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東西方文明競爭與國際法地域觀的改變

2020-02-22 11:02:53
時代法學 2020年3期
關鍵詞:文明國家

葛 淼

(復旦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438)

文化和文明,于中國語境下,曾以兩個含義相同的概念等而觀之。1875年日本思想家福澤渝吉在《文明論概略》中,首提文明一詞。隨后,文明一詞自日文傳入,是漢語中的日造詞匯,本身也代表了傳統中國文化在大時代風云詭譎下的自我重構和認知。我國也有學者嘗試對兩者進行定義:文化是人類知識體系、價值體系和工具體系的創造、積累和傳承。文明則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實體,它是由文化成果凝聚而成,是人類文化在各個時期所創造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社會體系和行為規范的客觀實在和外觀顯示(1)胡凡,馬毅. 文化與文明的界定及其關系[J]. 學習與探索,2006,(2):193.。對于文化和文明以有形抑或無形歸類,可能落入形而上學的窠臼。此定義也忽視了兩者內在的價值判斷,文化相對文明,取義更為寬泛和宏大,一個民族發展進程中的全部思想表達、生產生活、物質作品都可視為民族文化的成分。文明更應當自文化中進行提煉和萃取,那些文化形式中可視為與人類社會發展方向保持一致的、正向價值性的因素可歸入文明的范疇。“文明”是人類的自我教化,是人類行為向著優雅、美、善、理性和守秩序的發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會狀況(2)何平. 文明的觀念和教化:中國與歐洲[J]. 史學理論研究,2007,(4):26.。因此對文明的評價一定是后置式的,是以歷史批判者和歷史觀察者的眼光、角度做有歷史比較意義的界定。18、19世紀的歐洲國家完成了工業化,是人類歷史劃時代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超過了之前人類歷史的總和,擴展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增強了人類改造大自然的能力,自應歸入歐洲或者全人類的文明范疇;但同時,在歐洲國家的殖民運動中,充斥著對他國的侵略行為,如不平等條約、片面最惠國待遇、租界、領事裁判權、混合法庭等,并無任何正義性和進步性,也同今天人類社會提倡的平等、和諧、共榮等基本倫理相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被認為是人類的文明。

對于文明的基本范疇,有不同認識。文明是由政治、經濟和文化三方面按照特定的方式組成的有機整體(3)王沛然,程麗娜. 文明沖突論視野下的歐洲國家體制探源——讀《文明的沖突:戰爭與歐洲國家體制的形成》[J]. 歐洲研究,2010,(4):139.。按照政治、經濟、文化三者人類最基本的社會活動大致分類,是比較清晰、簡明的模式。自人類有組織的活動出現以來,人與大自然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應在這三者涵蓋之內。現在看待和考察東西方文明各自發展脈絡中出現的分裂或分流,最終也要以這種模式為基本視角。東西方文明的分裂或者分流,兼具文明發展階段的不同步特征。比較重要和顯著的分裂或者分流應該以17世紀歐洲國家完成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為肇端,此時從政治方面來說,傳統的中國文明是在大一統理想下的中央集權,實行專制主義;而同時期的歐洲現代民族國家建立,具有現代主義跡象的某些政治文明開始興起,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的權力約束、代議制等深入人心;從經濟方面來說,古代中國重農抑商,控制自由貿易,貶低商人階層,社會不平等受到鼓勵,并被公權力確認合法,經濟發展極其緩慢,生產力水平較低;重商主義的西方世界則呈現截然不同的景象,基本實現工業化,生產力和經濟發展水平飛速提高,市民階層強大,對貿易和財富的追求驅使歐洲人開辟新航道,完成地理大發現;從文化方面而言,明清之際僵化的政治空氣下不可能產生真正啟蒙社會進步的文化敘事和藝術想象,單一、沉重、閉塞的文化結構阻礙了現代科學意識、思維的萌芽和壯大;歷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破除中世紀教會束縛的西方世界則已經產生一大批職業的法學家、政治家、科學家,對政治結構、社會管理、自然科學的研究、思考及其成果,中國已經難以望其項背。

一、近代國際法觀念下的道器之爭

(一)因技不如人而致的趨西

中國封建社會多年以來的“宗藩體系”或者“朝貢體系”,在西方的殖民炮火中宣告瓦解,隨之而來的正是西方文明觀念下的國際公法和中國古代的天下秩序觀念的碰撞。中國自古就是東亞區域甚至更廣大范圍內的中心主體,這種中心更多體現在經濟文化的繁榮。古代中國人是驕傲的,即使已經在與西方世界的直接較量中敗下陣來,但仍不自愿承認西方文明的先進性,而是以中國的傳統道器觀念,將西方文明的物質和精神作了東方傳統意蘊的解構,引申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理念。

古代中國人曾經有體用之辯,體用一直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命題。從“體用不二”的角度討論理氣、道器等哲學問題,構成了從魏晉到宋明及清初中國哲學主導性的觀念(4)楊國榮. 體用之辯與古今中西之爭[J]. 哲學研究,2014,(2):36.。晚清因西方外來文明的擠壓,體用之辯轉而為道器之爭,實則仍在爭論傳統中國人心政教的合理性,是在西方文明全方位壓制下迫切要為古代士子尋求對于中國傳統文明一線信念的心里求索和慰藉。體用還是道器,其實皆為對于文明的一般界分。中國古代哲學、政治思想通常與倫理思想融為一體,統稱之為“道術”或“學術”(5)張建新. 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范式的終結與“中國學派”成長的困惑[J]. 國際觀察,2009,(5):13.。前述政治經濟文化三者論不太符合古代中國人的抽象思維的歷史觀念,而是一種源自西方政治經濟學的實證主義觀念。顯然,體用之辯或者道器之爭,更能體現浸淫儒家傳統學理下中國人有關文化之于文明的甄別和解構。晚清思想家郭嵩燾認為道即“朝廷政教”,仍囿于一種皇道史觀,有失偏頗,且過于狹窄。道之于現代語境,應為民族性格,進而決定了民族選擇,政體國體、經濟制度、法律政策都不過是民族選擇的某一具象方面。

