階段可體現在視頻及背景知識文本素材的選擇上。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微課、在線開放課程、實時網絡視頻等,特別注意時事新聞和社會熱點問題的英文素材選取,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平臺語言學習資源以及紅色教育資源,有意識地將英語語言文化與中國文化有機結合,體現黨和國家政策,弘揚民族和時代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四個自信,提高綜合素養等。
其次,在課中知識的內化與鞏固的環節,以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成果導向教育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為基礎, 安排小組討論、小組展示、小組辯論、情景劇表演等活動,挖掘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課中環節有效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通過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情感、態度、行為、心理、性格等健全等人格,傳遞正能量,并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溝通、推理等能力,使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想境界,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后,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課后階段融入的思政元素可包含: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態度、思辨能力的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等。鼓勵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可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英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圖書的閱讀分享會,組織學生開展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的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理想信念。同時,拓寬視野,正確理解中西文化差異,提高獨立思考能力,使學生學會客觀、辯證的看待問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作為量大面廣的公共基礎課,大學英語在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中舉足輕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承載著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夯實,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任,從而服務于高素質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更肩負著塑造靈魂、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信息化時代及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有效改革,要“專業知識與技能”與“思想品德”兩手抓,構建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有效教學模式對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果有著深遠的意義,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