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梅娟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可以讓學生感受優秀作品的力量,讓他們在美的感召熏陶下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從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學生知識的傳遞、智力的發展,而缺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未能利用情感來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健全學生的人格。教師要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美感,提升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調控他們的情緒行為,讓他們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依托教學情境,感受文本內涵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方法進行教學,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去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感受文本的內涵。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畫面、播放視頻,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寫作背景之中,去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形成自己的情感體驗。如在學習《壺口瀑布》一課內容時,教者提出問題:作者在不同的季節兩次來到壺口瀑布,面對所見之景,會產生怎樣的感受?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理解,這種感受既有觀景時的體驗,包括在雨季時“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在枯水期時“不覺打下一個寒噤”,也有由景而產生的感想,集納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的各種情感,能巧妙地將水的多樣與人的多情巧妙地聯系在一起,也有基于景物所產生的理性思考。
二、采用情感導入,營造情感氛圍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情感導入來聚攏學生的注意力,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思考,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增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教師要依托文本內容,對教材素材進行合理的加工,將其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來,從而引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課內容時,教者可以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表演視頻,并導入如下:不同水土孕育不同文化,安塞腰鼓氣勢磅礴,給人帶來強有力的震撼,展現出黃土高原豪邁的風情,被譽為“天下第一鼓”。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視頻,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其氣勢與震撼力,增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提出與文本情感相關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如在學習《大雁歸來》這篇文章時,教者可以播放紀錄片《遷徙的鳥》的主題曲《To Be By Your Side》視頻,營造大雁歸來的氛圍,學生在聆聽歌聲的過程中,可以理解到大雁是一種秋寒南遷、春暖北歸的候鳥。文章中迎接大雁歸來的人是誰?又帶著怎樣的心情呢?教師可以通過視頻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大雁歸來的氛圍,拉近人雁之間的關系,表達對大雁的喜愛之情。
三、加強生活體驗,豐富學生體驗
文學作品中飽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而情感也是作者寫作不可或缺的內容,能增進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生活是情感之源,如果學生僅依據于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卻脫離了生活的體驗,就無法感受作品的魅力,也無法體會作品的文學價值。教師要帶領學生去觀察、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情感經歷,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如在《倡導低碳生活》寫作課中,教者可以圍繞“地球能源過度消耗,導致傷痕累累”這一主題呈現圖片,讓學生意識到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說說這里的“碳”指的是什么,引導學生交流的生活觀感,說說身邊“低碳”與“不低碳”的生活方式。學生紛紛列舉隨手關燈、少用紙巾、步行出行、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物品、多植樹、回收廢舊電池等低碳生活的方式,教者讓學生在感受低碳生活的基礎上擬定低碳生活的主題,要做到簡潔、新穎、得體。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滲透情感教育,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引領學生去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