晚清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道器之爭,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時代抉擇和命運走向。這種道器之爭,是在清政府同西方列強的全方位博弈、斡旋、抗爭中不斷遭遇挫敗而反思的過程。這種爭論或開始還帶有對于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尊,作為一個有數千年自體文明的古老國家,早已形成了具有封閉性、保守性和排外性的文化體系。盡管西方人的船堅炮利一再震懾著清朝士子的心魄,但是自我否定傳統的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承認與西方文明的對比和較量中,已經不僅僅是技術之為器的衰弱,而是連同社會本位、思想觀念、傳統倫理之為道的全面潰敗,之于彼時的中華帝國而言實在過于難以接受。

中國人開始徹底接受道器皆不如人,從而結束道器之爭,轉為對西方文明的拜伏,應當是中日甲午戰爭以后。梁啟超在 1922年作《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總結道,初為“器物上感覺不足”,甲午以后“制度上感覺不足”,“最近兩三年間”則“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6)梁啟超. 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飲冰室合集 文集之三十九[M]. 北京:中華書局,1988.43-45.。道和器對于古代中國人而言,兩者意義和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器不過民族之外物,西方的奇技淫巧,仍然僅僅具有流于表面的點綴意義。兩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人并且仍然得以天朝上國的心理優勢,之于器而言的長短,不過是暫時的狀態,不足以得出西方文明絕對優越于中華文明的結論。當時的中國人普遍的心理狀態是為“形而下者為器,此外夷之所擅長也;形而上者為道,此中華郅治之隆也”。 道之于中國文化,顯然更加深奧得多。道代表的是中國人數千年來,經由祖先傳承而來的世界觀,并因此形成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或者可以說,道是中國人的生存哲學的集大成者。它并非如同器一般只具有外觀上的符號意義,而是中國人區別夷夏的唯一著眼點,道外之人幾乎就是非我族類之蠻夷的代名詞了。

甲午戰爭的結果,是促使中國的激進知識分子群體開始重新思考道器之爭,并因此可能陷入一個極端的歷史陷阱。因為器而上的落差,反而引發了這個民族之于道而上的群體自卑。當時的青年人更深層的文化心態是其已經不由自主地以西方殖民者的眼光看待中國,嫌棄和疏離了中國文明,視西方為“文明”,視中國為“野蠻”(7)于相風,李永東. 半殖民中國應對西方文明的姿態——《文明小史》解讀[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136.。西方學者也認為:中華帝國與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交往中,前者已經不再堅持固有的對商業社會的反對,并開始承認一些基本的國際法原則,諸如戰爭、和平的規則(8)Henry Wheaton,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6th Edition,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855,p.22.。因此,一反往常,西方文明開始在真正意義上獲得優勢,道器雙贏,東方文明相形見絀。

(二)近代國際法是歐洲區域公法的世界化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是歐洲政治的邏輯起點,該體系下確立了近代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的一些重要原則,如主權平等原則、均勢格局原則及條約國際關系的原則等。工業革命是西方在器物上徹底超越東方的肇端,東方無力抗衡西方的入侵,基于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不得不進入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并遵從西方的國際法觀念進行自我再造。一方面是物質基礎,一方面是精神優勢,西方將基于自身文明成就的歐洲區域公法開啟了世界化進程,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因此擴張為世界體系。

可以說,西方文明是以16世紀歐洲基督教國家為中心的歐洲區域文明。17世紀后半期,歐洲建立了近代國際體系,至19世紀初,這種國際體系仍主要局限在歐洲(9)夏立平. 近代歐洲國際體系與古代東亞國際體系比較研究[J]. 國際觀察,2006,(3):17.。法學是歐洲文明的最大成就,相應的,國際法就是歐洲文明向其他非西方文明宣揚其價值標準、政治方式、生活理念及斗爭哲學的行為守則。對于歐洲地理上的認識,可能同文明意義上的歐洲稍有出入。正如德國法律史學家漢斯所著的《歐洲法律史》中所說的,歐洲“并非地理意義上,而是歷史進程中逐漸形成的概念”(10)[德]托馬斯·杜福. 歐洲法律史——全球化的視野[J]. 李明倩譯.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4,(4):95.。基督教的國家應當視為歐洲,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的歐洲基督教國家構成了所謂歐洲文明的胚體。民國學者呂思勉認為:歷史上東西洋的界限,是亞洲中央的蔥嶺,而不是歐亞兩洲的界線。蔥嶺以東的國家和蔥嶺以西的國家,在歷史上儼然成為兩個集團;而中國則是歷史上東洋的主人翁(11)呂思勉. 呂思勉文集(第四卷)[M]. 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4.956.。以古代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看來,這種歐洲文明和西方文明是等同的。

必須要指出的,如何看待西方文明在16世紀以后漸居于東方文明之上,并因而獲得優勢保持至今。基于地緣而言,西方文明源生于地中海東北部,散落諸多歐洲民族,形成一眾城邦小國。歐洲此時最大的特征在于,沒有如同中國春秋戰國時仍然得以宗主名義存在的周天子,因此歐洲諸國之間并無統一其上的權威存在。中國古代經由分散狀態至大一統,依靠的恰是秦國的強大武力,因此中國的統一是威權式的,以至于秦建立全國性質的中央政權時,還未在全國統一度量衡,被秦滅亡的諸侯國的遺民們也時常感懷故國恩德,亡國之民的意識猶在,更加遑論思想文化上的高度一致,那至少應該是漢武帝獨尊儒術后的時期了。

