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華宇工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00)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普通高校的心理健康與服務一般是以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咨詢與服務、心理活動或者社團活動的形式開展的。心理健康課程是以課堂教學的形式開展的,一般針對大一、大二學生;心理健康咨詢與服務工作貫穿于整個大學時期,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心理活動是針對不同時期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目的是形成良好的健康氛圍,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環境支持。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滿意度調查是從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為本,測量學生對教育服務工作的期望值與滿意度的差距,以期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滿意度水平,并從實際上提高滿意度。
以山東華宇工學院各班級的心理委員為調查對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滿意度調查。
1.文獻資料法
運用中國知網搜索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相關的期刊和碩博論文,通過搜索,共搜到相關期刊27篇,其中1篇碩士論文,這些文獻為文章的撰寫提供了材料支撐。
2.問卷調查法
問卷分為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活動、心理咨詢工作三個層面,每個層面都有期望值和滿意度調查兩個維度,分五個等級。期望值的五個等級為:期望很高、期望較高、一般、不太期望、很不期望,分別記為5分,4分,3分,2分,1分;滿意度的五個等級為:十分滿意,比較滿意,一般,不太滿意,很不滿意,同樣的記為5分,4分,3分,2分,1分。
問卷經過信效度檢驗后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經過信效度檢驗后的問卷發放240份,回收237份,有效問卷224份,有效率94.5%。
3.數據分析法
運用SPSS22.0對獲得數據進行分析,為文章的撰寫提供數據上的支持。
心理健康課程是高校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主要途徑,在調查學生對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滿意度和期望值時,分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評價、教學效果、教師態度、教師水平、教材和其他等因素,學生對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期望值的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訪談學生對象的情況
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學生對教學方法、教師水平、教學手段的期望值很高,特別是教師水平,最小值是2,標準差是0.651,較低,離散程度低,說明教師水平一項中學生的期望值集中且較高。
學生對于心理健康課程的滿意度的描述性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的滿意度描述性分析
表2結果顯示,學生對考核評價和教師的態度都較為滿意,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方面卻不滿意,特別是教學手段,最高分是3,表示大部分學生認為教學手段一般。
從表1和表2中的數據看出,學生對于心理健康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在期望值和滿意度方面存在較大的差距。
通過訪談了解到,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要是作為學生的公共課進行大班授課,教師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講授法”,主要手段是“PPT”這樣的媒體技術,而在其他方面,如教學的環境、師生互動等方面也覺得不太滿意。
心理健康咨詢是學校為學生提供的解決具體心理問題的途徑,對于心理健康的咨詢滿意度與期望值從咨詢方式、咨詢的效果、咨詢師資、咨詢內容四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期望值的描述性分析,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期望值都較高,平均值都在2.5以上,其中對于咨詢的效果和咨詢師資的期望值最高。對效果和師資期望很高,說明學生認為學歷高的、有專業知識的老師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對于咨詢服務的滿意程度,如表4所示。

表3 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期望值的描述性分析

表4 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滿意度的描述性分析
在對咨詢服務進行滿意度調查時發現,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54%的學生沒有主動去進行心理健康咨詢的,因此,他們認為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指標較好且滿意,但是咨詢方式較為單一。目前,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的方式有四種:團體咨詢、網絡咨詢、電話咨詢、面對面咨詢。學生選擇網絡咨詢的占多數,認為網絡咨詢有保密性,但效果一般,因為沒有辦法及時跟蹤和回訪,這也導致了學生對咨詢效果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
心理健康活動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的途徑,學校每年都會開展相應的活動,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活動的期望值,如表5所示。

表5 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活動的期望值描述性統計
表5數據顯示,學生對于活動的方式和活動的主題最為期待。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活動的滿意程度,如表6所示。
表6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活動的滿意度打分都在2.5分以上,從標準差上可以看出,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平均值雖然較高,但是標準差離散程度較大,說明對于這兩項指標,學生的打分比較離散,表現出來的是“非常滿意”和“非常不滿意”,因此在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方面需要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需求。

表6 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活動滿意度的描述性統計
整體上看,學生對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是比較滿意的,各項指標的平均數都在2.5以上。從期望值看,滿意度存在很大的偏差,遠遠達不到學生的期望值。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對于各種信息的獲取非常便捷,獲得的信息也非常多,因此在開展課程、舉辦活動時,如果沒有創新,學生就不感興趣。且學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活動都很固定,例如,學校每年的6月會開展心理健康節活動,每年的11月會開展心理健康月活動,每年都很相似,如心理健康節活動中的心理健康知識競賽、手語操比賽,心理健康月活動中的情景劇大賽等,長此以往,也會導致期望值和滿意度不相符。
1.以期望值為出發點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期望是一個人意志水平的表現,只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期望,才能提高學生的滿意度。從期望值出發,找準定位,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滿意程度。在開展活動時,可以通過學生座談或者問卷的方式提前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而不是一味地“下通知”,安排“活動”。此外,在心理健康課程授課,也要和“學生的期望”相結合,如課程安排,要有自我認識、人際交往、情緒和情感等知識,因為是公共課,所以不要以“理論”為主,應和學生多進行互動,多運用案例,采用的方式和手段要豐富靈活,促進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2.以創新為視角提高學生的參與率
創新,是目前各行各業力求發展的途徑,如果沒有創新,一味地墨守成規,就會阻礙發展。學校每年的活動都比較穩定,在咨詢方面更多的是通過網絡。網絡咨詢雖然方便,但是缺乏后期的跟蹤,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積極參加,而不是被動“參與”。網絡時代,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拓寬,網絡游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加線下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創新是唯一的出路,活動的開展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如網絡短視頻、抖音、快手等,在開展心理情景劇大賽時可以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參與率。
3.以不同年級不同專業課為特色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工作
在實際生活中,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大一學生主要咨詢適應性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問題,大二學生主要咨詢學業發展、宿舍關系等問題,大三、大四學生主要咨詢就業、考研以及感情問題。心理健康專題活動大多是以主題班會的形式開展的,效果一般。此外,不同的專業也應該有不同的服務,如,會計專業的女生多,主題活動可以圍繞“女生節”開展;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可以多通過小組談論的形式開展;而物流專業中,男多女少,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開展主題活動。為了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需求,必須建立層次多樣、結構完整的服務性工作,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際要求,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有效發展。
根據描述性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滿意度都較好,學生對于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服務、活動的開展都比較滿意,但是滿意度與期望值嚴重不符,說明需要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滿意度,要從期望值出發,要具有創新精神。各項活動要區分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分層次、分結構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