歐洲的分散狀態保持了相當長的歷史時期,甚至可以說歐洲一直保持分散的狀態,歐洲更加類似于信仰式的統一。因為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和獲得普遍的信仰,一個統一的基督教世界在歐洲形成了,宗教突破了歐洲各國之間的地理阻隔,達到了歐洲人民在心理上的高度一致,認同感得到了空前加強。這一歷史時期的西歐世界實現了其內部的基督教文化的同質化,建構了一個擁有統一信仰內核而又包含多元辯證要素的“基督教王國”(12)楊華明. 試析西歐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內在張力[J]. 世界宗教文化,2018,(5):57.。信仰式的統一施加了更加強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雖然宗教改革運動興起開始有沖破統一基督教世界的跡象,但是宗教改革運動肇始源于對教會超世俗地位的反抗,反教會并不反宗教,即便民族國家興起是歐洲不可阻斷的大勢所趨,眾多民族國家的獨立并未妨礙精神層面統一基督教世界的繼續存在。

工業技術革命后,歐洲國家的擴張力量更加強大,繼非洲、美洲之后,不可避免地同有著長久歷史傳統和中央政權的亞洲國家產生了劇烈碰撞,從歷史事實來看,在亞洲地區,歐洲國家遭遇到了更大的困難,這種困難更多來自于兩種不同文明體系的不相融合,而并非面臨相比非洲、美洲更有力的武力對抗。也即是器勝、而道不得勝。也正是在這一階段,歐洲早期的學者們開始將宗教戰爭中盛行的基督徒絕對優越于異教徒的思想延伸至國際關系領域,以圖用文明國家的形象和地位,為自身對于非西方國家的征服和改造尋求理論依據及合法性。19 世紀的國際法運用其話語試圖將非西方國家納入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并使其心甘情愿遭受西方國家的剝削(13)田濤. 國際法輸入與晚清中國[M]. 濟南:濟南出版社,2001.55.。在這個問題上,早期的清廷朝野上下,與西方國家的這群以文明人自居者,本質上并無不同。即便已在鴉片戰爭中落敗,見識到了西方國家工業技術的強大,清朝皇帝和貴族大臣仍然有一種不言而喻的樂觀情緒,正是基于將自身視為文明極其優越的上層政治實體看待,以慣常的夷夏之見看待中國與西方列強的關系。這期間,晚清王朝對西方近代國際體系以排斥為主流,而且在很長的一個時段里仍用傳統的對外關系規則、態度和語言來處理和描述中外關系(14)龍向陽. 關于“中國外交近代化”的思考[J]. 求索,2007,(8):200.。與之相較,西方各國同樣如此,他們甚至將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以其基督教世界的文明標準進行了階梯式的區分,將基督教世界的各國歸入文明國家的范疇,其他非西方國家或者非基督教地區,皆歸入野蠻的或者半野蠻的國家,必須由西方文明國家采取包括暴力手段在內的一切途徑施之以文明化。

二、國際法之于文明競爭的互動

(一)非西方國家的文明化實為道之上的自我否定

兩次鴉片戰爭及甲午戰爭的失敗,清王朝面臨的不僅是割地賠款,更是意味著數千年來以古代中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區域“中華朝貢秩序”的顛覆,中國不得不放棄夷夏觀念和天朝上國的自尊心,去做一個西方文明的學習者和跟隨者,用西方的國際法話語在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內爭取政治空間和國家利益,這是中國之道的自我否定。

歐洲人以其“文明”為標準勾畫出一個由“文明階梯”構成的世界圖景,并且相信使其他地區“文明化”是他們的“使命”(15)劉文明. 19世紀末歐洲國際法中的“文明”標準[J]. 世界歷史,2014,(1):32.。以歐洲文明為中心的西方世界,控制了文明標準的解釋權,德國社會學家諾貝特·埃利亞斯更是直接將文明的內涵等同于西方社會的科學技術、社會組織、生活方式的標準,認為“文明”一詞是對西方社會發展水平的一種總結性的概念(16)[德]諾貝特·埃利亞斯. 文明的進程[M]. 王佩莉,袁志英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1-5.。美國學者維克多·李·伯克認為現代文明主要是歐洲社會內在的各種偉大品質的直接產物(17)[美]維克多·李·伯克. 文明的沖突:戰爭與歐洲國家體制的形成[M]. 王晉新譯. 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2006.2.。在西方國家內部,它(國際法)的實現取決于各個獨立平等的主權國家的相互意志(當然并非盡然如此)。但在非西方世界呢?它只能是西方國家攻克一個又一個抵制西方現代性的非西方堡壘的產物(18)賴駿楠. “萬國公法”譯詞研究——兼論19世紀中日兩國繼受西方國際法理念上的差異[J]. 法律科學,2011,(2): 7.。由此看來,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從一開始就處于極端盲目并且對立的狀態。道絕不相容,就只能在器而上論長短,當然事實是,西方更勝一籌。國際法是西方世界正當化、合理化殖民行為的理論基礎,據著名的英國學派學者江文漢的研究,到了19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變化是歐洲各國逐漸把“文明標準”作為明確的法律原則和當時普遍流行的國際法學說的組成部分(19)趙濤,彭龍. 文明的標準與文明的悖論[J]. 國際論壇,2014,(1):48.。

西方確立器之絕對優勢,并不能完成對“野蠻國家”的文明化進程。這主要是基于文化自守的原因,像中國、日本這樣幾乎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內保持自我更新狀態的文明體系,沒有主動接受外來文明的內在動力,外來文明希望通過平和的方式實現對原生文明的更替,則缺乏任何現實路徑。如果深入考察,晚清時節中國本土知識分子的變法自強,是已經認識到了西方不僅器勝,道亦勝之的嚴峻現實。清廷在兩次鴉片戰爭的失利并非僅意味著字面意義的割地賠款與利權喪失,其深層意蘊在于傳統東方強國面對以西方文明為建構框架的近代社會的一敗涂地(20)李洋. 晚清對近代國際法的嘗試與偏離——基于蒲安臣、李鴻章使團的考察[J].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5,(2):125.。此時中國士大夫階層的傳統文化自信心已經開始動搖,中國歷史已然呈現出對西方文明的逐漸讓步乃至徹底失位的漸變歷程。

西方文明在開展對其他非西方文明的競爭并最終勝出是有著充足的理論準備的,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確立主導地位后,宗教擴張的本性便驅使著教士們穿越大陸,將宗教的觀念傳至世界各地。但是宗教文化對異質文化的侵入明顯缺乏堅實的基礎,因為宗教文化的觀念養成需要長時間的浸潤和培育,并且如果充盈異質文化的地區早有本土的教派,這個養成就更為困難。面對中國這樣的東方大國,尤其是一個并無國家宗教傳統和氛圍的東方大國,基督教作為一種超自然表達的文化形式是難以尋覓到扎根生存的土壤的。

將遠東文明納入統一基督教世界的嘗試失敗了,東方文明國家可以不信仰基督教,但不得不在西方器而上之優勢的威懾和感召下,遵守西方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這個世界秩序得以西方的國際法為制度表達。因此,要將基督教文化中的一般原理世俗化,是對遠東異質文明進行改造和更新的最佳方案。這種世俗化歐洲已經具備了充分的經驗,在歐洲,古典自然法與基督教教義存在著微妙且緊密的互動關系,基督教將古典自然法的原則神圣化,以為上帝之音;古典自然法則必須借助于基督教的傳播,為眾多信徒所傳頌和信仰,因此,自然法通過基督教獲得了不可置辯的超然地位,而基督教也因古典自然法與教義的融匯獲得了宗教的普適性。基督教凌駕于世俗王權之上的歐洲中世紀,實在是由于教會階層的極度腐敗和墮落,加劇了歐洲國家的社會矛盾激化,因此改革者們以宗教運動為名,重新解釋基督教教義,為民族國家的興起做好了理論鋪墊。這可謂歐洲宗教文化一般原理的世俗化,這次世俗化的直接結果就是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的主權得到承認,近代國際法由此而生。威斯特伐利亞條約將歐洲基督教國家長期以來相互交往實踐中形成的某些規則成文化和法律化,所以與其說這是近代國際法,不如稱之為近代歐洲區域公法更為適當。

國際法在清末傳入古老中國,對中國各階層形成巨大心理沖擊,并開始預示著中國人傳統的生活范式將要失序。在外交領域,古代中國一直以來依賴朝貢式的交往秩序,沉浸于萬邦來朝的中心帝國迷幻中,西方國家秉持的國際法建立的基礎原則是西方觀念下平等的國家間關系,華夷秩序觀念因此面臨解體,這些事實,都迫使清政府去直面他們原本不屑面對的西方國際法知識(21)王健. 溝通兩個世界的法律意義——晚清西方法的輸入與法律新詞初探[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39.。國際法是西法東漸這個特殊歷史時期中第一個完整傳入中國的西方文明產物,對于根本缺乏現代法治文明思想的古代中國知識分子來說,國際法與其說是一種法律,更不如說是一種西方文明之“道”。國際法并無器、物、技之說,國人通過研習國際法也無法直接獲得與西方一樣先進的武器和戰術,因此國際法并非中體西用中的體,同樣無法實現西用的目標。

但是國際法卻是古老中國獲得西方世界認可,從而正式加入這個西方國家主宰的國際秩序的入場券。舊有的中國文明在東方世界中獨自運轉、維持平衡的機制,已經在西方列強的激烈擴張中失靈,不加入這個國際秩序意味著永遠被不平等的對待。所以在功利主義的思辨下,中國被迫接受了國際法的規則。國家有目的或有意識地服從國際法,可能是因為某個被國際法規定的行為被認為是有意義、必須執行或者有義務執行的,它是某個更為廣泛的價值觀念體系的一部分,或者是追求此種價值觀念的手段,也可能是希望其他國家采取對等的行為,服從國際法甚至可能純粹是懲罰脅迫下的產物(22)[英]赫德利·布爾. 無政府社會——世界政治秩序研究(第2版)[M]. 張小明譯.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111.。與中國一樣,日本、土耳其、非洲等非西方國家,都是被動納入到西方國家的世界秩序中。

所以我們所謂的世界秩序,其實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國家間秩序的世界化,西方的道壓過了東方的道。表面上看,西方國家因為擁有更為先進的科學技術,因此在軍事實力上徹底戰勝了非西方國家,但是科學的前提一定是理性的精神,這種理性幫助歐洲人擺脫了黑暗中世紀的狂熱和盲信。這一點清末的士子階層并非全然無知,最終也不得不接受古代中國道器皆輸于西方的無奈現實。并且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后,眼看日本在全盤西化的基礎上發生了巨大的飛躍,并最終戰勝了天朝上國,并在威逼下與其簽訂不平等條約。更加感嘆于西方之道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因此趨西就成為無法遏制的社會思潮,中國之道便與落后、愚昧相等同了。視中國為夷狄,歐洲轉為文明,這種在郭嵩燾的時代還鮮為士人接受的文明判斷,甲午以降卻漸成風勢(23)李欣然. 文明競爭思路的開啟——郭嵩燾西洋立國本于政教說的時代語境與歷史意義[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139.。這種文明標準的轉向,對東方文明而言不啻于一次文明的再造,在東方文明遭遇西方文明的介入后,所謂的東西互鑒、開放共榮其實并未實現,西方文明中心論某種意義上也是非西方世界中堅定的趨西人士愈加廣泛的推波助瀾而成。

(二)文明競爭是人類歷史的客觀現象

文明競爭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狀況,但是要說明的是,這里說的競爭決然有別于西方學者拋出的“文明沖突”或者“文明對抗”,因為后者將不同質文明的互動關系最終歸于二元對立的框架,是以某種文明最終消解某種文明為結論的。文明競爭是不同的文明至少在器物均勢或者物質平等的基礎上展開的對話,是非暴力的文明聯系,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將18、19世紀歐洲國家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殖民擴張,僅僅理解為歐洲國家依仗工業革命后的先進軍事力量對于非西方的后發國家的侵略、搶奪行動,未免過于片面。當時西方學者所謂的文明化運動,倒是彰顯出一絲兩大文明相沖突的意味。統一基督教世界雖已瓦解,但因宗教神圣形成的文明優越,得以保留。面對并無基督教痕跡的異質文明,西方國家將對其宗教化和近代化、文明化相互等同。因此二戰后,面對變化了的國際局勢,西方仍然有學者拋出文明沖突、相互抵消的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是一種自殖民時代就一脈相承下來的舊論新說。

作為相對游離的兩大文明體系,經歷“接觸——競爭——對抗——和解”四階段,可視為文明交互的應然規律。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曾有著基本相似的演生軌跡,但是東西方文明未能同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自產生過不止一次的大分流,因此兩個文明體系朝向了不同的方向,衍生出了不同的文明形式。由于地理環境的阻隔以及技術條件的限制,兩個文明體系的中古時代的交流極其有限,所以更不會產生真正實質性的激蕩和碰撞。以后人看來,雖然文明的發展程度早已呈現了高低有別,但是并無真正的競爭或者對抗。以中國為核心的東方文明,屬于一種原生型文明,近代以前基本處于相對獨立演進狀態,與其他文明核心區沒有發生過激烈的正面對抗(24)徐堅. 文明的再造與復興——東西方文明興衰的啟示.[J]. 國際問題研究,2016,(4):4.。這種文明體系間的聯系,發生在18、19世紀的歐洲地理大發現和殖民運動興起。不同的文明體系之間直接跳過了競爭階段,陷入文明對抗的漩渦中。

競爭的前提一定是交互的存在,無任何聯系的二者之間不可能發生競爭關系。東西方兩大文明體系,在人類歷史發展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其實沒有發生過實質性的聯系,兩種文明體系得以在各自軌道上運行,盡管東西方文明同樣經歷了大致相似的歷史發展階段,雖然可能出現效率和線性的區別,但至少從唯物史觀的歷史規律看來,兩大文明是具有同源性的,都基本遵循了人類社會的蒙昧、無序到規范化。以羅馬帝國和漢帝國為代表,東西方曾在同一時期分別以各自方式共同創造了人類文明的一個輝煌時代。在這個時期(公元前5世紀),東西方“變得前所未有的相似,都只由一個人口眾多的超級大國統治,都出現了一批生活在大城市、受過軸心思想教育、有文化教養的精英”(25)[美]伊恩·莫里斯. 西方將主宰多久——東方為什么會衰落,西方為什么能崛起[M]. 錢峰譯.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93.。西方文明體系相比較而言,是不夠穩定的,16世紀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前的歐洲更加類似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如同西歐各國在戰爭或者和平狀態下產生了古代國際法的萌芽一樣,春秋戰國時的各諸侯國也同樣各自為政,并且發展出了相當程度的交互規則。

東西方文明真正開始接觸,并進而發生了解彼此的興趣,才是兩大文明競爭的序幕。但這種競爭開始時,是單向性的。無論是基于開拓殖民地的需要,還是為了獲取貨物銷售市場和原材料生產,或者只是人類探索未知的本能使然,西方世界率先叩響了封閉的東方文明的大門。同時,東方文明固守著的絕對優越的觀念,使其對遠道而來的陌生怪異的西方文明并無太多深入了解的愿望。

如果將文明的最大表征視為非暴力交互的秩序化和固定化,中國古代其實遠遠早于歐洲。前面說過,歐洲的表面統一,并不是威權式的,沒有居于歐洲各國之上的權威中央政府,因此即使基督教統一了歐洲人的精神世界,但歐洲的文明仍然是分散的,得以在每個歐洲民族國家的文明生態系統里獨立演進。中國古代的大一統時代很早來臨,并且中國威權式的統一模式,不是依靠信仰強化大一統的精神力量,而是完全以武力、暴力維系國家的統一。但必須承認,威權式要比信仰式更加有效,古代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中國古代的天下觀,這種天下觀是以中國為中心,或者說以中國皇帝為中心的,強勢民族的本土中心論, 一半受視野限制, 一半出于傲慢與偏見(26)祝春亭. 明清時期中國人眼里的西方形象[J]. 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4,(5):98.。即使在面對更加先進的西方國家時,中國人這種根深蒂固的天下觀仍然在奏效,以致于自認為征服者的歐洲人并不能理解。

工業革命后的西方世界,富強的模式迥然于古老的東方。科學技術進步促使生產力空前提高,工業化的歐洲國家創造財富的效率遠高于東方世界積累式的財富增長模式,西方文明的競爭優勢一開始就已經體現。與歐洲人對印第安人、非洲土人部落的文明化改造不同,因為這些地方因其根本缺乏人類社會形成的基本物質和文化條件,因此歐洲人并不認為他們是文明的,所以這并不是文明化,而是文明的賜予或者文明的教化。歐洲人也認識到,中國、印度和日本是不同的,雖然西方并不認可這些東方國家既存的生活范式和精神認知,但是他們同樣明白用西方的文明去整體替換既有的東方文明,幾乎不可能實現。因此,在東西方文明競爭出現僵持和焦灼狀態時,西方文明認可了東方文明部分內容的文明性,但是,對于西方文明認為不可讓步,或者說構成西方對于文明基本鑒別標準的,諸如法律、秩序等,西方國家必須迫使東方認同和接受,甚至不惜用非和平的手段強制推行。

(三)近代國際法是西方建構的世界秩序的支撐和表達

由于接受了奧斯曼帝國和日本這樣的非基督教國家進入文明國家俱樂部,傳統的基督教國家間的公法必須有所改變,基督教形成的一些國際法原則和規則進一步世俗化,成為西方國家宣稱的文明國家間交往之法則,但是這種文明國家法則形成的歷史合理性,已不再受到追問和探究。國際習慣法的普遍承認進一步模糊了這種合理性,但卻讓歐洲國家的區域性公法真正開始世界化。

國際法是西方文明向東方文明展示西方之道優越的最好代表,一個具有世界中心優越感的古老東方中心國必須依據外來文明制定的規則,與外來文明溝通和交往實現自保。中國之道失去光環,并開始被拋棄,當然不難以理解。西方文明之道在兩大文明競爭的過程中,取得了暫時性的卻也是長期的勝利,最顯著的特征當然就是歐洲區域公法在歐洲以外的廣大地區被普遍承認和遵守,因此國際法的觀念正式確立。

西方文明完成了對于異質文明的超越后,建立起強大的心理優勢,西方文明中心論即是對其他異質文明的絕對優越。西方文明中心論則成為西方國家對外殖民擴張的理論依據和精神武器,是近代以來西方社會對其現代文明發展模式獨特性的認同意識,是以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的而建構的理論與話語(27)李艷艷,朱繼東. 西方文明中心論的演變、本質和應對[J]. 國外社會科學,2012,(4):41.。這種文明中心論的核心不在于西方文明對于異質文明的征服或者消滅,一方面是因為西方文明已經通過主導國際秩序間接向非西方國家施加了集體排斥的壓力,如果不遵從西方文明中心觀念,不按照國際法確立的西方文明規則自我改造,將可能面臨永遠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的困境;另一方面,西方文明中心論建立在異質文明弱勢的基礎上,這種比較決定了異質文明存在成為必須,否則西方文明絕對優越就失去了比較對象,從而西方文明可能陷入自我消解,因此西方文明保持對異質文明的優勢同時不對異質文明進行征服和消滅,也是西方文明自我存在的必要。

因此可能會形成一種結論,16世紀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后的近代國際法,應該是綿延至今的,二戰后聯合國體系的建立,并未改變近代國際法沿襲基督教國家間區域性公法的本質,因此所謂現代國際法的命題可能難以成立。聯合國體系比之前的任何國際組織都更加龐大,有更多的成員國,并且中國、俄羅斯這樣的非基督教國家成為了常任理事國,形式上具有了對國際事務的決定性話語權。但是聯合國體系仍然是近代國際法關于對國際事務有組織協商傳統的體現,聯合國的議事機制也仍然是西方的政治文明。因此,西方基督教國家對于國際秩序的主導權沒有旁落,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西方政治文明的語境下其實并無博弈的空間和地位,二戰后,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曾倡導構建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是對西方文明仍然主導國際秩序的一種抗爭和回應。

聯合國體系確立以來的當代國際法,不能稱之為現代國際法。現代應當表達出國際形勢和格局的深刻變化,并應當體現國際倫理和國際正義。文明的沖突或許不再表現為戰爭和沖突,但是文明的競爭仍將持續。東西方兩大文明,不太可能在現有的歷史文化條件下實現充分的和解,文明的和解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現在必將呈現和經歷時發性的競爭狀態。或者說,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中,東西方文明以前從未以真正器而平等的狀態開展競爭。殖民主義時代,西方挾器之優勢勝于東方,東方之道的衰落更可視為自我矮化后的主動退讓。二戰后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當然源于兩次大戰給人類造成的深切災難。戰爭的毀滅性是擴散的,并且不可控的,有可能導致東西方文明的一同湮滅。聯合國體系基本保證了世界范圍內的長時間大體和平狀態,因此世界不同文明的國家和地區能夠致力于共同減少器之上的差距,但這并非西方文明對其他異質文明的恩賜和慈悲,因為現代世界體系建立于國際貿易之上,貿易的基礎即為彼此的可交換,各國器而上的差距過大,不利于西方文明的發展。因此將器而上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程度,同時保證西方文明于器而上的優勢地位,最為符合西方世界的根本利益。只有當其他異質文明(其中包括東方文明)不會因器而上的壓倒性劣勢被迫接受西方文明的道而上的改造時,方才具備了同西方文明開展文明競爭的條件,即東西方兩大文明道而上的競爭。

三、國際法的現代化:文明沖突到文明競爭、再到文明和解

相對于17世紀威斯特法里亞體系下的近代國際法開端,可以說二戰后聯合國體系下的國際秩序有著國際法現代化的理論和現實需要。在東西方文明仍然存在歷史的空隙,尚不能完全以普適性的人類普遍文明視之的前提下,對于不同的文明而言,國際法的現代化顯然內涵有別。

將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世界化繼續保持,并在此基礎上維持和擴大西方國家的利益和優勢,以國際法將后發的非西方國家定位于國際秩序中的原材料供應地、商品傾銷地,這是西方國家的國際法現代化觀念。對于非西方國家而言,二戰后大致和平的國際環境,是扭轉東西方實力對比的機遇,因此,國際法的現代化也就意味著掙脫“威斯特伐利亞緊身衣”,在國際法和國際秩序中開展“去西方本位和西方中心主義”。

西方文明深刻影響了中國由古代向近現代轉型,對中國人的心理范式、精神認知到行為模式,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并且一直延續至今,即便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秩序中相對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大國,但西方文明在18、19世紀施加予中國人的思想烙印和遺跡,仍在不時顯現。最大的體現,則為對中國之于國際秩序的困惑,換言之,如今的國際秩序,外觀上已經具有了相當程度的國際倫理和國際正義,但是中國并未充分在這個體系內實現大國權利,中國未能對國際秩序產生重要的干預和影響,距離主導國際秩序仍顯力不能及。因為當今的國際秩序本質上,仍然是16世紀歐洲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延伸,基督教國家間的歐洲區域公法仍然是當代國際秩序的國際法支撐。或者說,這個國際秩序及其國際法治,價值排序上的首要關切,仍然是傳統的歐洲基督教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這樣的新教國家)。非基督教國家實現國家利益,必須以符合西方世界的語境闡釋訴求和表達主張,某些特定的時期,非西方國家可能確實因為遵循西方主導的國際規則獲得了短期的利益,但卻可能造就自有文明進一步的貧瘠化和碎片化,民族認同感的下降導致文明象征、記憶凋亡和枯萎。

某種意義上,文明沖突是客觀存在的,人類歷史上文明體系的數次大分流,即使今天文明的相互和解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目標,但是尚不具備完全和解的條件。在不同文明體系各自運轉的生態系統內,已經發展出了不同的文明本體,即文明的道和體,這種文明本體是獨立和完整的。同時不同的文明在道而上盡管可能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這種共通性多來源于人類情感上的聯系,而很難視為文化上有內在、本質的聯系。但是文明的沖突并不必然意味著相互壓制和消滅,如同市場經濟下不同市場主體的商業利益彼此沖突,卻得以在公正市場規則的約束下,開展公平競爭。對于不同文明而言,這種非暴力的、在框架內的文明競爭也是存在的,文明競爭曾在18、19世紀及20世紀初表現為極端形式,例如戰爭,歸咎于建立在器而上的力量懸殊,及某些事關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共同規則尚未建立,如國際貿易體系、集體安全制度等。二戰后,和平發展、非暴力協商成為公認的國際倫理和國際正義,并且各國在器而上的差距有效縮小,國家間大致均勢的局面形成且保持穩定,這是新文明競爭發生的有形條件;現有國際法治的創新和變革,則是重要的無形條件。

今天多有提及國際法治創新的中國聲音或中國表達,仍有將國際法視為器而上之憑依的跡象,思想內核仍未擺脫沿襲西方文明中心的思維定式。所謂的中國表達或中國聲音,仍是工具性的,并未觸及國際法治的本體和肌理。國際法之道,即為時際國際法所表達的文明導向,或者更具體而言,即為特定歷史階段的國際法根據何種文明語境進行創制、表述和解釋。

文明沖突或者對抗,是文明競爭的一種異化表現。這種異化的根源在于不同文明體系間器而上的過分不平等,因而文明競爭的本質,即道而上的理性比較之路徑被阻斷和割裂。梁啟超的器物、制度、文化三階段論,非常準確地描摹了中國人的認識論基調,即:道高于器。盡管這種認識論在晚清與西方的關系上產生過誤導和曲解,以致于生出所謂“中國崇道義,洋人尚機數”的錯誤認識。但這并非基于道高于器的理論假設本身謬誤,因為18、19世紀東西方文明并非處于文明競爭的正當模型之內,西方世界的炮艦政策恰是基于器優的現實,因此文明競爭的異化一開始就已經充分表征,變成了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居高而下的壓迫。政治學中的均勢原則,被認為是國際社會集體安全的保證之一。政治的首要原則是,集體的安全取決于個體間的均衡和制約。當某個個體開始強大時,其他個體可以結盟來制約強大個體,從而保持原有的平衡與穩定(28)李明倩.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研究》——以近代國際法的形成為中心[D]. 華東政法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143.。對于文明競爭而言,各文明體器而上的不致于過分懸殊,同樣意味著一種均勢原則,對于抑制文明競爭的異化具有重要意義。

文明和解是當今國際社會的一大課題和目標,也是國際法治創新研究的重點。但是文明和解重在抵消不同文明體系可能產生的沖突和對抗,避免重蹈某種文明優越論的覆轍。文明的和解并不必然與文明競爭相抵觸,或者說,為文明的競爭設定正當有序的制度環境正是對國際法治和國際關系提出的要求,所謂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應當是有利于文明競爭的。人類社會有著更為遠大的目標,則是實現文明的融合,在人類歷史早期各自形成并發展且保留至今的文明體系相互借鑒后達致實現人類整體文明的愿望。這種人類整體文明的狀態勢必經過長時間的文明競爭狀態,在歐洲基督教國家向亞洲擴張的時代,歐洲的學者甚或懷有一種對異質文明的憐憫,因為亞洲文明居然不具備鼓勵商貿、法治精神、外交禮儀等這些已經在歐洲的國家實踐中被反復確認且公認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因此亞洲是不文明的。但是問題在于,西方世界是在器而上取得了優勢,以戰勝者的姿態和地位對異質文明進行批判和審視,而并非兩大文明體系在合理競爭后產生的理性選擇。當然,歷史不能夠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公式化的推演。但至少說明,西方的文明建立在器而上的優勢之基礎上,當異質文明同樣獲取器而上的基本條件以后,西方文明中心的正當性受到質疑也是必然的邏輯。

西方的文明標準,通過國際法在全世界的普遍性進一步強化了規范意義和自然意義,當今這個世界,若仍以道器之爭觀之的話,不得不說,仍然是一個以西方文明中心的世界。文明共榮的前提是,存在文明的競爭。但在一個已經預設某一文明為前提的競爭環境下,文明多樣性和多元化都只可能會是一個結果,那就是在內涵和表達上無限趨同于預設的前提文明,這種趨同性其實質就是趨西性。

中國的夷夏之說則是自成的文明標準,但是古代中國的學說未成體系化和規范化,因此在東西文明遭遇之際,本就弱于器而處下風的中國文明,自然又因偏道法哲學的表達方式,無力與理論結構嚴密的西方國際法學說相辯論。但是,西方的文明標準亦并非源于人道和自然的永恒之理,國際法來源于萬民法,按照阿奎那的分類,永恒法與人類的意志無關,人類通過啟示而知永恒法的某些存在。但是萬民法則不同,萬民法并非先驗或者內在的,而是完全基于人類社會的意志而存在。貿易自由在西方文明中被極為夸大,多少因為地方基督教國家的地緣因素,不可能如同擁有廣袤大陸的古代中國一般,在自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內達致自給自足,當然放眼于當今的世界,貿易已成為世界諸國交互的基本方式,自由貿易權利亦成為國際法主體之基本權利。但是如果按照西方國際法學者或者傳教士的言論,自由貿易權利具有神圣性就言過其實了。如維多利亞和蘇亞雷斯都堅持,萬民法承認貿易的自由,而且,任何妨礙貿易自由的行為都將遭到懲罰,不懲罰這種妨礙行為的國家和民族自身將為此承擔國際責任(29)屠凱. 與中國相遇的現代早期西方法哲學規范性、權威和國際秩序[J]. 中外法學,2017,(5):1175.。古代中國重農抑商、實行海禁的政策,是否造成國家的羸弱暫且不論,但若將此視為中國即為不文明、即為野蠻,則只能說是西方基督教國家自恃器而優的文明優越之體現了。

中國現在世界秩序中,確實有表達中國聲音的主權意愿和現實戰略需要。無論是和諧世界、新安全觀還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理論,都是意在于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礎理論的創新和重塑,但是如果忽略了或者誤讀了文明競爭的客觀規律,一味強調在現有國際秩序和國際法的理論框架內加以闡釋,可能所謂的中國聲音或者中國主張,將極易陷入以西方文明的概念和語言建構中國文明的解釋邏輯怪圈,仍舊是在反向助推和鞏固國際法理論中的西方文明中心主義。對于現代國際法基礎理論創新的研究,應該是一個以中國文明為中心的研究模式,盡管如沃勒斯坦所言:在歐洲支配整個世界體系的歷史時刻,社會科學為回答歐洲的問題而興起。社會科學既然是在這個熔爐里形成,它的選題、推理、方法論和認識論上都反映這個熔爐的局限,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30)[美]伊曼紐爾.沃勒斯坦. 所知世界的終結——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學[M]. 馮炳昆譯.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83.。國際法學在16世紀,是回答歐洲基督教國家如何在戰爭與和平時代交往而生,殖民主義時代,國際法承擔著向非基督教國家解釋何為文明體系內的基本規則,可見其主體與客體都具有相當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因此,不能以國際法學和何種環境中產生,來斷言西方文明之于國際法學的不可動搖性。在18、19世紀,非西方國家基于器而上的劣勢,沒有能力向西方中心主義的世界秩序發起質疑和挑戰,對于近代國際法的承認相當程度是由于功利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需要。二戰后的世界格局得以重構,國際法是西方基督教國家維持主導地位的理論支持,在文明競爭得以真正展開的時代,國際法的去西方中心化將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東方的現代,是歐洲強加的產物,或者說是從結果推導出來的(31)李永東. 被殖民的“帝國”與半殖民地的殖民意愿[J]. 山東社會科學,2017,(3): 17.。國際法的理論創新已經在反映這種文明競爭的態勢,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成為戰后外交的基本原則,和諧世界、新安全觀等理論也在國際上形成相當大的影響,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更是被載入了聯合國決議。這些理念主要或幾乎全部來自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提取和現代語境下的解讀,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是無法想象中國可以對國際法治施展影響力的。這充分說明,世界格局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工業革命時期奠定的以歐美體系(核心是英美體系)為世界規則主導的格局正在發生裂解,一種圍繞著不同文明體系的多極化競合的新格局正在趨于形成(32)何哲. 人類文明競爭演化的基本原則與中國國家戰略構建[J]. 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7,(1):4.。文明的和解將在東西方文明競爭中形成均勢的狀態下實現,西方文明中心的局面至少目前來看仍然沒有徹底打破,前蘇聯曾經在國際法基礎理論的建構上試圖挑戰西方文明的壟斷,但由于前蘇聯的解體未能完成。中國已經處于這個歷史機遇的當口,在當今國際法面對人類社會新的公共問題和危機已經疲于應對的狀況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明的智慧和經驗,引領國際法治的基礎理論創新,以中國之道影響整個國際法之道,新時代的文明競爭才會保持在以構建世界文明共同體為目標的正確方向。

猜你喜歡
文明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請文明演繹
銀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多元文明,照鑒共同未來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40
讓文明之花持續綻放
人大建設(2020年5期)2020-09-25 08:56:12
漫說文明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對不文明說“不”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午夜天堂| 激情综合图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日本免费a视频|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亚洲视频| 亚洲人在线| 97se亚洲综合|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福利在线不卡| 狠狠干欧美|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丁香婷婷| 亚洲人网站|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亚洲天堂久久|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美女91视频| 国产精品v欧美|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第二页| 在线欧美一区| 综合久久五月天| 国产成人91精品| 欧美无专区|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a在线| 操美女免费网站|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国产黑人在线|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自拍另类|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免费啪啪网址| 综合五月天网| 国产久操视频|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婷婷中文在线|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